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卉
摘 要:近年來,隨著犯罪低齡化趨勢的發展,目前預防青少年犯罪已經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主要問題,我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提出政府,司法部門,學校,家庭等需要共同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規定。青少年作為國家的未來,其發展直接影響祖國未來發展方向。然而社會日新月異,使得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也發生了很多問題,尤其是一直以來青少年犯罪一直呈上升趨勢,并由松散性,突發性,單一性,向緊密性,智力性,反復交叉性特征轉化,嚴重影響社會社會生活安定。有關研究學者針對引發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的因素進行分析,并從學校,家庭,社會等多方面著手,對青少年違法犯罪提出教育對策和建議,加強法制教育為我國青少年法制教育貢獻力量。
關鍵詞:法制教育 青少年 違法犯罪 預防
自從2000年以來,我國未成年人犯罪比例已經逐漸升到8%以上,而且隨著犯罪數量的增加,所呈現的犯罪主體表現為青少年低齡化趨勢,犯罪類型多樣化,犯罪案件增多,形式上也具有盲目性和社會性,暴力性加重,犯罪手段越趨智能化和成人化。其中,由于家庭和學校教育的失誤引發的犯罪可高達50%以上,由此,本文從家庭,社會的角度來分析青少年犯罪的成因以及相應的教育對策。
一、我國青少年違法犯罪的現狀
對河南省青少年違法犯罪形勢總體判斷。近年來我國青少年違法犯罪案件不斷升高,而且也表現出急劇增長的趨勢,根據公安部門統計顯示,截止2015年上半年全國抓獲的違法嫌疑人中45%是25歲左右的青少年,而且有76%和73%分別為搶劫,搶奪案件均是由青少年所為的。從最高人民法院的統計數據來看,自從2000年之后,我國未成年人犯罪呈現逐漸上升的趨勢,而且2010年到2015年,各級人民法院判決生效的未成年人犯罪人數每年會上升15%,在2015年1月到7月期間,比去年同期增加24%,其中判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比去年增長20%,與全國青少年犯罪比例相比呈現上升趨勢,我們對河南省青少年違法犯罪問題展開研究,可以得到一下兩個結論:
(一)青少年違法犯罪總體趨勢相對平穩。近年來,由于河南省各級政府高度重視青少年違法犯罪問題,而且相關部門實行齊抓共管,從一定程度上遏制青少年違法犯罪的發生,雖然速度得到控制,但是從整體來看,青少年違法犯罪愛麗人比較多。一、以刑事犯罪為例,根據地方公安局統計數據顯示,鄭州市青少年違法犯罪嫌疑人戰全部嫌疑人比重有所下降,尤其是進入新世紀之后,雖然青少年犯罪嫌疑人的比例雖有一定反復,但總體上占據50%,基本處于穩定狀態,而且14到18歲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占據青少年嫌疑人總數比例也能達到20%左右,相比近兩年的數據來看,呈現穩中有降的趨勢。但是,與上世紀90年代的統計數據來比,青少年犯罪嫌疑人案件占犯案總數的比例,以及未成年人犯罪嫌疑人中占青少年犯罪嫌疑人比例都有所下降,尤其是青少年犯罪嫌疑人占犯案總數的比例有大幅度的提降低。
(二)青少年違法犯罪總量不斷增長。河南省青少年違法犯罪的總數一直呈現總體上升的趨勢,并且不斷遞增的情況,同時這種增加的趨勢在短時間內還無法扭轉。
二、青少年違法犯罪的主要特點
(一)少年違法犯罪也輕彈傷害為主。與上世紀90年代相比,我國青少年違法犯罪的主要類型,是也以追逐利益為目的的故意傷害和侵略財產類型的違法犯罪行為,目前多發的犯罪類型排列順序為盜竊,搶劫,搶奪,故意傷害的,其中盜竊,搶劫,搶奪是犯罪行為,在青少年犯罪類型中約占80%。我們根據2012年至2016年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管教所的數據統計發現,在五年期間內以侵財為主的盜竊行為一直居于50%,而以搶劫為主的違法行為約占20%左右,將這兩者合計起來每年均會超過70%。
