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產假一直是為了保護女性的身體健康以及嬰兒的健康成長設立的制度。我國也一直為保護女性生育時權利努力。但是,生育時產生的費用卻是由企業承擔,企業需要承擔社會責任。但是企業負擔過重,會導致企業使用各種途徑規避損失和風險,反而對女性職業的全過程產生負面影響。造成女性在工作上收到性別歧視。同時,男女平等意識越來越高漲的今天,也需要強調男性在生育中、家庭中的角色。
關鍵詞:產假制度 女性就業 生育政策
國務院2012年04月28日頒布《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條例》條例明確規定:用人單位不得辭退懷孕、哺乳期的女性;女性在依法享有98天產假,并可按情況進行延長。自此我國也有了基于女性獨特生理結構,立足于女性承擔社會生育中不可或缺的角色,給予特別保護條例。但是,條例實行之后引起的問題也值得反思,特別是全面二孩放開之后對產假制度以及隱含的影響也需要我們重新審視和考慮。我國近幾年社會不乏聳人聽聞的新聞:女大學生要工作要先生孩子、女性必須比男性更加優秀才能得到職位等等。這些社會新聞映射了一種性別職業歧視。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思考:為什么企業不愿意任用女職工?保護條例到底是起到保護作用更大還是因對企業造成負擔導致更大更隱形的歧視?我國反歧視、平等就業法起到的作用有多少?如何去保障未入職、未婚未育女性的就業權益?我們函待解決。當然,這些損失和不足無法避免,但如何采取措施去減緩?少年強則國強,下一代不僅決定了一個家庭的未來而且決定了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未來。如何讓職場女性更加從容地應對生育問題,是全社會應該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一、研究現狀
(一)女性就業歧視相關定義
女性就業歧視是特指女性在就業和職業整個過程中因為性別原因或者特殊生理結構沒有得到和男性平等權利的現象。
(二)廣東省產假制度中對女性保障的條例和對公司的要求
我國產假的計算方式為“國家規定98天假期+生育獎勵假”,而《廣東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第三十條規定女性獎勵假為80天。也即表明廣東省的產假為178天,接近半年。
而按照我國規定,以上假期都為帶薪假期,如參與社會生育保險則按生育津貼給前98天工資后80天由公司支付,未參加保險的由公司全額支付女職工在這178天內的工資。①
(三)國家保障就業平等的監督方法和懲罰方式
目前,我國法律對反就業歧視方面,雖已經明確規定每人都有就業平等權:不得因為性別在招工上對求職者區別對待。在我國的法律中,對這方面的規定比較分散,原則性的內容較多,在處置監督懲罰上并沒有明確的實施條例和監督制度,可實施性不強。盡管近年來“反就業歧視法”的呼聲越來越大,但反性別就業歧視在如今的中國還是一句空話。
二、分析與討論
(一)產假制度對個人的影響以及家庭的影響
在現代女性的職業規劃上,生育也變成了一個難題:如何去兼顧職業和生活。女性在生育是勢必會帶來工作的中斷,帶來隱形的不起眼的但沒有法律明確規定的職業歧視:調離原工作崗位、工作晉升機會下降、工作培訓機會減少等等。②再者,作為一個擁有長遠歷史的國家,一些傳統觀念現今還是深刻的影響著社會和人們的生活方式。女性在家庭中承擔了更多的照顧孩子、做家務等的工作。
給女性158天的產假確實能夠起到讓女性更好照顧下一代的作用。但是,家庭角色中同樣重要的另一部分的男性在生育時需要承擔家庭責任目前為止還沒有進行明確的規定和引導。我國近年來新媽媽因家庭關愛不足、丈夫不理解而患上產后抑郁癥,自殺、輕生的新聞屢見不鮮。一條法律背后的倡導的價值觀必定是深刻影響社會實踐的。廣東地區是設有男性陪產假的地區之一,一定程度上也是一種倡導男性除了工作之外回歸家庭。但比起女性為家庭付出的時間還是太少了。要宣揚男女平權,一定是要倡導在家庭角色中,男女角色、付出等同。不能因為過去幾千年來一直是女性扮演家庭主婦的角色就忽略現代發展下,女性角色已經發生改變的問題。
