摘 要:本文主要是闡述新公共管理的含義,以及為新公共管理運用在我國城市管理中提出相關的思路。
關鍵詞:新公共管理;城市管理
一、新公共管理的含義
所謂的新公共管理是和傳統公共管理相比較而言的,對于傳統公共管理來講,是比較重視行政系統的內部結構特征的一種管理模式,但是一種比較封閉的理念和模式。和傳統公共管理相比較,新公共管理不受傳統行政封閉系統的限制,而是通過更加開放、包容的系統進行公共事務的管理和實踐。
首先,從公共管理的職能方面來看,新公共管理不僅是包括自身行政組織的內部管理,而且將管理重點從“內部取向”轉向為“外部取向”,從重視過程和程序轉移到重視結果和績效。新公共管理對象外化就會必然要求政府職能的定位進行改變,政府管理公共事務不僅是注重過程的管理,而是注重政府宏觀決策作用的發揮,促使政府對社會的文化、自然、經濟的和諧發展起到推動作用。在新公共管理的相關論述中都曾提到過:國家在社會發展和經濟發展中的中心地位,是作為促進者、催化劑、合作者而體現出來的。
其次,新公共管理作為一種開放式管理,在社會公共服務、物品的提供領域,強調市場競爭機制的引入,打破了以往政府對公共服務、物品提供的壟斷地位,允許社會團體或私人企業進行競爭;在市場和社區管理領域,新公共管理大力支持政府培養以及使用中介組織,使中介組織來承擔部分社會協調和管理的職能。所以,新公共管理和傳統公共行政不同,以往公共管理的主體只局限于行政機關或官僚機構,而新公共管理是注重全社會動員的方面,促使公眾、非營利組織、企業、非政府組織都能參與公共管理。
最后,從公共管理手段來分析,新公共管理重視私營管理方法,認為政府部門應該使用私營部門管理成功方法與競爭機制。比如組織發展、目標管理、績效管理等都可以應用在公共部門的管理中。而這也是政府公共管理的職能發生改變的結果,若公共管理更多的關注不再是過程、程序和內部取向,而是注重取得的結果,那私營部門所積累的經驗就可以為提升公共部門的有效性應用。
從新公共管理的含義可以得出這些結論:新公共管理的重點就是對政府管理體制進行改革,實現公共管理主體多元化和手段企業化,使政府發揮出新的作用,不再是公共服務和產品的唯一提供者,而是扮演管理者和促進者的角色,以實現提升政府公共管理的有效性的目標,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
二、新公共管理在我國城市管理中應用的思路
從新公共管理的含義出發,新公共管理模式需要實現城市政府職能、城市管理的參與主體、私營管理手段的應用這些方面的變革。
1、重新定位城市政府職能。新公共管理注重傳統公共行政從“內部取向”發展為“外部取向”,而這就代表著政府需要落實行政系統內部管理,而且要提升政府管理外部公共事物的能力和效率。但怎樣提升政府管理公共事務的效率呢?在新公共管理中要求政府職能發生轉變,從“劃槳人”轉變為“掌舵人”,比如在公共福利領域,政府不應是公共服務和產品的唯一提供方,而是應該作為公共服務和產品的控制者。
在公共服務和物品的提供方面,政府需要扮演控制總量的角色,也就是政府需要為社會提供相應的公共服務和物品,但是不一定是由政府直接生產的。政府應該從企業的經營領域中退出,做到政企分開。特別是對于由政府所經營的資源,也需要通過企業化、市場化來運作。而且需要將自然壟斷與非自然壟斷的經營業務進行區分。需要將前者分離出來,由企業進行經營,并由政府進行管制;后者應該使用企業競爭機制,以發揮出市場競爭機制的重要作用。
處在計劃經濟體制下,我國城市政府負責城市公共物品以及私人產品的生產。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的建立和政府職能的改變,城市政府已經逐漸從私人產品的生產領域中退出,將職責定位在了公共服務和產品的供給上。而當前需要進行改革的是,城市政府要轉變由政府生產公共產品的模式,城市政府應該重點做好監督、協調、決策、職工等工作,將生產公共產品的職能過度給半行政機構會和企業負責。
2、培養城市管理多元化主體的參與。新公共管理強調政府職能發生改變,這就要求政府組織改變傳統官僚集權管理方式,根據公營部門的服務和目標類型、性質,建立多元化的組織體系,發揮出公營部門的自身價值。但多元化的組織體系就要求存在多元化的管理主體,所以,新公共管理就要求政府實現城市管理參與主體的多元化,在我國城市管理的傳統模式中,政府是其中的唯一主體。新城市管理需要從城市政府集權轉變為分權,要意識到多元化的社會主體參與到公共管理中的意義,以政府作為主導,以企業、公共事業組織、社會公眾等為參與主體,進行城市管理。在多元化主體的管理模式中,每個管理主體具備的地位和作用不同,所參與的管理領域和方式也不同。
3、將私營部門先進的管理理念與方法應用在城市管理中。新公共管理強調要學習私營部門先進的管理方法,政府部門就可以使用目標管理、績效管理、人力資源管理這些方法提高公共部門的管理效率,以為社會提供更加優質的管理與服務。在城市政府的內部使用私營部門先進的管理方法,可以有效促進政府提升管理效率。
在公共部門使用績效管理,需要將政府權力的下方進行聯系,構建權責互相掛鉤的制度,以利于政府管理效率的提升。在公共部門的內部,可以將政府權力的下放分兩個層次:首先就是實現政府組織的扁平化,盡可能地減少層級,將上級權力下放給下級部門,加強政府部門的現場管理能力;還有就是在行政中賦予中低級的公務員在人員安排、資源配置這些方面的自主權,從而適應外部不斷變化的環境和公眾需求。
另外,提升城市政府管理的有效性,也需要使用人力資源管理的模式,構建相應的獎勵機制,促使公務員能夠更加積極、盡責的工作。在私營企業中,會比較重視員工的創造力與積極性的發揮,對于公共 管理也是如此,鼓勵公務員積極創造。在私營企業中也要注重企業文化的塑造,因為企業文化是促進企業吃發展的重要動力。因此,城市政府也要塑造政府精神和政府文化,促進公務員積極共工作,為組織的長久發展所考慮,以實現城市管理的高效性。
三、結束語
新公共管理對中國城市管理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加強對新公共管理的研究就是當前的重要課題。以上就是本文對其進行的全部研究分析,并提出這些淺顯意見,以期能夠為相關研究者帶來可參考意見。
參考文獻:
[1] 章仁彪。中國的城市化:大都市和小城鎮的協調發展[ J]。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總第30期.
[2] 劉長森。從“城市膨脹”看城市管理體制改革[ J]。城市發展與研究,1999(2).
[3] [美] 戴維·奧斯本,特德·蓋布勒。改革政府:企業精神如何改革著公共部門[ 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96.
作者簡介:
彭川,出生年月:84.03,性別:男,民族:漢,籍貫(精確到市):浙江安吉,當前職務:中層,當前職稱:工程師,學歷:本科,研究方向:公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