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潔 王曉楠
摘要:本文選取滄州市 1975-2015 年逐日日平均氣溫日最高氣溫、日最低氣溫資料,利用線性傾向估計、滑動平均、M—K 檢驗等方法,得出了滄州地區高溫時空變化特征。結果表明:滄州市 1975-2015 年高溫日數主要出現在6、7、8月份,近41a的高溫日數呈不顯著增加趨勢;在空間變化方面,近 40 年滄州市最高氣溫極值整體為北低南高分布特征,高溫日數整體為西高東低分布特征;突變分析發現,高溫日數在 1980年發生突變.
關鍵詞:滄州 高溫 突變分析 時空變化特征
中圖分類號:S16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5(b)-0000-00
1 高溫日數時間分布特征
1.1高溫日數的季節變化
滄州市 1975-2015 年高溫日數主要出現在6、7、8月份,最早出現在1981年5月份,最遲出現在1999年9月份。
1.2高溫日數的年代變化
滄州市 1975-2015 年平均高溫日數(T ≥35℃)的逐年變化曲線分析得知,高溫日數在 1997 年最多為 37天,2004年最少,僅2天,對逐年平均高溫日數進行 5年滑動平均,可以看到高溫日數波動性變化,波峰主要出現在90年代末到21世紀初,波谷主要出現在80年代末期到90年代中期。由年平均高溫日數線性趨勢擬合可以看出,滄州地區近41a的高溫日數呈增加趨勢,增速為1.5day/10a,但年平均高溫日數時間序列相關系數為0.0523,未通過α=0.05顯著性檢驗,說明高溫日數增加趨勢不顯著。
滄州市 1975-2015 年平均高溫日數(35≤T<37℃)的逐年變化曲線分析得知,高溫日數在 1989 年最多為 20 天,1975和1998年最少,僅2天, 對逐年平均高溫日數進行 5年滑動平均, 可以看到高溫日數波動性變化,波峰主要出現在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和21世紀初,波谷主要出現在90年代末期到21世紀初期。由年平均高溫日數線性趨勢擬合可以看出,滄州地區近40a的高溫日數呈減少趨勢,減速為-0.4day/10a,但年平均高溫日數時間序列相關系數為0.0144,未通過α=0.05顯著性檢驗,說明高溫日數減少趨勢不顯著。
滄州市 1975-2015 年平均高溫日數(37≤T<40℃)的逐年變化曲線分析看出,高溫日數在 1997年最多為 17 天,1977、1980、1985、1987、1991、2008、2011最少,均未出現, 對逐年平均高溫日數進行 5年滑動平均, 可以看到高溫日數呈先增加后減少的趨勢,由年平均高溫日數線性趨勢擬合可以看出,滄州地區近40a的高溫日數呈增加趨勢,增速為0.7day/10a,但年平均高溫日數時間序列相關系數為0.0458,未通過α=0.05顯著性檢驗,說明高溫日數增加趨勢不顯著。
滄州市 1975-2015 年平均高溫(T≥40℃)日數的逐年變化曲線分析得知,高溫日數在 1976年最多為 4天,1993、2009為2天,1982、1995為1天,其他年份均未出現40度以上高溫。
2 滄州市極端最高氣溫和高溫日數的空間分布特征
2.1滄州市市極端最高氣溫的空間分布
滄州市 1975-2015 年來高溫極值的空間分布,近 40 年滄州市最高氣溫極值極大值中心有一個在孟村-鹽山-海興一帶和獻縣地區,最大值為42.6℃,出現在孟村2005年6月23日, 近 40 年高溫極值極小值中心在任丘-肅寧一帶,最小值為41.1℃,出現在肅寧2002 年 7月 15 日,整體為北低南高分布特征,從高溫極值出現的時間來看有8個站出現在2002年7月15日,有2個站出現在2014年5月,2個站出現在2005年6月。
