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晨
9月20日下午,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慶祝大會在位于銀川市的賀蘭山體育場隆重舉行。中共中央、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全國政協、中央軍委發來賀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中央代表團團長汪洋出席慶祝大會并講話。
當天的銀川,秋色絢爛、紅旗招展,處處洋溢著熱烈的節日氣氛。賀蘭山體育場內歡聲笑語,位于背景區正中的習近平總書記題詞“建設美麗新寧夏 共圓偉大中國夢”和巨幅標語“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振奮精神、實干興寧,為實現經濟繁榮、民族團結、環境優美、人民富裕,確保與全國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目標而奮斗!”格外醒目。主景觀多層次、多角度、全視野展現寧夏“兩山一河”和“塞上江南神奇寧夏”,兩側豎立“1958”“2018”字樣。主席臺上方高懸會徽、會標。約2.1萬名各族各界干部群眾代表匯聚到這里,共同歡慶這盛大的日子。
下午3時許,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主席咸輝宣布大會開始。在嘹亮的國歌聲中,五星紅旗冉冉升起。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中央代表團副團長孫春蘭宣讀中共中央、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全國政協、中央軍委關于慶祝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的賀電。
在熱烈的掌聲中,汪洋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他說,在這金風送爽、瓜果飄香的美好時節,很高興帶著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的重托,帶著全國各族人民的祝福,來到美麗的銀川,同寧夏各族人民共同慶祝自治區成立60周年。我謹代表中共中央、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全國政協、中央軍委,向自治區表示熱烈的祝賀,向680萬寧夏各族兒女致以節日的問候。
汪洋說,寧夏是祖國西部一方寶地。幾千年來,各民族在這里繁衍生息、互動交融,共同創建了美麗富饒的塞上江南,共同創造了兼容并包的燦爛文化。1958年,在黨中央親切關懷和黨的民族政策光輝照耀下,寧夏回族自治區宣告成立,開啟了“劃區自治興寧夏”“于今團結史無先”的新紀元。60年來,寧夏經濟發展實現巨大跨越,人民生活得到極大改善,生態環境發生顯著變化,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自治區砥礪奮進、攻堅克難,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了新的歷史性成就,步入發展質量最高、城鄉面貌變化最大、各族群眾得到實惠最多的時期。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專程來寧夏考察,體現了對自治區團結進步的高度重視和對各族群眾的親切關懷。
汪洋說,自治區成立60年的輝煌成就,是黨中央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寧夏各族干部群眾團結奮斗的結果,是全國人民大力支持的結果。所有親身經歷自治區發展騰飛的干部群眾,所有關心支持寧夏改革發展的各界人士,都有理由為之喜悅和自豪。
汪洋指出,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寧夏現代化建設也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聆聽時代聲音,順應人民期盼,努力實現經濟繁榮、民族團結、環境優美、人民富裕,確保寧夏與全國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會。
汪洋強調,寧夏要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始終堅持維護祖國統一,始終堅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始終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始終堅持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始終堅持打牢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思想基礎,始終堅持依法治國。
汪洋最后說,回首過去,寧夏走過了不平凡的光輝歷程。展望未來,寧夏的改革發展之路將越走越寬廣。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繼承發揚“不到長城非好漢”的革命精神,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號召,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為“建設美麗新寧夏共圓偉大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自治區黨委書記、人大常委會主任石泰峰在大會上發言。他說,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60年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全區各族人民始終沿著黨指引的正確方向,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譜寫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壯麗篇章。60年來取得的輝煌成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寧夏的偉大勝利,是黨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在寧夏的成功實踐,是中國共產黨正確領導的結果。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和親切關懷下,全區各族人民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堅持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堅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發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砥礪奮進、闊步前行,寧夏各項事業蒸蒸日上、全面進步,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
石泰峰說,習近平總書記“建設美麗新寧夏 共圓偉大中國夢”的題詞,寄予了寧夏最美好的祝愿、最殷切的期望,為我們指明了前進方向。我們一定要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核心地位、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振奮精神、實干興寧,努力實現經濟繁榮民族團結環境優美人民富裕、確保與全國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目標,為建設美麗新寧夏、共圓偉大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群眾代表趙耐香、馬會勤也在大會上發言。
隨后,《塞上兒女心向黨》群眾文藝表演拉開帷幕,1.2萬名學生和群眾參加表演。5個儀仗方隊與五地市方隊依次入場,主題表演分為“黃河魂魄·精神傳承”“絲路歡歌·開放發展”“閩寧協作·八方支援”“塞上江南·美麗寧夏”“民族團結·幸福家園”“奮進新時代·共筑中國夢”6個篇章。最后,全場高唱《歌唱祖國》,祝福祖國繁榮昌盛、寧夏明天更加美好。
中央代表團副團長尤權、曹建明、巴特爾、苗華和中央代表團全體成員出席大會。
習近平三次來寧夏,這些事讓他萬分牽掛
今年是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對于寧夏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有著一份特殊的牽掛。1997年4月,作為福建省委副書記、同時也是福建省對口幫扶寧夏領導小組組長的習近平第一次來到寧夏。此后,他曾于2008年和2016年兩次來寧夏視察。
三訪寧夏,有這樣一個細節值得回味。第一次來寧夏,習近平就被西海固(位于寧夏中南部地區)的貧困狀況深深震撼。他在后來回憶起這段經歷時特別提到,當地老百姓用水很困難,也洗不上澡。2016年7月18日,習近平再次來到寧夏,在西海固的涇源縣大灣鄉楊嶺村,他曾走進一戶村民的家中,問起家里的小男孩:“你常洗澡嗎?”
