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時代要有新氣象新作為。縣級黨校處于基層,承擔基層黨員和干部的培訓任務。怎樣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教員努力自覺提升自身素質很重要。本文根據多年教學的經驗教訓,認為縣級黨校教員必備的基本素質包括政治上的堅定性、品德上的優秀性、理論上的成熟性、實踐上的務實性和課堂上的靈活性。
關鍵詞:黨校 教員 素質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自豪地向世人宣布:“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1949年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就成為執政黨。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偉大使命就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如何團結帶領全國人民為這一夢想不懈奮斗,關鍵在黨。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把黨建設成為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人民衷心擁護、勇于自我革命、經得起各種風浪考驗、朝氣蓬勃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各級黨校義不容辭、責無旁貸。
作為中央、省、市、縣四級黨校中的最基層黨校,縣級黨校承擔著大量的基層黨員干部的培訓任務;而教員的素質如何,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基層黨校的教學水平和培訓質量。
作為有著20多年從事黨校教育工作的“老教員”,我深深感到,要想努力成為受學員歡迎、敬重的黨校教員,必須具備良好的基本素質。
一、政治上的堅定性
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在風雨飄搖、暗無天日的舊中國,13個平均年齡只有28歲的青年人“于無聲處聽驚雷”,毅然相聚于上海創建了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列寧主義作為行動指南,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遠大理想,為了拯救中華于危機,動員、影響、集結了一大批仁人志士、革命群眾,經過28年拋頭顱、灑熱血轟轟烈烈的革命,終于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新中國成立后,盡管因為國內國際各種主客觀原因,發生了“反右”擴大化和“文化大革命等嚴重的錯誤,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撥亂反正,繼續領導和團結中國人民在社會主義大道上奮勇前進。40年的改革開放,我們已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我黨根據國際大勢作出的重要決策;加入WTO,是我國進一步對外開放的必然要求。隨著改革開放的步伐越來越快,伴隨而來的是價值多元化、社會思潮的多樣性。懷疑、歪曲甚至否定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聲音不斷傳出。作為黨校教員,應該堅定理想、堅定信念,絕不能“人云亦云”,而應該保持清醒頭腦和戰略定力,理直氣壯地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任何時候、任何場合,特別是在講臺上,都要旗幟鮮明、敢于亮劍,同錯誤觀念作堅決斗爭。當前尤其要從心底深處愛黨、護黨,維護習近平核心地位、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2015年12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黨校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提出,要培養造就一支具有鐵一般信仰、鐵一般信念、鐵一般紀律、鐵一般擔當的干部隊伍。這是新時代總書記對廣大黨員干部提出的新要求。作為黨校教員更應該做到“四鐵”。
二、品德上的優秀性
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全面從嚴治黨管黨,先后開展群眾路線、“三嚴三實”、“兩學一做”等教育實踐活動,正風肅紀更是雷厲風行,“打虎”“拍蠅”“獵狐”接連重拳出擊,反腐敗斗爭取得壓倒性勝利,黨風、民風、社會風氣煥然一新,老百姓無不拍手稱快,對中國共產黨繼續帶領人民實現中國夢充滿信心。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黨校教員是黨員和領導干部的老師。教育黨員干部忠誠干凈擔當,自己必須當好表率,對學員產生熏陶誘導和潛移默化的影響。這就要求教員一要愛崗敬業,把對黨的忠誠化為對黨校教育事業的兢兢業業、勤勤懇懇上,絕不能三心二意,而是要認真負責地高質量地完成教學科研任務;二要清正廉潔,帶頭遵守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帶頭反對“四風”,帶頭遵守黨紀國法,不隨意接受學員吃請,光明磊落,公道正派;三要治學嚴謹,備課時不淺嘗輒止,講授中不信口開河,不嘩眾取寵,不靠“獵奇”取勝,或以低級趣味的語言增加“授課效果”。要以良好的優秀的品質、飽滿的精神風貌教育學員、感染學員,從而增強教育的感染力,提高說服力。