(二)我國法律對女性職業生涯全過程缺乏保護
生育本身就對女性有一定影響,像個人時間分配更多傾斜到孩子身上,工作努力程度不比未生育前,工作更加追求穩定等等。③這些問題確實存在,但是將女職工調離懷孕前崗位、降薪等問題同樣存在,不再給予同等升職機會的問題也同樣存在。在廣東省女職工特別保護條例中也僅有一句“女職工不能適應原勞動崗位的,應當根據醫療機構的證明,予以減輕勞動量或者安排其他能夠適應的崗位。”④并沒有其他實施細則。這些問題都是法律還沒有提及的,但這些問題確實是一種歧視。事實上,對女性職業生涯全過程是沒有充分的保護的。
(三)產假制度對公司造成的負擔(損益比較)
站在公司的角度來看,這造成了兩個問題。一是經濟問題。沒有使用員工卻仍需要支付報酬,對公司來說是一種增加企業的經營成本的額外經濟損失。其次就是員工工作安排的問題,一位職員離職往往要其他公司職員分擔她的工作,而這時候對于一個公司的部門來說,往往意味著需要再招收一位新的職員。這時,相當于這間公司需要承擔雙份的工資。對于國企、規模比較大的企業,這些負擔可能可以忽略,但是對中小型企業特別是剛起步規模還不大的私企來說恐怕是重擔重負。不可否認,公司、企業要承擔社會責任,可是政府和司法部門提出立法意見時也應該考慮到企業公司本身是以營利為目的的,考慮到中小型企業的負擔對公司在招收新員工的影響,做到規避性別就業歧視。
(四)產假制度對公司招聘問題的影響
本文采用訪談法,對廣州服飾行業前三十某公司人力資源管理某高管進行采訪,為保護隱私的需求,隱去真實姓名以及職位。
這位高管認為產假制度沒有對公司的利益起到保護作用,沒有維護公司的利益,法律上沒有對惡性利用產假制度的行為的懲罰。
她給出了一個她所在公司的例子:設計師黃某,因為不滿公司內部產假僅有60天的 規定,以提出訴訟為由與公司協商,協商之后公司同意給予總共158天假期,在假期期間社保以及工資按照規正常領取。員工黃某在產假結束之后提出辭職。
首先,按照我國現行法律,是沒有規定女職工在就職以及工作過程中何時懷孕的,在這方面上給了絕對的自由。產假結束之后就離職或者一入職就懷孕都是在法律上合理的。但是站在企業的角度看,招聘來的員工沒有盡到職責,相當于公司做了一場實際上虧損情理上也虧損的買賣。
其次,沒有對惡性利用規定的行為的懲罰,在一定程度上是對那些沒有惡性利用的人的利益的侵害。一旦企業主考慮到規避風險,在一些非女性占優勢大的職位上對男性更加看重,就會導致職業性別歧視。
最后,本身產假制度由企業承擔了大部分責任,企業本身就需要付出經濟以及一些工作安排上的隱形損失,加上法律中并沒有提及對公司的保護,公司私下出臺各種違法規定來自身規避風險不足為奇。
三、措施提出及改進方向
(一)總結基于以上研究產假制度不合理之處
生育是社會運行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產假制度確實保證了女職工在生育時的經濟來源和休養生息照顧下一代的時間,但對女性職業發展沒有考量,沒有立足于女性整個職業過程。國家必須保證女性的平等就業權不會受到傷害。現在運行的制度下,公司在女性生育上承擔大多數責任。固然公司需要承擔社會責任,但是也需要在一定程度上保證公司的利益,否則,在考慮過經濟損失后,公司(特別是中小型公司)在面對求職者會更偏向男性。更有甚者提出了不許戀愛、簽不生育保證條例等等的荒唐行為。
再者,現行條例對一些隱形的問題沒有提及,像女性生育前后的晉升機會平等問題;生育時被調離原職業崗位;獲得工作培訓機會平等問題等等都是一些能夠影響女性職業規劃和就業的問題。但可惜的是沒有明確的規定。
其次,我國在反就業歧視的重視上還不夠。我國沒有明確的法律條文,雖有原則但無實操。沒有實施、沒有監督、沒有懲罰。在反就業歧視上,社會、司法、個人也就難以操作。
再者,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會經濟的發展,產假中的薪酬還會需要提高,如何合理地分擔責任同樣是一個無法回避的問題。
(二)提出改進意見
1.制度改進