2.2滄州市高溫日數的空間分布特征
滄州市 1975-2015 年滄州日最高氣溫35℃≤ T < 37℃的平均高溫日數的空間分布,近 40 年滄州市高溫日數(35℃≤ T < 37℃)極大值中心有一個在獻縣地區,最大值為11.9天,高溫日數(35℃≤ T < 37℃)極小值中心出現在滄州-孟村一帶,最小值出現在孟村為8.1天,整體為西高東低分布特征。
滄州市 1975-2015 年滄州日最高氣溫37℃≤ T <40℃的平均高溫日數的空間分布,近40 年滄州市高溫日數(37℃≤ T < 40℃)極大值中心有一個在獻縣地區,最大值為5天,高溫日數(35℃≤ T < 37℃)極小值中心出現在孟村-鹽山一帶,最小值出現在孟村為2.7天,整體為西高東低分布特征。
滄州市 1975-2015 年滄州日最高氣溫T ≥40℃的平均高溫日數的空間分布,近40 年滄州市高溫日數(T ≥40℃)極大值中心有一個在獻縣地區,最大值為0.47天/年,高溫日數(T ≥40℃)極小值中心出現在海興一帶,最小值為0.16天/年,整體為西高東低分布特征。
3 高溫日數的M-K突變分析
通過M-K突變分析,高溫日數(T ≥35℃)在1980年前后呈相反趨勢變化,即1980年之后高溫日數(T ≥35℃)開始增加,且增加趨勢通過1.96置信度臨界值,說明該階段變化趨勢顯著,所以1980年是突變點。
通過M-K突變分析,高溫日數(35℃≤ T < 37℃)在2007年前后呈相反趨勢,即2007年之后高溫日數(35℃≤ T < 37℃)開始減少,但減少趨勢未通過1.96置信度臨界值,說明該階段變化趨勢不顯著,2013、2014、2015均未通過1.96置信度臨界值,所以均不是突變點。
通過M-K突變分析,高溫日數(37℃≤ T < 40℃)在1980年前后呈相反趨勢,即2007年之后高溫日數(37℃≤ T < 40℃)開始增加,且增加趨勢通過1.96置信度臨界值,說明該階段變化趨勢顯著,所以1980年是突變點。
4 結語
(1)通過分析,可知滄州市 1975-2015年高溫日數主要出現在6、7、8月份,最早出現在1981年5月份,最遲出現在1999年9月份。由線性擬合趨勢擬合可以得出,滄州地區近41a的高溫日數(T ≥35℃)呈不顯著增加趨勢,增速為1.5day/10a;滄州市 1975-2015 年來高溫極值的空間分布呈北低南高分布特征,最高氣溫極值極大值中心有一個在孟村-鹽山-海興一帶和獻縣地區,最大值為42.6℃,出現在孟村2005年6月23日, 近 40 年高溫極值極小值中心在任丘-肅寧一帶,最小值為41.1℃,出現在肅寧2002 年 7月 15 日。日最高氣溫35℃≤ T < 37℃、37℃≤ T <40℃、T ≥40℃的平均高溫日數的空間分布均呈西高東低分布特征。
(2)突變檢驗發現,高溫日數(T ≥35℃)和(37℃≤ T < 40℃)在1980年發生突變,有顯著的增加趨勢,高溫日數(35℃≤ T < 37℃)和(T ≥ 40℃)沒有明顯的突變點。
(3)通過分析滄州地區近41年來高溫的時空變化特征可為高溫中長期氣候預測提供理論根據。可以根據實時新的逐日氣溫資料,給定時間段或時間點,根據不同需要了解高溫變化及分布情況,提前進行高溫的預測并進行相關防范。
參考文獻
[1] 王亞偉,翟盤茂,田華.近40 a 年南方高溫變化特征與2003 年的高溫事件 [J].氣象, 2006, 32 (10): 27-33.
[2]王紹武.近百年我國及全球氣溫變化趨勢[J].氣象,1990,16(2), 11- 15.
[3]陳文海,柳艷香,馬柱國.中國 1951-1997 年氣候變化趨勢的季節特征[J].高原氣象,2002, 21(3):251- 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