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促進了城市軌道交通行業的迅猛發展。隨著中國的城市軌道交通走向國際,從業人員不僅需具備行業知識,還應具備相應的專業英語能力。由于城市軌道交通專業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新興專業,其專業英語的教學模式還在探索與試驗中,亟待進一步完善,本文從教材建設、教學內容、師資力量、教學考核等方面進行研究,以期有助于促進專業英語教學質量的提高。
【關鍵詞】城市軌道交通;專業英語;教學模式;探索
【作者簡介】唐逸萍(1989-),女,四川成都人,碩士,西南交通大學希望學院外語系講師,研究方向:應用語言學、專業英語。
【基金項目】本文屬于2018年四川省教育廳科研項目《城市軌道交通專業英語教學模式改革研究》的階段性成果之一,項目編號18SB0768。
一、前言
近年來,隨著城市化發展步伐的加快,大量人口向城市集中,交通堵塞、環境污染等問題日益凸顯,城市軌道交通應運而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緩解了這一困境。2013北京國際城市軌道交通建設運營及裝備展覽會的舉行標志著中國已經進入城市軌道交通快速發展期(楊晉,2016)。作為“十三五”規劃的一部分,中國政府出臺了《中國交通發展》的交通白皮書,所有擁有居民超過三百萬的城市將開始或繼續發展城市軌道交通網絡。未來幾十年,中國的城市軌道交通將呈現出蓬勃的發展態勢。對人才的大量需求也促進了專業本身建設的發展,因此在高校里,城市軌道交通專業成為了近年來的熱門專業。
正如中國“高鐵外交”戰略十分成功地把中國鐵路技術推向國際市場,新興的城市軌道交通行業也需學習和借鑒各國的先進技術,同時我國培養的軌道交通人才輸出也會提高中國的影響力。目前中國的軌道交通技術已處于世界領先地位,2017年12月,中國中車股份有限公司已為美國波士頓的地鐵系統配備了“中國制造”的列車,中國的城市軌道交通已走向世界。因此,城市軌道交通的人才培養既要注重專業知識的精進,還需強化英語能力,從通識英語學習的層面上升到專業英語層面,結合具體行業運用到實踐之中。2004年,蔡基剛先生于《ESP與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發展方向》一文中提到:“隨著我國和國際交往的日益擴大,經濟全球化、科學技術一體化時代的到來,專門用途英語教學將是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的發展方向”。在高校轉型改革和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大背景下,培養城市軌道交通專業綜合人才,將行業英語與專業課程的結合學習顯得尤其必要。
對于城市軌道交通這一朝陽專業,目前開設該課程的院校并不多,對其專業英語的教學模式還在探索與試驗中,亟待進一步完善,基于目前城市軌道交通專業英語教學現狀,本文從教材建設、教學內容、師資力量、教學考核等方面進行研究,以期提高本專業英語教學質量和效果。
二、教學模式改革
2015年10月由教育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 財政部三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了轉型改革的主要任務和配套措施,將加強應用型高校建設作為高等教育分類管理、特色發展的重要舉措?!笆濉备咝TO置工作的意見也明確將應用型作為高等教育一個重要類型納入院校設置工作當中。目前,在各省份遴選出300多所應用型本科高校開展了轉型改革試點。一批試點高校在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教師隊伍建設、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改革、學校治理結構等方面積極改革探索。筆者所在院校作為試點高校之一,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對這一要求積極響應,其中軌道交通專業被作為重點打造專業。通過對所教學的4個本科交通運輸專業班級136人涵蓋高鐵、地鐵等方向的學生進行調查顯示,學生普遍對這一專業的就業前景持樂觀態度,專業課學習激情較高。但就專業英語的學習情況還不容樂觀,所學習的內容也僅僅停留在服務類英語層面上。39.7%的學生表示期待出國工作機會,想學好專業英語。50.7%的學生表示對專業英語學習興趣一般,因為在國內用處不多。剩下9.6%的同學表示英語基礎差,學不懂,不想學。
