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題來源:上海市崇明區人民檢察院
案件類型:放火罪
2016年10月某日,本案當事人王先生為辦理證件,找到崇明長興鎮某中介公司負責人宋女士,商定并交付手續費2000元代辦證件。一個半月后,宋女士聯系王先生,說證件已經辦好,但由于相關費用上漲,還需支付500元。王先生拒絕交付,要求解除委托關系,并讓宋女士退還2000元錢,宋女士未同意。多次糾纏未果,王先生購買了松香水和打火機,再次來到該旅館內,并將事先準備的松香水潑在旅館大廳的地面上,用打火機點火后逃離現場。王先生的放火行為造成人民幣5700余元的財物損失。
法條鏈接
《刑法》一百一十四條規定:放火、決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資或者以其他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放火罪是危險犯,即放火行為足以造成某種危害結果即可認定犯罪。本案中,王先生在正在經營的旅館中放火,雖然沒造成人身傷亡,但這種行為足以造成危害結果的發生,因此以放火罪定罪處罰。
2017年5月10日,崇明區人民法院依法判決被告人王某某犯放火罪,判處有期徒刑三年二個月。
主講檢察官趙洋陽點評
檢察官趙洋陽表示,在面對糾紛時,我們有幾點小建議給大家:一是要保持好心態。面對糾紛,最后引發犯罪的大多是激情犯,也就是說一時的意氣用事導致犯罪行為的發生,最后讓當事人悔恨終生。在面對糾紛時,當事人應保持解決問題的耐心,不能沖動;二是采取合法途徑。產生糾紛時,當事人應該學會解決糾紛的基本方法和途徑。當事人可以選擇坐下來自己協商解決,提請村委會、居委會或基層政府組織的司法行政部門出面調解;除此之外,當事人還可以通過提起民事訴訟的方式,讓司法機關來裁決;三是謹防觸碰法律底線。刑法懲罰的是犯罪行為,也是保護社會關系的最后一道防線。必須嚴格遵守法律,分析自己做出的每個行為是否觸犯了法律,謹慎行事。
(趙洋陽,上海市崇明區人民檢察院檢察三部檢察官)
編輯:陳侃 張程 楊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