我國的產假制度可以借鑒外國的經驗。在設立男性陪產假之外,還可以建立男女共同產假的產假制度。國外運用這種制度的還有: 瑞典、德國。⑤完全可以將現今男女加起來一共173天根據要求和需要分配給男女性,在設置男女性專有產假之外,留出彈性的時間給生育主體雙方。不僅在宣揚男女平等承擔家庭責任的價值觀還能夠將現今企業招收女性需要付出的風險平分給男性,在減輕就業性別歧視上起到一定的作用。⑥
2.立法措施
我國還應該設立專門的法律去界定就業性別歧視,要制定處罰措施,促進男女就業機會均等。
我國勞動法規定: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休息休假的權利、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勞動權利。⑦
我國還有其它一些類似的立法,但都是原則性的立法,缺乏明確的標準范圍、實施細則和詳細的處罰規定。設立生育制度,實質就是促進提高生育率,是我國計劃生育國策的一部分。但不考慮女性在職業規劃上受生育和生育制度的影響,難免會導致女性在沒有保護下,艱難地在工作和家庭之間尋找平衡,甚至出現了一些“丁克族”直接放棄了生育。建議立法時充分考慮女性就業的整個過程,不僅僅在女性有工作時進行保護,還有在女性被公司招收時進行保護。
(三)借鑒國外產假制度提出改進措施
以瑞典為例,瑞典規定男女同樣享有育兒假和育兒津貼。男女性分別專有60日,其余360天由生育主體自主安排。但是法律同樣規定生育前需為目前雇主工作滿6個月或在過去兩年內為目前雇主工作時間累積已滿12個月。⑧這同樣是我國現行法律沒有的規定:一是共同產假二是規定了工作時間保證了雇主的權利。
在這種制度下一是男女性并不在生育問題休假以及薪酬問題上有差別。二是保證不會出現剛入職就懷孕公司卻還要承擔社保和薪酬的情況,一定程度上是保證了公司的利益,同時是對社會生育做出了規定。而我國在社會生育保障上給了生育個體的大部分的自由。三是增強了男性的家庭角色,強調了男性在家庭中的同樣需要付出,不僅僅只是傳統的僅有工作的責任。
四、結論
(一)產假制度對女性就業問題的影響
產假制度對女性就業產生影響主要在兩個方面:一是生育需要付出時間,二是公司需要支付女職工不能工作期間的工資,最終對女性就業以及工作的全過程造成影響。不僅是公司招聘是偏向男性,更是導致一部分職業女性選擇“隱婚”,隱瞞下自己懷孕生子的事實。這種問題不僅是對孕婦本身有危害,而且也影響嬰兒的發育。這種社會現象需要得到立法者、有關政府部門以及社會人士的關注。
(二)提出改進意見
設立男女共同產假制度。將158天假期中的一部分平攤到男女身上,分別給男女性專有的等長產假。剩下的時間則交由男女自由分配。
五、展望
生育是一個種族繁衍的關鍵。而產假制度正是人類社會繁衍的保障。即使產假制度在現行設計上仍存在不足,對某些利益有損害,但是這種損害是無法避免的。個人需要承擔社會責任,企業也需要承擔社會責任。但是不僅做到對個人利益進行保護,而且做到對公司利益也進行保護,也應該是法治進步的體現。國家出臺女職工特別保護條例給予女職工特殊保護一定有促進生育的意義在,但在現行制度下還有弊端會導致勞動者為了自身職業的發展選擇隱瞞懷孕的事實或者自己選擇不孕,對促進生育也是不利的。
注釋:
①廣東省實施《女職工特別保護條例》第十三條
②謝陸源:《“全面二孩”下性別歧視的法律思考》,人力資源管理,2018年,第3期。
③張琪、張琳:《生育支持對女性職業穩定的影響機制研究》,北京社會科學,2017年,第7期。
④廣東省實施《女職工特別保護條例》第十條(一)
⑤李西霞:《生育產假制度發展的國外經驗及其啟示意義》,北京聯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1期。
⑥王韻潔:《親職假的設立與婦女就業權保障》,遼寧行政學院學報,2013年,第1期。
⑦《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十條
⑧李西霞:《生育產假制度發展的國外經驗及其啟示意義》,北京聯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年,第1期。
(作者簡介:李學文,廣東省廣州市廣鐵一中高中生,曾任廣鐵一中立言辯論社長,多次代表廣鐵一中參加“知行杯”省賽辨論賽主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