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泓銘
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6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引下,全區各族人民團結奮斗,開拓創新,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近6年來,寧夏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8.3%,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年均增長9.6%;累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1.7萬億元,是前五年的2.3倍。
寧夏自治區成立60年來,經濟總量增長1052倍,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增長289倍,貧困發生率下降到6%……各族人民守望相助、凝心聚力、艱苦奮斗,充分行使憲法和法律賦予的民族區域自治權利,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長足進步。6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40年來,全區各項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其中:農業生產能力顯著增強:2017年,糧食總產368.2萬噸,實現“十四連豐”,糧食人均占有量居全國第五位,居西北地區之首;工業轉型步伐加快:形成了以煤炭、電力、化工、冶金、有色、裝備制造、輕紡等產業為支柱、相對完整的現代工業體系;現代服務業發展提檔升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建設穩步推進,接待游客和旅游收入增速連續多年在兩位數以上;基礎設施建設取得突破:構建了以京藏、青銀等高速公路及國省道為主骨架的干線公路,實現了“縣縣通高速公路”,銀川河東國際機場成為全國第5個實現“省會通”和第9個獲得第五航權的機場,2017年航空旅客吞吐量突破800萬人次,增速位居全國前列,銀西高鐵、吳忠至中衛城際鐵路全線開工;人民生活不斷改善:從2007年連續11年實施民生計劃,每年將70%以上的財力用于改善民生,建成了一大批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民生工程,社會保障實現全覆蓋,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顯著提升;生態文明建設取得積極進展:在全國率先實行全區域草原禁牧封育,綠色空間不斷擴大,山川土地由黃變綠,成為全國第一個實現沙漠化逆轉的地區;改革開放持續深化:大力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建立了區市縣三級行政審批目錄清單制度,“不見面、馬上辦”審批模式全面推行。寧夏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獲批設立,成為全國首個覆蓋省域的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不斷探索內陸地區開放新途徑,中阿博覽會成為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平臺,銀川綜合保稅區對促進外向型經濟發展的作用不斷顯現,對外經貿合作發展勢頭良好。
寧夏60年的發展成就,是黨中央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區各族人民攻堅克難、開拓進取的結果,是全國各族人民鼎力支持、無私援助的結果,充分展示了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巨大優越性,充分彰顯了我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強大生命力。寧夏60年發展歷史深刻證明,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道路是正確的,符合我國國情,符合各族人民根本利益。寧夏60年發展歷史充分表明,只有堅定不移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定不移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寧夏才會擁有一個更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