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芳媛
摘 要:緬甸華文教育和漢語教學正蓬勃發展,但薄弱的師資力量嚴重影響著漢語教學的質量。為了加強各國的漢語師資,孔子學院總部/國家漢辦設立了“外國漢語教師來華研修項目”。該項目的建立及開展有效改善了緬甸師資力量薄弱的問題。本文總結了近期來華培訓的緬甸本土漢語教師的相關情況,分析了中緬漢語教學及中緬漢語教師教學理念上的差異。基于以上內容,對緬甸本土漢語教師來華培訓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緬甸本土漢語教師 來華培訓 建議
中圖分類號:H19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5(b)-0129-03
Abstract: In Myanmar, the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and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are booming, but the low teaching level is seriously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Chinese teaching.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faculty of all countries, the Confucius institute headquarters/hanban has set up “Training programs for foreign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to study in China”. The establish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training programs has effectively improved the teaching level in Myanmar. This paper sums up the relevant situation of local Chinese teachers in Myanmar recently, and analyz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teaching and Chinese teachers teaching philosophy. Based on the above contents,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training of Chinese teachers in Myanmar.
Key Words: The local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in Myanmar; Chinese language teachers get training in China; Suggestions
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緬甸人和緬甸華人都意識到了學習漢語的重要性,緬甸漢語教學和華文教育齊發展、共前進。教師是整個教育過程里的核心要素,也是該過程具體的實施者[1]。緬甸良莠不齊的師資狀況嚴重影響著緬甸華文教育和漢語教學的質量,緬甸漢語教學事業的長足發展,加強其教師自身的專業知識和教學能力最為關鍵。“外國漢語教師來華研修項目”是國家漢辦特別設立的培訓項目,不僅為外國本土漢語教師提供來華研修的機會,還為其提供在華期間的經費資助[2]。此活動的開展為緬甸本土漢語教師整體素質的提高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對此的研究也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首先對近期來華培訓的緬甸本土漢語教師的相關情況進行了介紹,然后對中緬漢語教學及中緬漢語教師教學理念進行了對比分析,最后對緬甸本土漢語教師來華培訓提出幾點建議。
1 來華培訓的緬甸本土漢語教師相關情況介紹
筆者通過梳理近期緬甸本土漢語教師來華培訓的相關信息,主要總結了來華培訓的緬甸本土漢語教師的兩方面內容,具體內容如下:一方面是關于受訓教師的基本情況。第一,母語是緬語的漢語教師占大多數,90后漢語教師人數呈增加態勢。第二,學歷層次上,學歷為大學本科的漢語教師人數有所增加。第三,受訓教師的漢語水平普遍都不低,與中國人的日常交流不成問題。第四,受訓教師的漢語教齡參差不齊,有時間非常短的,短至幾個月,也有時間非常長的,長至十幾年。另一方面是關于受訓教師的教學對象及教材使用的情況。第一,受訓教師教學對象類別大部分為非成年人。第二,教材使用情況,受訓教師使用的漢語教材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中國大陸出版,一種是中國臺灣出版。
2 中緬漢語教學及教師教學理念差異分析
2.1 中緬漢語教學的差異
中緬漢語教學的差異一方面表現在漢語教學性質和教學對象上的不同,即漢語作為母語教學、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教學,成年人、非成年人;另一方面表現在漢語教學使用的教材上的不同,即中國大陸出版、中國臺灣出版。
關于漢語教學性質和教學對象上的差異。首先是漢語教學性質上的差異。中國的對外漢語教學一直都是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教學。緬甸的漢語教學相比中國的對外漢語教學顯得十分特殊,有的是漢語作為母語教學的,有的是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其漢語教學形式有母語教學和第二語言教學兩種。[3]近年來“由于漢語學習者結構和學習動機的變化,緬甸北部地區漢語教學機構紛紛從華語教學的第一語言教學模式轉變為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教學模式。”[4]緬甸漢語教學模式的轉型雖然是大勢所趨,但針對不同性質的緬甸漢語學習者,有的仍然還需要漢語作為母語的教學。然后是教學對象上的差異。中國對外漢語教學的教學對象以成年人居多。緬甸漢語教學的教學對象除了成年人還有非成年人,如幼兒、中小學生等,且人數很多。據筆者的了解,許多緬甸本土漢語教師在來華培訓中當他們表示他們的教學對象為幼兒及小學生時,希望學習更多關于如何教授此年齡段學生漢語的知識。