三、理論上的成熟性
根據《中國共產黨黨校工作條例》和習近平在黨校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黨校的課程設置要體現黨校特色,70%左右要宣講黨的基本理論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進行黨性教育。黨的基本理論包括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主要體現在黨的文件特別是重大決策部署上。而黨性教育,則包括理想信念、根本宗旨、民主集中制、實事求是、批評和自我批評、群眾路線等方面。
黨校教員不同于一般教師,熟練地掌握黨的基本理論是基本職責。對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必須熟讀、研究,“精磨細研”,磨出“濃漿”,研出“細末”,只有自己“消化吸收”了,方能“昭告”于學員。因此,教員要經常搜集相關信息,閱讀相關資料,既要追尋相關歷史,又要探究相關現狀,對基本理論更要“爛熟于心”。新時代,基層黨校教員面對的學員大多是有較高文化知識和社會閱歷的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的黨員和領導干部。不以過硬的理論功底,一言九鼎,是“服”不了他們的。如果教員泛泛而談,他們會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聽著聽著就走神、玩手機或進入夢鄉了;如果觀點錯誤、引據失范,就會犯原則性錯誤,這是絕不允許的,學員也會發出“噓噓”的嘲笑聲或拍著屁股外出散步去了。
四、實踐上的務實性
1943年,延安黨校成立后,毛主席曾手書“實事求是”四個大字,作為黨校的校訓。“實事求是”不僅是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的精髓,也一直是黨校辦學的靈魂,在全國各個級別的黨校顯著位置,大都鐫刻有這四個筆力遒勁而又飄逸的字體。
個人認為,“實事求是”也是對黨校教員教學的基本規范。理論來源于實踐、指導著實踐。只有經過實踐檢驗是正確的理論,才是真理。黨的基本理論,一定要與實踐結合,才能發出它應有的光輝。縣級黨校教員不能像公務員那樣簽到簽退,整天坐在辦公室埋頭學習或空發議論,而應大踏步地走向工廠、農村、廠礦、學校。他們離基層最近,能而且也應該多接近基層。深入基層,把黨的正確主張宣講給群眾,讓群眾接受,并使之變為群眾的自覺行動。為此,除了必要的看書寫作備課外,教員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應花在與基層組織和基層群眾的接觸上。多到鄉鎮或單位、企業中去,讓他們知道黨的主張;多到最底層的群眾中去,摸清他們的急難、疑惑、困苦和歡樂。然后,把搜集到的數據、資料整理加工成理論性文章或咨政報告,不僅能為當地黨委政府決策提供參考依據,發揮“智慧庫”的參謀作用,也能開闊眼界,提高課題的針對性和實用性。教學是中心、科研是基礎,這應該成為黨校的特色。“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800多年前的大詩人陸游的名句,對縣級黨校教員的啟發作用不容低估。
五、課堂上的靈活性
黨校姓黨姓共,黨校教員理所當然姓黨姓共,一切聽黨指揮,做黨的喉舌,傳播好黨的聲音;如果教員沒有黨性原則,而是隨波逐流,充當社會上其他人的傳聲筒,就不是一個合格的黨校教員。所以,黨校教員的立場必須堅定。
黨校又是學校,有一般學校共同的特性。教育界有一個共識,那就是“教有法,教無定法”。“教有法”指的是教師的教學方法必須遵循人類認識世界的基本規律:由簡單到復雜、由已知到未知、由近及遠、由表及里、由具體到抽象、由量變到質變、由實踐到理論、再由理論指導實踐等等。遵循了這些基本規律,能使學生的學習事半功倍。違背了這些規律,教學目的難以實現、教學效果事倍功半。“教無定法”是基于教師個人的素質不同、駕馭課堂的能力不同,而教學對象存在客觀的個體差異等,需要教師根據這些具體情況找出切合實際的最恰當的教學方法。
毋庸置疑,縣級黨校傳統的教學方法是講授法。一個聲音、一個基調從頭講到尾。雖然黨校課堂應有其嚴肅性的一面,如果所有教員不分主客體和教學內容的實際,“老生常談”,坐而論道,學員也會感到索然無味。為適應形勢的需要,黨校教員應在常用的講授法的基礎上,大膽摸索,盡量多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增加講課內容的直觀性,另輔以談話法、演示法、實驗法、討論法等,以活躍教學氣氛,促進教學互動。但因為駕馭課堂的能力有差異,往往達不到預期效果。為此,我建議在講授法上多做文章,也可能會收到成效。
筆者曾在當地天長師范工作14年,以教語文和推廣普通話為主要任務。自我感覺普通話較當地老師說得標準些。除了堅持用普通話講課、引入課件上課外,我在課堂上時而低沉、時而激昂,時而舒緩、時而急促,力求使語言抑揚頓挫,有時朗誦,有時演講,有時平白如話、娓娓道來,有時慷慨陳詞、大義凜然,有時根據講課內容合體地唱上幾句,甚至為了調節一下氛圍有時還穿插幾句方言,學員普遍反映聽得進、有啟發,效果好。
總之,縣級黨校教員要想成為一個深受學員歡迎的好教員,需要政治上堅定、品德上優秀、理論上成熟、實踐上務實、課堂上靈活。這是縣級黨校教員必備的基本素質。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全國黨校工作會議上的講話[DB/OL].新華網,2015-
12-11.
(作者簡介:劉海泉,天長黨校高級講師,教研室主任,作者單位:中共天長市委黨校,主要研究黨建與農村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