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理論是時代的產物,是時代精神的精華。一個新時代的開啟,總是離不開先進思想與理論的引領。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在國防和軍隊建設方面創造了波瀾壯闊的歷史,也取得了劃時代的成就,一場規模盛大的“九三閱兵”向世界展示了中國的軍事實力,也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的強軍之路。回望這條強軍之路的啟程,習近平強軍思想始終貫穿其中,其理論品格與時代價值也再次向我們證明了科學的理論體系在社會實踐中的重要指導作用。
關鍵詞:習近平 強軍思想 理論 價值
習近平強軍思想,就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繼承中國革命戰爭的理論成果,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觀察和分析現代軍事問題,創造性地揭示和反映現代軍事活動的本質與規律,并用于指導中國現代軍事實踐的科學理論體系。思想的力量無窮的,小到一個人的成敗,大到一個國家興衰,思想在指導個人乃至國家行為過程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新時期,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于時代發展特特點,著眼于各國之間紛繁復雜外交關系,著眼于黨在國家復興之路中的重任,運籌帷幄,總攬全局,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新時期的強軍之夢融合,從更廣闊的思路,更宏大的格局出發形成了習近平強軍思想。
任何科學理論的形成都有著深刻的社會歷史背景,習近平強軍思想的創立形成,是在特定的時代背景下,實現的一次歷史、理論與實踐的統一,對這一思想的時代條件、實踐基礎和理論淵源進行系統研究,不僅是明晰其理論品格與時代價值的需要,更是加強理論指導實踐的必經之路。
首先,新時代的發展需要黨與時俱進地完成軍事指導理論的創新。歷史一再向我們證明,一個國家是否強盛,與其軍隊實力是否強大密切相依,從踏遍亞歐大陸的蒙古鐵騎,到在英國的船堅炮利中不斷屈服的清政府,軍隊與國家之間的關系已經直白地呈現在我們面前。追溯我國的近代歷史,強國夢一直強軍夢交織在一起,中國共產黨的出現改變了近代中國孱弱挨打的境遇,一句“槍桿子里出政權”,讓中國共產黨將軍事理論與軍事實踐密切地融合在一起,并領導中國人民依靠不斷強大的軍事力量走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泥潭。冷戰結束,國際形勢趨穩,但是在和平與發展為主題的時代發展潮流下,國際局勢中的動蕩因素也不斷增加,同時隨著中國國力的不斷強大,國際方面迫切需要中國在反恐、維和、國際救援等方面擔負起大國責任;而從國內發展來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使得黨在復興之路上的責任更加艱巨,因此從新的歷史定位上標定軍事發展,則成為時代的必然選擇。習近平強軍思想就是在回應時代強軍號角,擔負強國使命,接受國際關系考驗的過程中創立形成的。
其次,強軍夢的實現需要軍事指導理論創新,而習近平強軍思想則是新時代中國軍隊在實踐中不斷發展與探索的理論總結與升華。理論源于實踐,實踐又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理論的形成不是冥思苦想的結果,而是在一系列實踐過程形成的。當今世界,新軍事革命風起云涌,各個大國之間在經濟合作的過程中,始終沒有放棄軍事上的較量,尤其是在信息技術不斷應用在軍事領域的背景下,人類戰爭無論是在認知上,還是作戰方法上,乃至制勝機理上都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那種不斷投入人力、物力、軍械裝備的戰斗似乎像古代的角斗場一樣野蠻與低效,現代人類戰爭已經開始了從機械化戰向信息化與智能化方向的轉變,而在這一變革潮流中,軍事指導理論必然要做出創新與調整。在強軍夢的支撐下,我國在軍事力量上已建立了諸軍兵種合成、具有一定現代化水平并加快向信息化邁進的強大軍隊,但是從軍事技術與作戰能力上看,其中存在問題依舊突出。問題既是阻礙實踐的“絆腳石”,同時也是理論創新的導火線,只有在問題、矛盾的推動下才能夠發現理論體系與實踐探索中的深層次問題,進而增強理論創新動力。習近平強軍思想就是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深入觀察分析當代中國軍事問題,創造性揭示新時代人類戰爭的本質與規律,并在回答問題、解決矛盾的前提下,為軍事實踐探索指明具體可行的道路。