(二)三失青少年違法犯罪嚴重。三失是指失學,失業,失去家庭溫暖的青少年,對河南省犯罪管理所100名未成年犯的抽樣調查中顯示,屬于無業的閑散流動人口青少年犯罪的可以達到40%,曾有休學、逃學、輟學的青少年越占40%,而在校生為2.5%,有55%的閑散人員認為只要給錢就什么都愿意做。如果流動人口青少年在很長時間內找不到理想的工作和沒有獲得理想的報酬時,很容易產生不滿情緒,甚至對社會產生報復心理,進而會導致違法犯罪的可能性增加。失學和厭學的青少年在違法犯罪人員中的比例也是比較高的,在對老教所,未成年人犯的調查問卷中,我們發現未成年人犯曾經在學校認真聽講的約占17%,經常外出,看小說與學生吵鬧,課堂開小叉的分別占69%,41%,25%,5,1。另外,有數據顯示約占33%的學生處于逃學狀態,而且每年逃學十次以上,有67%的學生逃學之后經常會游蕩在網吧,歌舞廳,游戲廳等一些娛樂場所。通過對在押的青少年問卷中,我們發現在押青少年在逃學,曠課的比例也是比較高的。另外,失去家庭溫暖和管教的青少年在違法犯罪青少年中所占比例較高,在河南省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管教所中,對未成年犯結構進行分析,發現缺損型家庭可以達到20%,父母離異或一方早亡的占17%,屬于孤兒的占2.8%,這些未成年犯普遍表現出自卑,狹隘等心理癥狀,除了家庭缺損之外,留守兒童也同樣值得關注,很多家庭父母在外打工,常年將孩子放在老家,由祖父母或親戚撫養,這些青少年長期沒有正常的家庭生活,也缺乏父母管教,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響,而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三)文化程度低的人犯罪比例高。在青少年違法犯罪的青少年中,我們發現文化程度低的比例要高于其他群體。根據河南省公安局對流動人口青少年違法犯罪進行的數據調查中,其犯罪主體文化程度都比較低,大專以上約占1%,高中程度占4%,中專占10%,初中占53%,小學及文盲占31%,可以說初中及初中以下流動青年站青少年違法犯罪人員的84%。
三、分析青少年違法犯罪的成因
(一)身心失衡。青少年社會化主要表現在現代化社會價值觀的融入和創建,社會規范的學習指導和認同感的塑造,但青少年社會化屬于主動性,被動性,個性,社會性相互沖突的一個復雜過程,在該過程中,青少年會產生多種需求,比如個性發展需求,認同需求,生理需求,心理需求的,如果這些需求無法得到平衡,很容易使青少年產生多種問題,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究其根本主要是由于心理無法滿足平衡導致的。
(二)社會失調。目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的快速發展期和變遷的重要時期,從社會問題研究來看,社會轉型期是社會問題多發期,這時期原有的社會秩序會出現一定程度的重組,包括傳統規范消失,價值觀和文化取向多元化。另一方面,由于新社會結構建立要瓦解舊社會結構需要一定的條件,而且需要經過相對遲緩的滯后期,新的規范得到認可,需要相對長的時間,雖然鄭州是河南省相對發達的地區,但近年來外來人口的增加,且外來人口多為青年人,而鄭州市各項基礎設施還未達到成熟狀態,發展和建設管理落后,教育學等問題一直制約著鄭州市經濟社會健康發展,同時也會對青少年違法犯罪產生消極影響,成為青少年違法犯罪的重要的外在原因。
(三)文化失范。當代我國雖然馬克思主義已經在意識形態方面確立了主導地位,但是腐朽的封建主義,資本主義等落后思想還長期存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培養與市場相適應的競爭、平等、開放理念的同時,社會經濟成分和生活方式,社會組織方面發生了巨大的變革,尤其是在改革攻堅階段,人們利益格局發生一定程度的調整,也會帶來一些新的社會問題,尤其在社會生活的領域方面,利益原則不斷滲透,導致人們的價值觀念發生偏差,使一些不良主業,比如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滋長,腐敗落后不斷泛起,使文化建設難度增加,進而對思想道德建設和文化建設造成一定的沖擊。
四、深化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的措施
(一)在我國組織具有強有力的動員能力,成員之間的相互扶持和約束力。組織其成員實現社會職能,組織的是我國建立的新傳統,也是重要的社會資源。在青少年違法犯罪預防體系構建過程中,預防組織體系是較為有效的基礎性體系組織網絡體系,應當由政府,社會結合,專職與非常設組織進行結合,正式組織與非正式組織相結合構成。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需要在政府的主導下,社會各界共同參與,青少年違法犯罪發生在復雜多變的社會中,在預防起違法犯罪過程中,單靠一個部門,一個機關是無法解決根本問題的,需要各部門齊抓齊管,通力合作。