關于漢語教學使用的教材上的差異。在中國的對外漢語教學中,教師一直使用的都是中國大陸出版的教材,但臺灣、港澳臺可能不是。而緬甸的漢語教學,不僅有教師使用中國大陸出版的教材,而且也有教師使用中國臺灣版出版的教材,呈現出大陸版和臺灣版并存的局面。中國大陸出版的漢語教材與中國臺灣出版的漢語教材最大的不同是在注音方式和繁簡字上。中國大陸出版的教材注音方式是字母拼音,簡體字;中國臺灣出版的教材注音方式是注音符號,繁體字。據筆者的了解,從小使用中國臺灣版教材學習漢語的緬甸漢語教師在認讀拼音上有些困難。
2.2 中緬漢語教師教學理念的差異
中緬漢語教師教學理念的差異主要表現在教學方式上的不同,即多媒體教學、傳統教學方式(板書)。
中國的對外漢語教師使用多媒體教學的較多,最常用的就是PPT課件。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的原因有很多,如教師上課方便、快捷,講解知識的時候可以很生動形象等。緬甸的漢語教師使用傳統教學方式教學的較多,而且教的時候也比較古板,據筆者的調查,主要采用“帶讀加抄書”,學生對學習漢語沒什么興趣,都是老師逼著學。大部分緬甸本土漢語教師在來華培訓后都意識到了其實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是有許多好處的,比如可以將圖片、音頻等都應用到教學中,這些能夠吸引學生來學習漢語,而不是老師逼著學。但是也有一部分緬甸漢語教師不太能接受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據了解,有些緬甸漢語教師所在的學校沒有多媒體設備,回去后還是要板書教學,所以他們覺得板書更實際,還有一點是緬甸漢語教師們的計算機水平都不高,不太會使用電腦,這也讓他們對多媒體望而卻步。
3 幾點建議
通過對近期來華培訓的緬甸本土漢語教師的相關情況的概述,可知緬甸漢語教師隊伍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教學對象和教材與中國國內的情況有很大的不同;通過對中緬漢語教學及中緬漢語教師教學理念的差異分析,可知緬甸漢語教學中的一些實際情況,一方面緬甸漢語教學的性質是兼有漢語作為母語教學和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教學、使用的漢語教材是兼有大陸版和臺灣版,另一方面由于教學條件的限制,緬甸漢語教師以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的居多。鑒于以上的分析,現提出幾點建議。
第一,面對緬甸漢語教學中兼有漢語作為母語教學和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教學。建議在培訓中根據實際情況分班開設這方面的課程,對于仍然需要漢語作為母語教學的緬甸漢語教師開設以漢語作為母語教學為主,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為輔的課程。對于正在轉型和即將轉型漢語教學性質,即轉型成為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緬甸漢語教師開設以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為主的課程,還需要大家注意的一點是教師不太明白漢語作為母語教學和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區別往往導致轉型困難,所以課程內容除了包括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教學外,還需要對漢語作為母語教學與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進行對比的課程內容。與此同時,正是因為緬甸的漢語教學與中國的對外漢語教學的教學對象的不同,所以在來華培訓中要多加關注對低年齡段漢語教學的知識傳授,建議在這些課程中穿插講解此內容。
第二,緬甸漢語教材呈現中國臺灣版和中國大陸版并存的局面。在培訓中,對于使用中國臺灣版教材的緬甸漢語教師傳達“用繁識簡”、“用注音符號識拼音”的教學理念。可在培訓中適當加大語音和漢字課程的課時量,同時介紹可供緬甸漢語教師自學的書目和教材。
第三,針對緬甸漢語教師計算機水平不高,而緬甸學校教學條件又有限的情況,建議在開設現代技術(網絡、多媒體等)在漢語教學中的應用課程,特別是漢語PPT課件制作課程的同時,加強緬甸漢語教師傳統教學方式的訓練。
4 結語
筆者在研究中發現開展漢語教師培訓特別需要研究者們對培訓經驗進行總結,因受訓對象及其基本情況而對培訓進行合理安排。對于緬甸本土漢語教師來華培訓要特別關注中緬漢語教學和中緬漢語教師教學理念上的差異,意識到緬甸漢語教學的特殊,無論是漢語教學性質(漢語作為母語教學、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漢語教學使用的教材(中國大陸版漢語教材、中國臺灣版漢語教材),還是教學方式(多媒體教學方式、傳統教學方式)上都需要我們在開展緬甸本土漢語教師來華培訓的時候以長遠的眼光來看待這些問題,合理安排培訓內容。
筆者希望此次研究能為以后緬甸本土漢語教師來華培訓的開展提供思考的空間。相信通過眾多研究者的不斷努力,緬甸本土漢語教師來華培訓能不斷走向成熟,緬甸漢語教學事業能發展得越來越好。
參考文獻
[1] 徐笑一,李寶貴.海外華文本土教師培養的新模式探索[J].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39(1):153-160.
[2] 劉長征.“外國漢語教師來華研修項目”需求分析[C].世界漢語教學學會、國家漢辦/孔子學院總部.第十一屆國際漢語教學研討會論文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373-380.
[3] 鄭通濤,蔣有經,陳榮嵐.貳、緬甸的漢語教學[J].海外華文教育,2014(3):233-237.
[4] 秦玲菊(EI THA ZIN).緬北地區漢語教學模式轉變困難調查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