最后,文明的傳承為習近平強軍思想的創新發展提供了豐厚的滋養。馬克思主義理論是我國近代新民主革命勝利的“法寶”,正是中國共產黨人一次又一次創造性地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近代中國的革命戰爭和軍隊建設實踐相結合,才能不斷化險為夷,取得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的勝利。新中國成立后,黨始終沒有放棄對軍事理論與軍事實踐的探索,并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前提下,發展出了毛澤東軍事思想、鄧小平新時期軍隊建設思想、江澤民國防和軍隊建設思想、胡錦濤國防和軍隊建設思想等一系列具有明顯時代傳承的理論體系。習近平強軍思想在理論品格上與這些理論成果一脈相承,即一方面堅持了馬克思主義關于人類戰爭與軍事斗爭的基本立場和基本觀點,堅持黨在建軍、治軍方面的優良傳統與一貫作風;另一方面又創造性地結合新時代在軍事實踐中體現的新特點,并在重要領域、重大判斷和重大觀點上突破創新,更鮮明地展現黨軍事理論建設與時俱進的優勢。習近平主席對中華傳統文化情有獨鐘,并且具備深厚的文化素養,如他在應對國際問題、闡述中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過程中提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而在軍事層面,習近平總書記對于古代的尚武思想、戰略精神、兵法謀略、治軍智慧、為將之道也是旁征博引,信手拈來,如在《干在實處 走在前列·在浙江省富陽市調研時的講話》等文中引用春秋時期《孫子兵法·虛實第六》中的“兵無常勢,水無常形”經典論斷,辯證地闡述了新時代思想觀念、工作思路和工作重點不斷變化的理論依據。而正是有著傳統文化的滋養,習近平總書記從中華文明發展角度提出了“中國夢”、“強軍夢”,這不僅為新時期的中國軍隊建設提供了理論指導,更是展示了中國傳統軍事理論的風格氣派和歷史底蘊。
綜上所述,在時代強軍夢的歷程中,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全面、系統、深刻地回答強軍興軍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推動強軍思想的日益豐富完善,并逐漸形成了邏輯嚴密、體系完整的軍事理論大廈,為新時代推進強軍事業提供了科學指南和根本遵循。而中國軍隊也應該在習近平強軍思想的理論指導下,實現軍事理論與軍事實踐的有效結合。在實踐中,首先中國軍隊首先要將當的領導作為強軍興軍的根本原則,在軍隊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中滲透強軍思想,并完善軍事管理制度,以保持部隊絕對忠誠、絕對純潔、絕對可靠。其次,各級軍事干部應準確把握習近平強軍思想中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的戰略安排,明確強軍夢實現的“三步走”,在黨的領導下,到2035年基本實現國防和軍隊現代化,以全面打造一支世界一流軍隊,以彰顯我國強軍戰略的決心和勇氣。其次,統籌推進軍隊建設改革重點任務落實。黨的十九大報告圍繞深入推進強軍事業,部署了今后一個時期戰略任務,明確了戰略要求。習近平強軍思想不是束之高閣以供觀瞻的裝飾物,而是具有深刻實踐指導價值的科學理論,因此,根據十九大的戰略部署,部隊一方面要加強理論學習,扎實開展“傳承紅色基因、擔當強軍重任”主題教育,讓黨的創新理論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另一方面還應著眼未來,時刻為未來戰爭厲兵秣馬,抓住軍事信息化、智能化的發展方向,穩步提升國防和軍隊建設水平。最后,適應戰爭形態和作戰模式,加快推進中國特色現代作戰體系的構建,提高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和戰略支援部隊的聯合作戰能力,打造聯合作戰體制,在黨的堅定領導下用于擊潰一切來犯之敵,切實擔當起黨和人民賦予的時代使命。
參考文獻:
[1]高喜平,丁俊萍.習近平強軍思想的內在結構、主要特點和重大意義[J].學習與實踐,2018,(01):18-25.
[2]沈志華.深刻理解和把握習近平強軍思想的科學內涵[J].黨的文獻,2018,(01):6-7.
[3]李雷.堅決貫徹習近平強軍思想 奮力譜寫新時代國防動員事業新篇章[J].國防,2018,(02):9-11.
[4]于忠福.全面貫徹習近平強軍思想 深入推進依法治軍[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8,(01):12-14.
(作者簡介:滕蕊,碩研;副教授;作者單位:海軍航空大學青島校區;研究方向:法學,軍事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