(二)維權保護體系。青少年是我國社會的弱勢群體。為了能夠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最重要的是先要保障青少年的權利,雖然近年來違法犯罪青少年數不可數,究其原因是由于社會沒有對這類群體進行有效保護。因此要保護青少年權益,構建良好的社會環境體系,進而預防青少年犯罪動機減少,甚至限制青少年違法犯罪的條件,及時發現制止犯罪行為,控制案件的上升。青少年享有生存,發展和受保護的基本權利,維權保護體系應當包括青少年的生存,發展和受保護權利。根據河南省青少年違法犯罪原因分析中,導致青少年違法犯罪的主要原因是失業和失學,而青少年生存發展權利中就包括了受教育權和就業權。因此,維護青少年的權益實質上就是能夠有效解決青少年失業、失學的問題,政府和有關部門可以實施就業優先的戰略,從而能夠充分保障青少年勞動力的就業情況,將就業培訓調整到與產業發展相適應的狀態,促進勞動力供需平衡。
(三)教育將護體系。預防教育體系應當是以家庭為成長監護體系,以學校為主體素質教育體系,以社區為載體的青少年幫扶體系共同構成的,其中家庭是青少年違法犯罪預防的關鍵環節,應當結合平安家庭的建設來增進子女與父母之間的交流互動,確保家庭在青少年社會化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從很多違法犯罪調查案例分析中,我們發現家庭因素對青少年違法犯罪起了重要的作用,學校家長以及社會各界需要高度重視家庭教育,最重要的就是能夠讓父母留出時間來陪伴孩子成長,多與孩子溝通,教育他們形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能夠正確對待社會事物,具備辨別力和自控力,為之后自主獨立,健康成長提供基礎。
(四)法律保障體系。首先需要建立適合地方的青少年法規保護體系所在國家法律條件允許下,逐步建立適合地方青少年違法犯罪保護體系。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重要的就是需要通過加強專項立法實施保護,在不違背我國法律精神前提下,積極進行立法層面的探索,細化一些青少年和規范青少年行為的地方法律法規,逐步建立完善了青少年權益為主,以及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的綜合性法規。在制定法規前要明確立法主旨,立法的基本理念應當是實現對青少年的保護,進而還需要對青少年違法犯罪受理機構的設置保護措施,制定處理原則,確立進行討論,以建立較為科學的青少年違法犯罪控制體系。
(五)法治宣傳體系。需要通過法制教育來增強青少年的法律知識和法制觀念,使其能夠養成遵紀守法的習慣,這在學校教育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需要將法制教育,思想品德教育進行有效結合,由于很多青少年的違法犯罪往往是由不道德,不規范行為開始的,在青少年踏上人生成長過程中,心靈狀態很容易受到誘惑,比較脆弱,而且辨別是非能力以及自控能力不強,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因此學校應當結合青少年發展的特點,品德,個性,人生觀,加強思想道德教育,使學生能夠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道德規范來約束自身行為,逐漸形成良好的道德風尚。最后是要在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為了能夠進一步深入開展法制教育工作,主要應當常抓不懈,警鐘長鳴,一方面在提倡學科教育的過程中,要求教師能夠將品德學科中關于法制教育與激勵教育的內在因素,利用教學途徑來對學生進行課堂教育,另一方面可以將法制教育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利用活動課,班會課開展教育活動,加深學生對于法制的理解,真正起到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的作用。
五、小結
青少年犯罪是目前國際上比較嚴峻的社會問題,隨著社會的改革,需要加強對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的理論研究,積極開展有效措施來預防,懲治,控制青少年違法犯罪,促進社會治安穩定以及社會和諧。
參考文獻:
[1] 余雷.初級中學法制教育研究——以合肥市為例[D].安徽農業大學,2014.
[2] 李輝.呼和浩特市青少年違法犯罪的成因及教育對策[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8.
[3] 吳家駿.新形勢下國內青少年犯罪及對策研究[D].吉林大學,2017.
本文系河南省綜治辦、河南省社科聯、2018年度專項調研課題(綜治工作研究)“深化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研究”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