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裕嶺

今年開學季,法國1200萬中小學生入學的一項新政吸引了全世界的眼光。根據法國頒布的新法律,自2018年9月起,在校園里這些學生不得不把手機保持關機狀態或將手機留在家中。這是法國歷史上再一次以立法的形式禁止中小學生在校期間使用手機,也是馬克龍政府競選承諾的主要內容。法案一出,爭議不斷。到底手機對中小學生的影響有多大,是否有必要以立法的形式明令禁止,以及該項法案能否得到有效實施,很快引起全球熱議。
手機成癮危害嚴重
兒童和青少年沉迷手機等智能設備是此次立法的主要原因。據法國電子通信與郵政管制局(ARCEP)調查顯示,法國12歲至17歲的學生中擁有手機的比例在2005年為72%,而到2016年這一比例已飆升至93%。“手機是現代科技,但是不應當壟斷孩子們的生活。”法國教育部長讓·米歇爾·布蘭徹在法國BFMTV電視臺表示,“我們知道今天(智能設備)熒屏上癮的現象非常普遍……我們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保護兒童和青少年免受其害。這是教育應盡之務,所以此次立法予以禁止。”新頒布的法案明確,禁止學生在幼兒園、中小學以及校外的教學活動中(如體育館等)使用手機。同樣的規則適用于計算機、平板電腦和其他電子通信設備,除非是殘疾的特別需要或出于教學目的。違例學生將面臨沒收電子設備的風險。該法案在7月30日獲得通過后,于8月5日在政府官方公報上發布。那么智能設備對兒童和青少年的危害有多大呢?
根據國際教育成就評估協會(IEA)2016年對包括法國在內的49個國家小學四年級學生所做的國際數學與科學趨勢研究(TIMSS),法國小學生數學和科學成績排名分別位于歐洲國家的最后一位和倒數第二位。測試結果顯示,法國學生的數學和科學平均成績分別為488分和487分,遠低于歐洲國家527分和525分的平均分,也略低于國際平均分500分。該項結果一出,引起法國輿論嘩然,紛紛指責法國基礎教育的詬病。法國共和黨官員皮耶努瓦爾稱,智能手機是導致中小學課堂紀律渙散的重要因素,頻繁使用手機會直接影響學生們的注意力和學習能力。
美國《哈佛商業評論》今年早期刊載的一項研究認為,手機對注意力的影響是巨大的。研究者選擇數學工作者作為實驗對象,將他們分為三組分別從事相同的數學計算工作。結果顯示,把手機留在口袋中的工作者的工作效率明顯比把手機放在其他房間的工作者要低很多,把手機放在工作臺面上的工作者效率最差,甚至看來像“睡眠不足”。這個研究結果進一步在韓國科學家的研究發現中得到證實。韓國科學家發現長期沉迷網絡和智能手機的青少年,他們的大腦有很高的神經傳遞素,這種物質會減緩神經元的活動,從而降低人體精神控制,致使大腦受到干擾,難以集中注意力。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另一項研究結果也顯示,在學校禁止使用智能手機后,學生的成績得到明顯提升。
法案支持者還認為,智能手機正在中小學生中傳播網絡欺凌行為、色情作品,制約社交能力的發展,甚至還帶來手機盜竊、手機詐騙和癡迷時尚名牌等嚴重負面影響,正在侵擾孩子們的正常生活。根據美國EMI公司的《2018年青少年智能手機成癮調查報告》顯示:31%的青少年瀏覽過網絡欺凌最后變成現實暴力;73%的受訪者認為社交媒體對校園射擊事件負有責任。
實際上,這并不是法國政府第一次通過立法來遏制現代數字科技對人們生活的影響。去年法國政府就通過了一項法案,要求法國聘用50名員工以上的公司制定限制工作外使用工作郵件和工作相關電子科技設備的規則,即不能在員工下班后發送電子郵件,員工有權收到后不回復。此項立法被稱為“離線權法案”。在此基礎上,布蘭徹進一步解釋稱,新的校園手機禁令立法將讓法國邁入21世紀。
禁令出臺喜憂參半
