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辛楠
摘要:軍校學員,作為未來的指揮軍官,是軍隊現代化建設骨干力量,軍隊院校在教學管理過程中必須注重鑄牢學員的軍魂意識,強化軍事素質培養,確保“能打仗、打勝仗”。
關鍵詞:軍校學員 軍政素質培養 實效性
當今,伴隨著新軍事變革,催生了未來戰場對軍事人才的新要求。軍隊院校作為我軍生長干部的源頭和人才培養的基地,肩負著為我軍現代化建設和軍事斗爭準備提供強有力人才支持的重要使命,如何為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培養和造就大批高素質軍事人才,是軍校教育工作的基本任務,而高層次軍事人才首先必須具有過硬的軍政素質。
一、軍政素質的重要性
軍政素質指的是軍事和政治素質,是軍人素質構成的核心要素。
軍事素質是指軍人完成軍事任務應具有的能力和素養,是軍人的核心素質。主要包括軍事理論素養、軍事管理能力、軍事指揮能力和軍人的作風養成等要素。過硬的軍事素質是新型軍事人才的一個顯著標志,是軍人特征最基本的體現,它要求學員打好軍事共同基礎,熟練掌握基本的軍事理論基礎知識;擁有嫻熟的軍事技能和健康的體魄體質,具有良好的軍人舉止、習慣、作風和嚴格的組織紀律觀念及雷厲風行、令行禁止的作風;掌握信息化條件下軍事技術知識和信息化戰爭的基本特點;掌握軍事領導科學,具有較強的組織指揮能力。
政治素質是軍事人才必備的第一素質,即要有堅定的政治立場,堅持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動上始終與黨中央、中央軍委保持高度一致。具有堅定的政治信念和遠大的革命理想,牢固樹立為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奮斗終身的遠大理想,能熟練掌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善于運用其基本觀點去分析、研究、解決現實問題。軍人的思想政治素質與軍隊的戰斗力是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的,在未來的高技術戰爭中,盡管武器裝備越來越先進,但仍需要有較高思想政治素質的人來掌握。
二、目前軍校學員軍政素質培養面臨的挑戰
在世界新軍事變革的背景下,我國軍校學員目前所表現出的整體軍政素質狀態是積極的、良好的,但也有不容樂觀的方面,具體表現為:
一是學員獻身國防精神需要加強。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深入發展,社會經濟成分、組織形式、物質利益多樣化趨勢日益明顯,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腐朽思想也開始影響到學員。表現在思想作風上,有的學員功利意識有所增強,奉獻思想有所淡化,講享受多,講艱苦奮斗少。表現在學習和訓練態度上,有的學員扎根軍營思想不夠堅定,還沒畢業就想著轉業,生活追求瀟灑,花錢大手大腳,導致對日常的學習和軍事訓練熱情不高……面對這些情況,如何鑄牢學員獻身國防的使命意識,是培養學員軍政素質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
二是學員培養軍政素質的積極性有待提高。軍事技術的每一次變革及在戰場的運用都會助長“技術決定論”的抬頭,有些人過高地估計技術對戰爭的影響,認為戰爭是技術與技術的對抗,忽視甚至否定人在戰爭中的重要作用。這就使得一些學員認為劣勢裝備的軍隊對優勢裝備之敵是“遇到敵人就挨打”,所以發展武器裝備是打贏戰爭的關鍵,從而影響了他們培養軍政素質的積極性。
三是學員的軍事素質有待提高。現在的軍校學員,大多屬于90后,生長在和平年代,“驕、嬌”二氣較重,參軍前基本上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吃苦性比較差。入伍后,對軍校“訓練艱苦、生活緊張、管理嚴格”的環境不太適應,意志不夠堅強。他們在主觀上也積極主動肯干,但韌性顯得不足;創新意識很強,但作風不夠扎實;紀律意識強,但自律意識差等等。所有這些,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軍事素質的培養。
三、提高軍校學員軍政素質培養實效性的措施
習主席提出要建立一支“能打仗、打勝仗”的強大軍隊,這就要求以初級軍官為第一任職的軍校學員,不僅要具有崇高的革命理想和堅定的政治信念,而且必須擁有較高的軍事素質,為此,軍隊院校必須著力做好以下工作,以增強軍政素質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一)多管齊下,強化學員政治素質
軍人政治素質的本質特點,要求我們積極探索與之相適應的思想政治教育體制。遵循學員成長成才的規律,創新、改進教育途徑,多管齊下、因勢利導、有的放矢,鑄牢學員獻身國防的思想根基。
