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霞
摘要:隨著“全面二孩”政策的實施,二孩家庭數量逐漸增多,幼兒教師隊伍需要面臨關注幼兒思想心理變化,提升自身專業素養,轉變幼兒教育觀念等許多新情況、新挑戰。這些挑戰更多地來自幼兒教師對當前面臨的嚴峻形勢認識不足,幼兒家庭個體化差異比較明顯和客觀社會環境仍未做好全面準備等方面。應對這些挑戰,需要幼兒教師在工作中更加注重加強家庭教育引導,努力提高自身專業素養,積極主動構建暢通的家園溝通渠道。
關鍵詞:全面二孩 幼兒教師 挑戰 對策
為了擺脫政策與文化上的“雙重超低生育率陷阱”,化解人口紅利消失、男女比例繼續失衡、“銀發危機”等一系列經濟社會問題,2015年10月29日閉幕的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決定,我國將實施“全面二孩”人口生育政策[1]。在“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出生的新增幼兒將從2019年開始進入幼兒園,并在2022年達到高峰,學前教育作為國民教育體系的第一階段,將率先受到“全面二孩”政策影響[2]。對幼兒教育一線工作者而言,提前研究幼兒教育中可能面臨的新問題新挑戰,積極思考謀劃應對措施,已經變得刻不容緩。
一、“全面二孩”政策下幼兒教師面臨的主要挑戰
(一)幼兒思想心理變化的挑戰。隨著“二孩”家庭日益增多,部分“大寶”對待父母生育二孩的消極態度及二孩家庭的各種負面問題卻屢見報端,如負氣離家出走,逼迫父母簽訂保證書,甚至以死相逼等[3]。這反映出第二個孩子的出現,給第一個孩子帶來了比較強烈的自卑、焦慮、自私、怯懦等心理問題,這類幼兒容易顯得不安、抗拒、抵觸,在家情緒容易激怒、沖動或退縮,在幼兒園則可能會有破壞性、攻擊性表現,如不加以及時干預引導,可能會對其今后成長發展造成不良影響[4]。
(二)自身專業素養提升的挑戰。“全面二孩”政策的實施,對幼兒教師的專業理念、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幼兒教師必須轉變以獨生子女為重點的教育模式和唯智化的教育傾向,更加注重幼兒內心世界變化[5]。這需要幼兒教師具備更加科學合理的幼兒觀、保教觀和教師觀,更多地掌握幼兒發展規律及相關心理學知識,加強保教原則、保教方法等教育知識和學前教育發展新動態、現代信息技術等通識性知識學習,著力提高以觀察能力、理解能力、溝通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為重點的綜合能力[6]。
(三)幼兒教育觀念轉變的挑戰。在獨生子女家庭,孩子是幾代人的寄托,家長無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不惜一切對孩子進行教育培養,把所有的感情都集中在一個孩子身上。二孩的到來,打破了這種唯一狀態,兩個孩子使得父母精力被分散,原有的過度關注、過度期望的教育觀念發生了改變[7]。在這種改變之下,也給幼兒教師如何盡快建立起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新的平衡點,形成家長與教師的最大合力帶來了不小考驗。
二、“全面二孩”政策下幼兒教師面臨挑戰的原因分析
(一)對當前面臨的嚴峻形勢認識不足。部分幼兒教師認為自身工作技術含量不高,職責就是照顧好孩子、保證孩子安全,缺乏自主學習各種新知識、新理念的動力,參加職后培訓、研討交流等更多的關注點落在了保育、教育知識和兒童發展知識上,與當前社會熱點和相關政策脫節比較嚴重,對“全面二孩”到來沒有緊迫的問題意識和危機意識,思想和步伐仍停留在了“老一套”上。
(二)幼兒家庭差異比較明顯。根據國家衛計委統計,符合“全面二孩”政策的夫婦中35歲以上的占60%以上,40歲以上的占50%以上,家長年齡跨度明顯增大[8]。也就意味著兩個孩子年齡差距小則一兩歲,大則六七歲甚至十幾歲,呈現出了較大的家庭結構差異。加之,現如今祖父母隔代教養成為主流、離婚率增長導致單親家庭增多等問題,更加劇了這一矛盾,使幼兒教師要面對的家長類型增多,開展家長工作難度增大[9]。
(三)客觀社會環境仍未做好全面準備。“獨生子女”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是社會主流,在這種社會環境影響下,從家長到教師,再到幼兒園和教育主管部門各個層級,對“二孩”到來普遍準備不足,幼兒教育硬件資源不健全、師資隊伍有缺口、理論研究有空白、實踐探索無依據等問題還比較突出,客觀上形成了幼兒教育的“換擋期”[10]。