雖然新法案獲得通過,但在議會投票表決中,法國自由黨及執政的共和國前進黨投贊成票,左翼黨和保守黨均選擇了棄權。“在我們眼中,這不是一部21世紀的法律。”“不屈法國”政黨成員阿麗克西斯·科比耶對媒體說。科比耶等反對人士對新法案表示強烈質疑。反對人士首先指出新的法案只是為了實現馬克龍的承諾(這項法案內容是法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競選承諾的內容之一),塑造公眾形象,這一項立法毫無意義。“事實上,我們在2010年的一部法律中就已經制定了校園禁用手機的類似條款。它只是新聞報道和政黨競爭時代的產物,”科比耶指出,“我并不認為老師在過去會允許學生使用手機。”法國在2010年修改的《教育法》第L511-5條中規定“禁止在教學活動中使用智能手機”。此次新立法更加完善,增加了例外情形,即“除非是殘疾兒童的特別需要或出于教學目的”。但是2010年的規定實施效果確實不佳。法國教育機構工會主席菲利普·圖爾尼耶援引民調結果稱,30%至40%的學生沒有這么做。因此,一些反對人士和立法者認為這部法案的實施不會帶來太多改變。
同時,法國學生們的反對聲在媒體的推波助瀾下顯得尤為激烈。據法國文化社的調查,許多學生表示很難接受。如在巴黎第11區的博馬舍學院以前筆記本電腦被允許帶入操場使用,但是現在全部被禁止。六年級的尤奈斯對記者說,“這太讓我們難以接受了,因為通常我們在筆記本電腦或者平板電腦上發送信息、拍照、做習題,它可以做任何事情,就是我最好的朋友,就是我的生命。”四年級的安吉拉說,“我理解他們為什么這么做,但這樣很傻,因為有人只是想在課間聽聽音樂或者只是用手機向自己的父母發送信息,緊急聯系,沒什么不好的。禁止使用反而會讓更多人試圖拿出自己的手機。”
不過,一些學校教師和家長對此比較樂觀。“學校是一個社會化的地方。但是今天,年輕人終于被鎖在他們的屏幕背后,”比尼翁學校的校長助理兼英語老師艾曼紐解釋道,“有了這項禁令,年輕人的教育會更好。”這項法案代表了一種教育姿態。我們會向他們解釋為什么手機可能很危險,為什么我們禁止它。“有了手機禁令可以一定程度上阻止兒童和青少年向不好的方向‘漂移(漂移理論是美國社會學家馬茨阿提出的一種青少年犯罪原因理論,認為青少年犯罪是在亞文化影響下,通過潛移默化的相互學習,或從同伴的言行中受到暗示、獲得承認形成的)”。就如艾曼紐所說,法案的兩大支柱就是社會化和預防。
如何落實全球關注
即使這項法案對兒童和青少年教育而言是十分有利的,但是法國的一個教師聯盟對于這一禁令是否能夠得到執行表示懷疑。該聯盟負責人表示,法國政府宣布的禁令缺乏邏輯和實用性。法國最大的家長聯盟主席熱拉爾對記者說,“我們認為法案現在落實起來非常困難。想象一下一個擁有600名學生的中學,如果把學生的手機都沒收到盒子里,怎么存放它們?最后怎么發給學生?”對此,法國教育部并沒有出臺具體的落實方案,只是建議各個學校可以制定具體規則。
新法案在這個學期能否得到有效落實,不僅引起法國國內的持續追蹤和討論,甚至吸引了全球的關注。因為手機成癮的問題是當前世界多數經濟發達國家普遍存在的問題。如英國政府的一項調查顯示有66%的被調查者擁有“無手機恐懼癥”。41%的被調查者擁有至少兩部手機以隨時可以被聯絡。美國、德國、英國、日本等國家都已有類似做法。如英國今年6月要求11到16歲的中小學生,在早上8:25至下午4:00將手機保持關機狀態。新西蘭則開始在本國調查校園手機禁令的必要性。據新西蘭廣播電臺報道,帕庫蘭卡中學學生數字設備領導委員會成員克勞森認為,“禁止使用手機并不妥當,因為手機正在成為學生學習的一個重要工具。盡管多數情況下學生都在使用筆記本電腦,但是想要快速地記錄老師的板書,使用手機將非常方便。當下應當探討的是如何讓學生學習控制自己和克服注意力分散問題(而不是單純禁止使用手機)”。
編輯:黃靈 yeshzhwu@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