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維健,姚樹東,馮洪新,史 丹,周廣明,鄭國建
(山東省濟寧市南四湖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山東 濟寧 272000)
孔子湖濕地公園于2012年開始了為期5年的國家濕地公園試點建設,實施了水體保護恢復、植被保護恢復、棲息地保護恢復等工程建設,形成了融自然山水為一體的獨特濕地景觀。孔子湖濕地公園的濕地保護恢復模式,對庫塘濕地的保護恢復具有重要的參考和借鑒價值。
孔子湖濕地公園位于山東省西南部曲阜市境內,地理坐標 117°11'31"-117°14'44"E,35°27'23"-35°30'15"N,包括孔子湖(尼山水庫)及周邊部分山體的生態公益林區域和南部農田區域。規劃總面積1505.2 hm2,其中濕地面積1093.8 hm2,濕地率為72.7%。
公園地處泰山、沂山、蒙山三山交會的山前沖擊平原,屬北方喀什特地貌景觀,暖溫帶季風性大陸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為13.6℃,年平均降水量為666.3mm。孔子湖位于泗河支流小沂河上游,屬淮河流域南四湖水系,控制流域面積264.1km2,東、南、北三面環山,地勢東高西低,南高北洼,最大水位庫容1.13億m3,調洪庫容0.58億m3,最小水位庫容0.55億m3,是當地重要的飲用水源人工庫塘[1]。
據調查,公園內有高等植物65科187屬343種,濕地挺水植物有水蔥、蘆葦、香蒲等;浮水植物有浮萍、莕菜等;沉水植物有狐尾藻、眼子菜等。兩岸陸地植物主要有垂柳、白蠟、石楠等。豐富的植物資源為濕地內各種動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棲息環境以及充足的食物供應,共有哺乳類17種、兩棲類4種、爬行類13種、魚類6種、鳥類82種,其中蒼鷹、雀鷹、紅隼、長耳鸮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濕地公園分為生態保育區、恢復重建區、宣教展示區、合理利用區和管理服務區五個功能區(見表 1)。

表1 孔子湖濕地公園功能分區Table 1 Functional Division of Confucius Lake Wetland Park
水是濕地恢復重建的重要前提,良好的水源、水質是濕地公園建設的基本保障[2]。孔子湖周邊大量利用水庫蓄水進行農業生產、水產養殖等活動,給孔子湖水資源的合理利用帶來壓力,也使當地水質遭到一定程度的污染。
3.1.1 集中清理養殖、采砂、排污等污染源 對孔子湖內的養魚網箱進行集中清理,消除人工養殖對水質帶來的負面影響。對濕地公園周邊的采砂點進行全面清理,避免亂挖濫采對濕地生態的破壞。對湖區流域范圍內的企業進行“三廢”達標排放整治,關閉不能夠達標排放的小企業、小作坊等,保障了濕地公園水質安全。
3.1.2 綜合整治周邊村居環境 對庫區的黃土村進行了拆遷,對周邊的村居實施了環境改善等建設,包括城鄉大綠化工程、美麗鄉村示范帶擴片提升工程、城鄉環衛一體化工程、農村改廁工程、農村沼氣工程、廢棄物集中清理等,實現每年產生的生產生活垃圾得到無害化處置,減少對濕地的污染排放。
3.1.3 實施退耕還林和有害生物防治 將公園內的耕地實施退耕還林工程,降低化肥、農藥的使用量。在環湖公路進行綠化,沿環湖路向里10m栽植石楠、柳和其它綠化觀賞樹種,向外10m栽植石楠、柏、紫葉李和綠化觀賞樹種,并對園區內林業有害生物采用生物防治技術,減少農藥使用,以減少農田徑流等面源對水庫的污染,減緩周圍的水土流失。
3.1.4 水系清淤和水面清潔 對濕地公園的3條入口河流進行水系清淤3km,動土7萬多m3,組織專門的隊伍定期對湖面進行清理和集中處理,減少污染物對水體的破壞,保持良好的水體景觀。
植被恢復是濕地恢復的重要內容。通過營建水源涵養林、建設濕地植物園、湖岸帶植被恢復等,保護和恢復公園的植被。
3.2.1 營建水源涵養林 利用春季綠化、雨季造林、小淵基金項目等,對園區的山體進行綠化,通過封山育林等措施營建和恢復水源涵養林120 hm2,逐步形成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水源涵養林的營建,既綠化了荒山,涵養了水源,又為濕地動物尤其是鳥類提供了棲息的場所。
3.2.2 建設濕地植物園 在濕地公園的灘涂區重點建設了濕地植物園,大量人工栽植白蠟、垂柳等濕地適生樹種10多萬株,菖蒲、千屈菜、鳶尾、荷花等水生植物2 hm2,恢復和構建豐富的濕地植物景觀,形成了獨特的濕地森林景觀。
3.2.3 湖岸帶植被恢復 湖岸周邊有較多區域為緩坡型地形,主要分布在湖區北側和西側,在這些區域以平緩植被護坡入水的形式,按照水土保持林帶、挺水植物帶、浮水植物帶、沉水植物帶,形成多層次立體生態駁岸(見表2),達到穩定堤岸的目的,同時通過其吸附、吸收、富集和降解等作用,去除或固定水體污染物,達到水體修復的目的[3]。
鳥類的多樣性,是衡量濕地生態環境建設效果的重要標志,營建適宜鳥類生活的棲息地是濕地保護恢復的主要任務之一。

表2 湖岸帶植物配置Table 2 Lakeside plant configuration
3.3.1 營造異質化生境 多樣的景觀和異質的生境才能吸引多樣的鳥類。利用濕地原有的湖面、堤圩和林地的地形地貌營造深水、淺水、沼澤、灘涂及森林等適合鳥類棲息的生境,保留部分枯死樹和孤植樹,大量種植蜜源植物、漿果植物,在保育區引進、投放浮萍、藻類等水生植物,為濕地水鳥、魚蝦等提供豐富的食物來源。
3.3.2 建設濕地生態島 根據地形在不同水域設置多個大小不一的生態島供鳥類棲息,生態島留有裸露泥涂,種植部分蘆葦、菖蒲等水生植物及少量樹木,在比較大的島上放置倒木,投放200余個人工鳥巢,隨機設置投食點,以玉米和雜糧為主,吸引鳥類前來棲息繁衍[4-5]。濕地生態島嶼不僅能 為鳥類提供良好的棲息地和庇護場所,還能提高景觀的異質性,提高生態系統的穩定性[6]。
孔子湖濕地公園實施了水體保護恢復、植被保護恢復、棲息地保護恢復等一系列濕地保護恢復工程,濕地用水得到充分保障,主體水質得到較大改善,濕地保護恢復示范作用明顯。突出強化本地水生植物和鄉土植物的種植,營造出豐富的植物群落,濕地生態系統及動植物棲息環境得到有效保護并明顯改善,野生動物種類和數量明顯增加,水岸及景觀保持近自然狀態,形成了融自然山水為一體的獨特濕地景觀,對庫塘濕地的保護恢復具有重要的參考和借鑒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