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平 孔俊
編者按:當前農村,群眾自治的社會組織——行政村常常由幾個自然村組成。在地廣人稀的農村,一些以自然村形式存在的村民小組較易出現管理上的弱化。面對這一問題,江西省弋陽縣積極思考,依托自然村加強農村黨小組建設,一方面提升自然村黨小組組建率,目前全縣已組建780個自然村黨小組,組建數占全縣自然村數93%;另一方面對黨小組進行星級管理,引導各基層爭創“五星黨小組”。通過以黨小組為核心團結起黨員,凝聚起村民小組、村民理事會、鄉賢能人等各方力量,引領農村各項社會事業的有序發展。管中窺豹,讓我們通過四個黨小組的典型事例來一探究竟。
20多年前,在江西省弋陽縣提起“江家人”,總是讓人皺眉,甚至不安。這里所說的“江家人”指的是緊挨城區的幾個近郊以江姓為主的農村村民,他們中的一些人游手好閑、不事生產,利用地利之便和同姓宗族思想常常三五成群流竄城區盜竊、勒索、聚眾斗毆,成為縣城治安的肘腋之患。弋陽縣弋江鎮蔬菜村祠堂江家村小組就是“江家人”的一員,這里民風彪悍,“兩勞人員”多,因為各種利益問題而纏訪、鬧訪的人員特別多,是個名符其實的“問題村”。
2012年,該村成立黨小組,立即著手解決了黨員活動場所問題,現在黨員有了固定的活動場所,每月按時參加組織生活。他們在這里開展黨員學習教育、傳達落實上級的決策部署、討論村里的大事小情、反映群眾的訴求建議。
黨組織的陣地建起來了,村黨小組認為要改變村里的惡名,首先要讓大家統一思想,牢固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榮辱觀。于是在村黨小組的牽頭組織下,村民們集體商量討論制定了一部村規民約,內容涵蓋生產勞動、生活習慣、公共秩序、土地使用、尊師重教、家庭美德、依法服兵役等各個方面。尤其是對盜竊和斗毆等惡性犯罪行為,不管是發生在村內還是村外,只要發現村民有這類行為,村里不僅不包庇護短,還要立即扭送相關部門依法處理,在村內還要給予相應的處罰。
其次,黨小組要求黨員們在日常生活中積極亮出自己的黨員身份,大力發揮先鋒表率作用,各項工作落實在前,并熱心為群眾扶貧濟困,自覺接受群眾的監督。在秀美鄉村建設,特別是拆除空心房、違章建筑等工作中,村黨小組始終帶領黨員沖在最前線,并首先從黨員和村小組干部自己開始執行。黨小組實行“黨員聯5戶”制度,每名黨員聯系幫扶5戶村民,關心他們的日常生產生活情況,依靠組織的力量幫助他們解決生產生活難題、協調矛盾糾紛,讓群眾時刻感受到黨組織的溫暖。
第三,黨小組大力發展農村經濟。該村原來有種植蔬菜的傳統,黨小組通過黨員帶動和幫扶鼓勵村民廣泛種植蔬菜,并努力幫助他們解決技術、銷售等方面的問題。黨小組還聯系安排在村里打了30多口水井,安裝了電力排灌系統,以前村民要到河邊去挑水澆菜,現在水龍頭一擰就能噴水澆菜了;原來要一天才能干完的活現在2-3個小時就能完成了,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現在,村里的蔬菜種植產業蓬勃發展,很多村民憑自己勤勞的雙手過上了小康的生活。
春風化雨,村民們在心里逐漸認同形成了正確的價值觀和榮辱觀,那部村規民約也與時俱進,歷經幾次修訂,默默的見證著這里的民風轉變。有一條城區道路經過祠堂江家,過往的村外車輛經常發生壓死村民飼養的家畜、損毀公共設施后逃逸的事件,村民們通過黨小組和村“兩委”向上級有關部門反映申請,不久,道路的幾個路口被裝上了監控攝像頭,便于人們依法取證并通過法律手段解決類似問題。談到這個事,蔬菜村黨支部書記江林旺感慨道“民風真的變了!這事要在以前,車子恐怕早被村民圍起來,村都出不去了,以前靠拳頭,現在大家都靠法制解決問題了”。現在的祠堂江家民風熱情淳樸,村里沒有服刑人員,上訪事件幾乎絕跡,村容干凈整潔。每年的劃龍舟、廣場舞匯演都會邀請并吸引大批周邊村民來參加、觀看,村民自豪地說“我們村里的跳舞隊前兩年還在全縣比賽中得過第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