習近平為何對洗澡這件事這么掛心?其實,洗澡問題本質上就是用水問題。對于曾經非常干旱的西海固地區來說,解決用水問題不僅是解決基本的民生需求,也事關經濟發展和脫貧致富。如今,西海固還在為水發愁嗎?
1997年4月,習近平在被西海固的貧困狀況深深震撼之后決定干幾件大事,其中之一就是抓井窖工程,解決群眾生活用水問題。2000年6月26日,在福建扶貧干部的帶領下,西海固地區的海原縣甘城鄉打出了第一口井。據福建省閩寧辦原主任林月嬋介紹,閩寧協作20年間,福建先后在寧夏貧困地區打井窖超過1.5萬眼,解決了30萬人、10余萬頭大牲畜的飲水困難問題。
不僅打井窖,寧夏也在積極實施調水工程。2012年10月,寧夏中南部城鄉飲水安全工程正式開工建設,總投資近40億元。2016年10月8日,工程全線通水,解決了西海固地區110余萬城鄉居民的飲水安全問題。如今,西海固地區的很多村莊幾乎家家都已通上自來水。
在西吉縣西坪村,村民周玉琴告訴記者,以前打水需要走二里路,拿桶挑水。現在自來水通了,洗澡洗衣服都方便了。
在涇源縣大灣鄉楊嶺村,習近平2016年曾經問過的小男孩,如今已經13歲,上小學六年級。他告訴記者,他們家在2017年已經建了新的浴室,還裝上浴霸,洗澡不僅不是問題,而且還更加舒適方便,與城里無異。
在西海固地區,當地農民主要從事種植業和養殖業。種植的農作物包括玉米、土豆以及蔬菜和藥材等等。以前缺水的時候,農作物的產量比較低。1997年4月,習近平在寧夏考察時曾來到隆德縣聯才鄉趙樓村,對這里的小圓井抽水灌溉很感興趣。他表示,干旱地區缺水的問題,就是要這樣因地制宜加以解決。如今,趙樓村通過小圓井抽水灌溉,大力發展蔬菜和藥材種植,帶領村民們脫貧致富。全村178戶738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49戶203人,2017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經達到8000多元。
2016年7月18日,習近平來到固原市原州區萬畝冷涼蔬菜生產基地考察。原州區被譽為“中國(西部)冷涼蔬菜之鄉”。然而,水資源短缺、利用率不高,以及水利基礎設施薄弱等因素曾一度卡住了蔬菜種植這一富民產業的“脖子”。近年來,當地修建了10萬至20萬立方米大型調蓄水池20座,建成高效節水農業示范基地24處,開發高效節水灌溉土地面積32萬畝,這些噴灌水利設施有力促進了蔬菜種植產業的規模化發展,帶動當地村民脫貧奔小康。
過去的西海固,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農民為了吃飯穿衣會過度開墾,以生態換糧食。結果就是越墾天越旱,越墾人越窮。為了扭轉這種局面,在解決生活用水和產業用水的同時,寧夏也在積極開展生態移民、退耕還林還草,實現生態蓄水。而水土涵養本身,也會帶來更多降水,這樣一來就實現了生態越好、降雨越多的良性循環。
1997年7月15日,閩寧村在一片戈壁上破土動工。奠基當天,習近平曾專門發來賀信。閩寧村,是習近平親自提議并命名的移民區,就是為了解決西海固一些地方“一方水土養活不了一方人”的問題。如今,這里已經從當年只有8000多人的貧困移民村發展成為擁有6萬多人的閩寧鎮。通過生態移民讓西海固一些地區得到休養生息,恢復生態。
2000年,寧夏開始實施退耕還林,西海固啟動新一輪三北防護林工程建設。到2015年,寧夏共完成營造林1305.5萬畝,森林覆蓋率由8.4%提高到了13.8%。2015年,寧夏啟動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工程,重點向扶貧開發任務重、貧困人口較多的南部山區和中部干旱帶沙區傾斜,計劃從2015年至2020年,再完成退耕還林還草163.06萬畝,森林覆蓋率2020年超過16.8%。
隨著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西海固很多地區的降雨量在逐步增多。根據氣象資料,固原市的降雨量近年來也在穩定變化,由退耕還林前的年均200毫米左右,達到前幾年的600毫米左右,近幾年則在600毫米到1000毫米之間。
今年9月初,記者來到西海固的固原、隆德、西吉等地,連續遭遇雨天。當地群眾的普遍感受就是這些年降雨量明顯增加,生態環境改善明顯。習近平2016年曾經到訪的楊嶺村,美麗如畫,半山腰上一片花海,風景宜人,當地已經在發展農家樂旅游,打造美麗鄉村品牌。習近平當時到訪的馬克俊家,已經將牛棚改造成老馬茶館,招待游客。
天下黃河富寧夏。如今,不僅是黃灌區,曾經貧瘠干旱的西海固,也早已換了人間。1997年,習近平來到寧夏,對口幫扶寧夏脫貧攻堅的一個重要思路就是做水的文章。通過抓井窖工程,解決居民用水;通過生態移民搬遷,恢復植被,涵養水土。在習近平總書記的關懷和引領之下,西海固地區做活了水的文章,初步解決了生活用水、產業用水的問題,并逐步實現開發用水和生態蓄水的良性循環,走上脫貧奔小康的致富之路。
寧夏的發展用數字說話
從“換了人間”到“恍如隔世”,60年間,每一位老百姓的衣、食、住、行都發生著實實在在、翻天覆地的變化。這是寧夏60年經濟繁榮發展最生動的注腳。在老百姓細枝末節的生活感觸里,寧夏的經濟規模從小到大,經濟實力從弱到強,交出了一張耀眼的“成績單”:
