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同嶺
摘 要:基于在大型項目勘測定界工作中存在的效率不足和成果精度不夠等問題,需要研發一套內業自動化軟件進行改善。研究方法:通過綜合分析勘測定界工作業務流程和變更調查數據庫的相應優勢,提煉總結經驗方法,通過C#和ArcEngine組合進行開發。本文設計和研發了一套集分類面積計算、界址點生成、成果自動輸出為一體的內業自動化系統。研究表明,軟件的研發縮短了項目周期,規范了成果質量。
關鍵詞:土地勘測定界 變更調查 ArcEngine 地類面積 界址點
中圖分類號:P20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5(c)-0063-02
土地勘測定界是根據土地征收、征用、劃撥、出讓、農用地轉用、土地利用規劃及土地開發、整理、復墾等工作的需要,實地界定土地使用范圍、測定界址點位置、調繪土地利用現狀、計算用地面積,為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用地審批和地籍管理等提供科學、準確的基礎資料而進行的技術服務性工作。
土地勘測定界工作一般由具備資格的勘測定界單位接受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的委托后,搜集相關圖件和勘測資料,主要包括初步設計圖、土地利用現狀圖、權屬界線圖、地形圖等,經實地調繪、測定界址點,編制勘測定界圖和進行面積量算,最終形成勘測定界報告,提交國土部門進行審核驗收。土地勘測定界作為國土資源系統“批、供、用、補、查”日常業務的首要和基礎性工作,其成果質量如何將直接影響著其他所有業務的執行效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傳統的勘測定界工作一般以地形圖作為工作底圖,疊加AutoCAD格式的設計圖上的土地使用范圍,在此基礎上進行內業出圖和面積計算。由于AutoCAD軟件在屬性分析領域的局限性以及土地勘測定界工作要求的進一步提高,這一方式在完成工作的效率上和面積計算的精準度上暴露出不少弊端,尤其是面對國家大型項目的勘測定界時更是頭疼。隨著全國第二次土地調查數據庫的建立和年度土地利用變更調查的推進,現勢性強、上級部門認同度高的變更調查數據庫成為工作底圖的最佳選擇;另外,其數據格式對于ArcGIS平臺的支持,讓我們可以方便地進行屬性分析和精確的面積計算。
基于此,本文從分析勘測定界各業務流程入手,發現和提取內部規律,從ArcGIS Engine(ArcGIS的二次開發平臺,簡稱ArcEngine)中探索相應方法,以Visual Studio 2008為開發平臺,C#為開發語言,設和研發了一套勘測定界內業自動化軟件。
1 工作內容和程序
我們分析下勘測定界的相關流程,以阜建高速公路勘測定界項目為例,首先是收集基礎資料,現在我們只需收集初步設計圖和變更調查(或二次調查)數據庫就可以了,然后將設計圖(通常為CAD格式)中用地范圍(即大型線狀工程中的主線范圍)轉換為shp格式,并從變更調查庫中提取相關圖層和信息,通過軟件分析、處理,獲取界址點位置、土地利用狀況和分類面積,輸出界址點坐標冊、勘測定界圖、土地分類面積表等成果,形成勘測定界報告,交由上級部門審核。具體流程見圖1。
2 程序功能及設計
勘測定界系統采用C#與ArcGIS Engine9.3結合開發,系統由6個功能模塊組成,分別為數據預處理、分類面積計算、界址點生成、輸出勘測定界圖、輸出Word成果、輸出Excel成果;各模塊間分工協作、相互影響。具體模塊間邏輯關系和模塊組成內容見圖2。
2.1 數據預處理
負責對整個勘測定界項目基本信息的設置,包括項目名稱、用地單位、勘測定界單位、項目負責人、經辦人等;另外,收集項目所需基礎數據、包括用地范圍(主線層)、變更調查數據庫(主要是獲取數據庫中的地類圖斑、線狀地物和行政區層)、圖幅接合表(已內置于軟件中)、權屬代碼表(可從變更庫中提取),對這些數據進行預處理,包括裁切、分析、建立標準字段、生成標準圖層,建立勘測定界數據庫,為下一步分類面積匯總和界址點的生成做好準備。
2.2 分類面積計算
分類面積計算是對用地范圍內的地塊,按照行政區域、權屬狀況進行土地利用分類面積的匯總和統計。該模塊需要完成以下功能:(1)首先檢查勘測定界數據庫中導入的基礎數據是否齊全、屬性是否正確;(2)將已用主線裁切過的地類圖斑層與線狀地物層做空間關聯,獲取每個圖斑所扣除的線狀地物面積;(3)根據權屬單位代碼表和圖斑自身屬性將圖斑歸類至相應行政區域和權屬單位,格式為“XX村XX組(國有/集體)”;(4)遍歷所有圖斑,對圖斑面積和線物扣除面積進行分類統計,統計至12大類的二級類。
2.3 界址點生成
根據設計圖上的用地范圍,圖上擬定界址點位置,并圖解獲得用地界址點坐標。界址點生成時要遵循以下規則:(1)用地范圍界線上明顯拐點處需要生成界址點;(2)用地范圍界線與行政界線相交處需要生成界址點;(3)界址點之間的距離,直線最長為150m,如果超出這一長度,需要增加界址點。
2.4 輸出勘測定界圖
勘測定界圖作為項目重要成果之一,內容包括用地范圍及界址點、土地利用現狀信息、行政界線、注記和圖廓整飾等。勘測定界圖生成步驟如下:(1)設置圖面信息;(2)生成圖廓;(3)生成圖廓整飾;(4)疊加圖層并進行符號化和標注注記;(5)設置比例尺;(6)輸出圖像。
2.5 輸出Word成果和Excel成果
這兩個模塊基于前期分類面積計算和界址點生成后產生的臨時數據,根據規程要求,調用Office相關組件,通過分析匯總,自動輸出Word成果和Excel成果。Word成果主要包括勘測定界表和土地勘測定界技術說明,Excel成果主要包括土地利用現狀分類面積匯總表、界址點坐標冊和地類面積審核表。其中,地類面積審核表主要用于征地報批工作,其他成果與勘測定界圖一起組成土地勘測定界報告書,交由上級部門進行審核。
3 運行結果及結論
以環東海域濱海旅游浪漫線二期(同安段)等多個國家大型工程的勘測定界項目為樣本,對軟件進行測試,運行時間約在10min左右,生成的成果順利通過了省級、部級國土部門的審核。因此,土地勘測定界軟件的研發,對于提高工作效率和規范項目成果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 國土資源部.TD/T 1008-2007土地勘測定界規程[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7.
[2] 蘭小機,劉德兒,魏瑞娟.基于ArcObjects與C#.NET的GIS應用開發[M].北京:冶金工業出版社,2011.
[3] 蔣波濤.插件式GIS應用框架的設計與實現:基于C#和ArcGIS Engine9.2[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