一是發揮政治理論課程的主渠道作用。要根據學員政治素質培養的規律和要求,建立必修課、選修課、自修課相配合的、科學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加強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創新理論成果教育,引導學員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加強中國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教育,以及基本國情和形勢政策教育,突出軍人的使命感,培養學員忠于祖國、獻身國防、服務人民的思想意識;加強軍人道德法制教育,提高學員的道德自律、遵紀守法意識。要不斷優化教學內容,建立緊跟學科發展前沿、適應軍事變革要求、貼近基層部隊建設實際和軍事斗爭準備的內容體系,使政治理論課教學緊跟時代發展,緊跟黨的理論創新步伐,及時吸納最新的理論研究成果,使課堂教學始終富有時代感和前瞻性。
二是改進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手段。軍校傳統的重灌輸、輕互動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手段,由于教學雙方缺乏一定的交流和互動,教育雙方的積極性和主動行不能得到充分調動和發揮,使得有時教育流于形式和走過場,所授知識不能充分內化為學員的思想素質。所以在新的時代背景下,要提高軍校學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必須努力實現教育手段的現代化和多樣化,要廣泛應用案例式教學法,加大理論聯系實際的內容,以豐富的新鮮的事例來折服學員;應多采用專題式、研討式、辯論式等教學方法,讓學員各抒己見,相互啟迪,然后教員解難答疑,精彩點評。在平等對話、雙向交流的過程中,活躍學習氛圍,提升學員思想覺悟和精神境界;充分運用多媒體、課程網站等教學手段,培養學員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自主學習、終身學習的良好習慣。
三是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加大實踐性教學的比重。提高學員的政治素質,僅靠課堂教學是不夠的,要充分利用第二課堂開展系列思想政治教育主題活動,將政治素質培養引向深入。例如可以定期舉辦專題政治學術報告,邀請有關部隊領導和專家來校介紹軍事斗爭準備的發展現狀和國際安全形勢,使學員切身感受到當前軍事斗爭準備面臨的嚴峻挑戰和將來任職兵種在信息化戰爭條件下擔負的重大使命;社會課堂最生動,要廣借地域優勢,組織學員參觀駐地革命舊址和紀念館等,使學員在實際感受和體會中,激發強烈的愛國報國情懷;針對學員特點和形勢任務變化,組織開展主題征文、演講、辯論等系列活動,不斷提高學員的參與意識和主體意識,加大思想政治教育的親和力。
(二)常抓不懈鍛造學員軍事素質
當今軍事領域的重大變革,要求軍人不但要具備廣博的軍事學識,還要有過硬的軍事素質,所以學員作為未來部隊建設的后備軍,軍事素質的培養必須常抓不懈。
一是夯實軍事理論基礎。軍事基礎理論知識是軍事素質的基礎。沒有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提高軍事思維、軍事創新等能力就會成為無源之水。所以要科學合理地進行課程設置,使軍事基礎必修與選修和自修課程有機結合,使學員熟練掌握軍隊指揮基礎理論與業務知識;通過對古今中外戰史、戰例的學習研究,掌握其所蘊含的軍事思想、軍事戰略方針等,為以后部隊任職打牢基礎,使其保持較強的發展潛力與發展后勁。
二是科學安排貼近實戰的實踐性綜合教學訓練科目。未來戰場環境復雜多變,攻防節奏轉換越來越快,作戰強度越來越高,所以必須強化學員的軍事基本能力,通過不斷優化訓練內容和組訓方式,使他們熟練掌握軍事地形學、戰術基礎、戰地防護等基本要領和方法;組織學員積極參加戰術綜合演練、實彈射擊、野外駐訓等軍事訓練活動,通過不斷提高作訓難度、創設逼真的實戰環境和過程,培養學員軍事組織與指揮能力、敢打必勝的信心和勇氣,以及吃苦耐勞、百折不饒的軍人精神等,大幅度提高其綜合作戰能力。
三是嚴抓軍人日常養成。強化學員日常養成,按照條令條例和各項規章制度的要求,嚴格要求和管理,是提高學員軍事素質基礎的有利保證。軍事素質的培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重在平時、嚴在點滴、貴在堅持。首先,通過入學入伍教育階段的強化訓練,使學員熟悉條令條例的內容和要求,完成從青年學生向軍人的轉變;通過平時的常抓不懈,塑造學員陽剛威武的軍人形象,嚴明雷厲風行、令行禁止的部隊紀律,樹立勇敢頑強的軍人作風;通過到基層部隊實習鍛煉,切身感受野戰部隊的訓練模式,突出“兵味”、“野味”,在嚴格執行一章一法、認真規范一言一行中循序漸進地培養軍事素質。
(作者單位:陸軍步兵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