1958年,全區地區生產總值只有3.28億元。2017年,地區生產總值達3453.93億元,是1958年的1053倍,是1978年的266倍。1958年,寧夏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僅有176元。2017年,這個數據變成了50917元,是1958年的289倍,是1978年的138倍。1958年寧夏地方財政收入0.58億元。2017達到417.5億元,是1958年的720倍,是1978年的132倍。
據有關部門統計,寧夏貧困人口從1982年的近120萬人減少到目前的23.9萬人,寧夏人均儲蓄存款余額達3.4萬元,各族群眾在教育、醫療、住房、文化等領域的獲得感顯著提升。
黨中央的關懷創造出發展契機
2016年7月18日至20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寧夏,對寧夏發展提出殷切希望:要努力實現經濟繁榮、民族團結、環境優美、人民富裕,確保與全國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會。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教誨,2017年,自治區第十二次黨代會發出“振奮精神、實干興寧”的號召,實施“創新驅動、脫貧富民、生態立區”三大戰略,經濟發展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發展奇跡。
無垠的沙漠,孕育著財富和希望。近年來,寧夏對標美國鳳凰城,在中衛市全力推進云計算和大數據產業發展,以“前店后廠”模式建設西部云基地。憑借區位、安全、成本、氣候、網絡優勢,滿足了282項苛刻標準后,亞馬遜全球第十個數據中心選擇落戶中衛。亞馬遜龍頭效應帶動下,奇虎360、中國移動、中國聯通、阿里巴巴、京東、美團等一批云制造、云服務、云應用項目也相繼落戶。
新能源、新材料、先進裝備制造、生物醫藥等一批產業打著“寧夏智造”的字樣走向全世界……從無到有,從零到無限可能,每一個“奇跡”,都見證著寧夏經濟騰飛的步伐。
在創新驅動戰略的推動下,寧夏在發展中推進結構調整,在調整中加快發展,區域經濟不斷發展壯大,呈現出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發展勢頭。2017年,寧夏地區生產總值超過百億的縣市區達到14個。產業結構不斷優化,一二三產業比重由自治區成立初期的55.9:19.9:24.2調整為2017年的7.6:45.8:46.6,第三產業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1996年,國務院確定福建對口幫扶寧夏,十多年來,近8萬閩商先后在寧夏投資辦廠,幫助貧困群眾脫貧致富。1978年,寧夏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346元和116元,2017年達到29472元和10738元。
在黨的民族政策光輝照耀下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們黨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解決我國民族問題的一大創舉,是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的重要內容和制度保障,是黨的民族政策的源頭,是維護國家統一安定的重要基礎,是保障少數民族合法權益的重要形式,是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的重要保障,是實現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重要前提。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強大生命力,就在于從民族問題的基本國情出發,堅持各民族無論大小、一律平等原則,真正賦予少數民族當家作主、自主管理本地區事務的民主權利,使各民族凝結成牢不可分的命運共同體。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黨中央賦予像寧夏這樣的民族自治區的一大政治優勢和制度優勢,更是我區的重大使命和歷史責任。
星移物換、時光流轉,記錄的是巨大歷史性跨越。自治區成立6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的民族政策光輝照耀下,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歷屆自治區黨委和政府團結帶領全區各族干部群眾,同舟共濟、艱苦創業,始終堅持在黨的領導下開展工作,黨的民族政策惠及寧夏各項事業,充分展現出社會主義制度的巨大優越性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強大生命力。
放眼今日之寧夏,自治區黨委、政府正帶領全區各族人民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來寧視察重要講話精神,振奮精神、實干興寧,信心滿懷、意氣風發地向與全國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