1.教材建設。目前市面上關于城市軌道交通英語教材大致分為兩類:以站臺服務型英語為主如楊國平《城市軌道交通實用英語》,或以運營控制等技術型為主的如李建民《城市軌道交通專業英語》等。從城市軌道交通發展現狀來看,北京、上海、廣州已位居世界前列。在已有的相關教學資源中,大多以這幾個城市的軌道交通為例編寫教材。在中西部地區,成都地鐵1號線于2010年9月27日正式開通,為中西部首條地下鐵線路,隨后成都地鐵進入高速發展期,除了地鐵,成都的現代有軌電車、磁懸浮列車、熊貓空軌等城市軌道交通也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設和試驗當中,呈現出一片蓬勃發展的態勢。本項目組基于現實情況,編寫了一部以成都及周邊的城市軌道建設為主的教材,讀者能在日常較為熟悉的生活場景中更快地吸收掌握,并在實習實踐中更好地運用。由于時代與技術的不斷更新,本教材選取了國內外最新的軌道交通發展現狀材料,同時加入緊跟時代步伐的各項技術應用。
2.教學內容與安排。城市軌道交通專業學生前兩學年大部分課程為基礎課程,專業課程的學習尚不深入,這個階段選用的軌道交通專業英語教材需要難度適中,以概述性為主。并且由于大學英語四六級的過級要求,學生還需要學習通識英語,因此前兩學年學生學習專業英語的時間相對較少。基于此現狀,筆者建議大一學年以口語實踐型的服務類英語為主,練習inquiry, ticket service, security check, taking the metro等常見情景,鍛煉學生的日常服務英語能力。大二學年從服務類英語逐漸向專業英語過渡,著手學習各類城市軌道交通如light rail, tram, maglev, monorail專業詞匯,閱讀相關的英文材料,對其有全面的了解,提高閱讀、翻譯本專業英語文獻的能力,也為大三學年學習專業性非常強的英語打下堅實的基礎。前兩學年的課時長短可根據各校的教學情況靈活安排。大三學年通識英語學習已經結束,則全面進入難度較大、專業性強的專業英語學習,如signal control, containerization, inter-modal transportation 等。
3.師資力量建設。對師資力量的調查上,筆者所在外語系部接近60名英語教師中,無專門承擔專業英語教學的教師,教師基本上根據自己的英語知識自學備課,教學效果有待提高,因此需要在師資培養投入更多精力。軌道交通專業英語分為服務與運營兩大類,服務類英語如路線詢問、買票、乘車等英語屬于日常生活用語,對這一部分的英語教學,大部分英語教師皆可勝任,但對于較專業的運營類,如信號控制、行車組織等英語,涉及到非常專業的圖表等知識,僅憑英語教師的知識不足以勝任,這就要求英語教師需要具備軌道交通專業知識,這種情況下,可通過向交通運輸系的教師請教學習后任教,或者讓交通運輸系英語較好的教師來承擔此課程的教學工作。本校外語系與交通運輸系已經著手共同建設軌道交通運輸概論這一門課程。但從長遠來看,還需專門培養一批教師來教學此門課程,因此教師去已開設此類課程并發展比較成熟的院校去進修方為長遠之計。
4.考核機制。在常規的紙質考核基礎之上,實行靈活的“1+N”新型考核方式(1代表期末考試, N代表學生平時的各個學習實踐環節)。在改革探究的基礎上建立合理、有效的城市軌道交通專業英語教學評估模式,創新理論運用于實踐的平臺搭建。根據“訂單班”、“校企合作”的實踐方式,將其細分為具體的專業方向如站務售票、行車調度等模擬實際工作情景組織“英語實訓”,在實踐中進一步運用和鞏固專業知識與專業英語,教師對學生的實踐環節做詳細記錄,及時發現難點之處,并反思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完善教學模式,促進教與學的良性發展。
三、結語
在高校轉型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根據社會實踐要求培養合格的應用型人才是目前教育工作中的重心。對于城市軌道交通專業國際化人才的培養還需進一步加大力度,高校與教師還需不斷積極探索更健全的教學模式,為更快更好地打造出高素質高質量的國際化人才助力。
參考文獻:
[1]楊晉.城市軌道交通專業英語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科技資訊, 2016,12(30):117.
[2]蔡基剛. ESP與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發展方向[J].外語界,2004(4):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