三、“全面二孩”政策下提升幼兒教師工作質量的對策思考
(一)加強家庭教育引導。家庭教育引導在及時干預幼兒心理變化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師要區分獨生子女家庭、二孩家庭、隔代教養家庭等不同類型家庭,深入研究其在育兒過程中可能面臨的困難,有針對性的做好家庭教育引導。首先,要引導二孩家庭注重改進家庭教育方式,隨著越來越多家庭由“三口之家”轉變為“一家四口”,家庭模式的轉變要求家長必須改變過去那種“獨孩”的教育方式。其次,要引導二孩家庭關注長子女的心理變化與需求,建立起與孩子的溝通渠道,在兩個孩子之間做到賞罰分明、不偏不倚,消除疑惑與不安情緒。此外,還要采取個性化的工作方法,家長文化水平、工作背景和經歷各有差異,教師要運用靈活的溝通技巧,對二孩家庭家長進行“父母如何消除長子女焦慮?”“父母如何調節兩個孩子關系?”“父母應如何觀察子女心理變化?”等系列指導,必要時可以入戶指導。
(二)注重自身學習提高。主動學習是幼兒教師掌握新理念、學習新方法的重要途徑,有助于提升自身開展實際工作的能力。一方面,要提高自主學習意識,經常性開展“檢討式”自我反思,查找自身在幼教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不足,以此激勵教師積極思考、探索應對“全面二孩”挑戰的有效措施,有意識地完善更新自身專業素質。另一方面,要有針對性的選擇學習內容,重點抓好“全面二孩”政策解讀,認真分析“全面二孩”政策對教師和家長提出的挑戰要求和不同階段幼兒身心發展特點,打牢解決實際問題的理論基礎。同時,要善于抓住學習提高機遇,利用到其他幼兒園觀摩、參加交流座談、專家來園輔導等時機,積極吸收借鑒有益經驗,促進理念、知識快速更新[11]。
(三)主動構建暢通的家園溝通渠道。家庭與幼兒園、家長與幼兒教師間的有效互動,可以幫助幼兒教師進一步了解幼兒在家日常表現,從而更好的掌握幼兒心理狀態與行為特點,進而促進其對幼兒進行更有針對性的指導幫助。同時,教師還可以向家長及時提出合理化建議,幫助家長解決幼兒教育面臨的現實問題。從途徑上講,要利用好家長會、親子活動、晨間接待等傳統方式,增進彼此交流,共商幼兒教育方法,提高家長主動參與意識;也要利用好微信、QQ、公眾號等新興手段,及時準確通報情況,推送幼兒教育優質文章,幫助家長改進家庭教育方法。從內容上講,要針對家長與教師間溝通交流機會有限、精力有限的實際,保證溝通內容全面的同時也要有所側重,區分幼兒個體差異和特殊情況,主要溝通幼兒基本情況、近期心理行為變化特點、教育方法調整計劃及家長與教師間彼此要求等內容。
參考文獻:
[1]黃新蘋. “全面二孩”政策對學前教育影響研究[J].教育探索, 2017,(03):86-92.
[2]史文秀. “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我國學前教育資源供需狀況及其政策建議——基于2017-2026年在園學前兒童數量預測[J].教育科學文摘, 2017, (04):52-54.
[3]吳勝,陽德華.全面二孩政策下家庭教育問題及對策[J].瓊州學院學報, 2017, (03):125-128.
[4]沙莎.淺析二胎家庭中長子女的心理困境及出路[J].教育導刊(下半月), 2015,(06):84-86.
[5]黨愛娣.幼兒園教師專業素質現狀與提升建議[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17, (03):118-122.
[6]陽德華,惠雪莉. “全面二孩”政策對幼兒教師專業素養的挑戰及對策[J].教育與教學研究, 2017,(09):50-55.
[7]王姚臻.放開二孩政策對幼兒教育發展的影響[J].林區教學, 2017,(09):105-106.
[8]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 9000萬對夫婦符合二孩政策,50%超過40歲[EB/OL]. 2016-01-12.
[9]毛樂,曾彬. “全面二孩”政策下幼兒園可能面臨的挑戰及應對措施[J].幼兒教育, 2017,(z6):55-58.
[10]廖鳳.二孩時代,“大寶”情感教育解惑[J].湖南教育:d版, 2017,(09):44-45.
[11]冒麗麗.二胎政策下的幼兒教育研究[J].教育, 2017,(30):34-34.
(作者單位:青島市市南區江蘇路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