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耀鋒
摘 要:高校實驗實訓基地是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基地,是高校豐富教學的重要手段。通過實驗教學和實訓教學,學生能夠將課堂上學到的理論運用于實踐中,還能夠真實模擬企業生產情境,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及就業后的適應能力。本文介紹了目前我國高校實驗實訓基地的功能和建設現狀,針對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了解決思路。
關鍵詞:實訓基地 建設現狀 競爭力提升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5(b)-0115-02
高等院校肩負著為社會培養高素質人才的任務,純粹的理論教學無法實現這一目標,因此開設實驗實訓課程成為了教學的重要補充。但是我國高校的實驗實訓基地建設還存在著諸如教學內容與企業用人需求不適應,建設目標不協調,教師數量和素質跟不上實驗實訓基地建設的發展速度等問題。因此,我們需要清晰地認識到我國高校實驗實訓基地的建設現狀,并思考如何實現實驗實訓基地的可持續發展。
1 高校實驗實訓基地的功能
1.1 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升就業競爭力
高校實驗實訓基地建設應該以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和崗位能力為核心,彌補課堂教學對于實踐操作的缺失。多年以來,我國高等教育一直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的傾向,實驗實訓基地的建設能夠有效改善這一現象,為培養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提供了新的培養方式。
1.2 提升學校的綜合競爭力,促進轉型發展
高校轉型是建立現代化的職業教育體系、增強學校競爭力的必由之路。實驗實訓基地承擔著提升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完善職業素質教育的功能。實驗實訓基地的建設可以進一步提高學校的教學水平,增加在同類型院校競爭中的競爭力。
1.3 整合校企政府資源,提升社會服務能力
實驗實訓基地建設多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由政府牽頭引導,整合三方資源,形成“職教集團”。校企合作建立實驗實訓基地既可以為企業輸送專門人才,又可以為學校節省了教學資金,實現了資源的有效配置,達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作為公共產品,高校還具有社會服務功能,因此高校實驗實訓基地建設應該以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為導向,以為企業提供技術創新、產品研發、技術咨詢、人才培養、技能鑒定為內容,立足區域市場,提升社會服務的輻射能力。
2 高校實驗實訓基地建設現狀
2.1 建設情況與學生培養目標不協調
高校實驗實訓基地建設常常發生學校與企業目標不一致的矛盾,導致實際教學與培養目標不協調,這種情況在校企合作的實訓基地最為常見。企業常常重視生產,注重效益,學校則希望能在實訓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這種“企業重生產,學校重教學”的矛盾使得實訓課程不系統,影響了教學質量。
2.2 “雙師型”教師不足導致教學水平低下
“雙師型”教師承擔著核心教學任務,但是老師們的“偏科”現象嚴重。有些教師常年工作在一線,可以進行很好的實踐教學指導,但是由于脫離理論太久,不能及時掌握最新的理論動態,導致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把握較弱。有些教師卻只注重理論教學,不僅自身的實踐技能不足,導致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無法滿足企業的用人需求,達不到教學目標。
2.3 資金籌措困難,資金缺口大
實驗實訓基地的建設需要較大的資金支持,但是由于有些學校的地理位置、學校性質、合作單位少等原因,很多專業的實訓基地只能依靠政府或者行業協會來籌集。由于實訓基地建設需求大,資金投入多,政府財政也無法承擔,導致許多專業的實訓基地建設還僅僅是設想。
2.4 實訓基地管理機制不健全
由于實驗實訓在近幾年才受到重視,相應的管理機制還不健全,出現了一些學校的實驗實訓課程走過場、教學設備浪費、學生缺席等問題。在思想上,許多院校并沒有對實驗實訓課程引起重視,將其當做教學任務來完成,在管理制度上不規范,導致教學效果差[1]。
2.5 實訓基地建設標準不明確
實驗實訓基地建設過程中缺乏明確標準,沒有專門的部門進行統一的規劃與整理,沒有開設與當地經濟發展相關的實訓課程,導致高校實驗實訓基地的教學設計落后,造成了教育資源的重復建設和浪費。另一方面,實驗實訓教學的考核標準單一,將考試作為唯一的考核形式無法與實訓教學的情境性、實踐性相匹配,缺乏科學的評價體系。
3 高校實驗實訓基地發展策略
3.1 教學目標實際化
實驗實訓的課程目標應該結合實際需求來確立,應該堅持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為主線,以“德技雙馨”為辦學思路,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堅持個性化發展的人才培養理念[2]。在教學設計上,教師要以先進的教學理念和前沿的生產技術為指導,設計科學的教學計劃并保障教學活動的有效實施。為了提升教學質量,還可以采取成立專門的教研組編寫與學校教學內容相應的實訓教材,圍繞著教學目標制定教學計劃,跟蹤教學過程,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3.2 教師隊伍專業化
針對我國高等院校內“雙師型”教師數量不足的現狀,加強實驗實訓教師的教學水平成為重點。首先,學校管理層應轉變辦學觀念,確立實驗實訓教學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重要地位;其次,應完善實驗實訓教室的培訓機制、考核機制和激勵機制,提升教學激情;最后,應豐富實驗實訓教師的培訓途徑,例如聘請企業中的骨干專家進校指導或教師進入企業生產一線學習等。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是提升教學水平和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必要條件。
3.3 籌資渠道多元化
高校實驗實訓基地建設由于資金不到位,導致教學設備不足。學校應該創造多種途徑籌集基地建設資金。一是積極爭取上級部門的財政撥款,增加政府資金投入;二是推進“職教集團”模式深入發展,在政府的牽頭下促進校企合作戰略化,吸引企業投入資金建設實驗實訓基地;三是建立面向社會開放的公共實訓基地,提升學校的社會影響力,既可以創收,又可以吸引政府和企業注入資金;四是增強學校的科研實力,爭取獲得國家經費,或者采取和其他高等院校合作建立實驗實訓基地的方式。
3.4 管理機制完善化
實驗實訓基地的可持續發展主要依靠完善的管理機制來實現,因從以下幾各方面來考慮:一是完善的法律法規和政策引導,在合法合規的框架下明確校企雙方在實驗實訓基地建設中的責任和權利義務[3];二是完善針對實驗實訓基地建設和教師的激勵機制,提升高校的辦學熱情和教師的教學激情;三是完善監督機制,管理層要實時掌握實訓基地的教學狀況,加強校企雙方的溝通;四是要規范實訓教學過程,從教學目標制定、實訓教材編寫到實施實訓教學的整個過程都要在規范化的管理下進行。
3.5 建設標準明確化
管理層要明確實驗實訓基地的建設標準,減少重復建設和教學資源浪費。在統一的建設標準和規范下根據當地的經濟發展優勢和重點生產項目打造精品實訓課程。實訓課程的開設不能盲目跟風,要結合企業用人需求和師資力量來考慮。同時,應培養技術型人才的教學理念,根據理論掌握程度、操作能力、管理能力等綜合指標體系進行實驗實訓教學活動的考核。
4 結語
實驗實訓教學在我國高等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政府、企業和學校都應高度重視,及時分析實驗實訓基地建設中的問題,跟蹤教學動態,解決實際問題,提升辦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楊宇行.高校實習實訓基地建設與運行機制研究[J].電腦與信息技術,2015,23(3):61-63.
[2] 李永康.我國高職院校實訓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J].教育探索,2015(2):56-59.
[3] 翟志華.高職院校實訓基地建設與可持續發展探討[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4(6):229-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