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明
摘 要:伴隨著改革開放,我國的科學技術水平得到了飛速的發展,計算機技術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為適應新時代的要求,中專的計算機教學創新勢在必行,只有對計算機教學進行深入的改革與充分的創新,才能培養出符合時代要求,適應社會發展的人才。本文針對中專的計算機教學做了相應的研究,論述了計算機教學在中專的重要性,當前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提出了一些推動教學改革與創新的建議。
關鍵詞:中專 計算機教學 教師教學素質 學生積極性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4(b)-0178-02
為使學生能夠充分的了解并掌握計算機技術的內容,培養出符合時代要求的高素質人才,中專院校需要充分與時俱進,發揮創新精神提升學生的計算機能力。計算機技術學習起來非常深奧,中專學生學習計算機技能以及相應的計算機語言會覺得晦澀難懂,摸不著門路,即使是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學習起來也相當吃力,因此中專院校進行計算機教學中應該將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相應技能方面,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實踐操作能力,進而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知識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1 中專院校計算機教學概述
1.1 計算機教學的培養目標
我國國家發展與社會主義建設需要的人才是多種多樣的,僅僅培養具有豐富理論知識與較強研究能力的人才是不夠的,中專院校的職能是為國家與社會培養一批擁有較強實踐能力與較高技術水平的應用型人才。學校開設的各項課程都需要從實踐出發,為提升學生實踐水平服務。計算機教學充分體現了與時俱進的教學思路,能夠使學生掌握基本的計算機理論與實踐技能,學會獨立思考與增強團隊意識,學生在今后的工作與生活中能夠充分的運用所學技能并進行團隊協作以解決實際問題,提升就業的競爭力。
1.2 中專計算機教學創新的重要意義
中專院校在計算機教學中充分的發揮創新精神進而實施教學改革與創新體現了我國教育教學與時俱進的重要理念,學校的教學質量得以大幅提升,同時學生的能力也得到了較大發展。
1.2.1 符合時代發展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快速發展,我國社會的各行各業進入轉型階段,正在實現向創新型國家的轉變。在這樣的時代條件下,國家對擁有扎實知識基礎以及過硬技術能力的創新型人才需求日益增加,中專計算機教學創新能夠使學生對計算機技術有一個良好的掌握,促進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促使其綜合能力滿足社會的發展與時代的要求,以使中心院校的教育工作能夠為社會做出貢獻。
1.2.2 提升教學質量
中專院校雖然教學模式與教學思路上與高等院校存在差別,各有側重點,但是中專教育教學是我國培養專業技術人才的基地,為我國社會崗位提供了大量的專業人才,對我國的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當前信息化時代使得計算機教學成為中專院校教學課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計算機教學的創新能夠充分的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切實的提升學生專業素質,進而提升整體教學水平。
1.2.3 促進學生發展
中專院校在進行計算機教學的工作中充分發揮創新精神,優化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的不同需求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學生的積極性將會得到逐步的激發,增加學生對計算機課程的喜愛,學生能夠充分的投入進計算機教學并展開互動,在不斷地交流與學習中相關技能得到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以及身心健康得以提升。
2 中專院校計算機教學的現狀
2.1 忽視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中專院校由于自身經費問題以及重視程度上的欠缺,計算機教學的實際開展并不理想,計算機的配備數量不足,學生的實踐操作機會不足。教師由于受教學條件以及教學理念的問題,教學方式較為陳舊,計算機教學大部分為課堂教學模式,學生學習理論知識在整個計算機教學中占據了很大的比例,而由于計算機語言本身比較深奧,學生對計算機技術難以形成一個具體的印象,理解起來較為費力,長此以往會覺得計算機課程枯燥乏味。而計算機配置數量上的不足導致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極少,計算機操作水平不足,難以滿足相關企業對學生的基本要求。
2.2 教師教學素質不足
當前國家對教育事業給與了大力的支持,中專教育因此獲得了良好的發展機遇,眾多中專院校的辦學規模不斷擴大,然而在規模擴大的同時教師隊伍未得到相應的擴充,學校教學難以有效的開展。為滿足學校對教師隊伍的需求,招聘了許多剛剛畢業的大學生,由于缺乏專業技能的實踐鍛煉,在技術能力上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對實際問題難以有效的解決。這也是阻礙計算機教學整體發展的一項重要因素,因此這項問題亟待解決,需要不斷的創新,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2.3 學生積極性不足
由于當前眾多中專院校不斷進行擴招,中專院校的入學門檻較低,學生的素質水平普遍不足,學習的積極性以及學習興致不高。同時中專院校的學生大多來自經濟條件相對較落后的鄉村,在此之前幾乎沒有與計算機接觸過,對計算機沒有一個明確的認知,同時由于生源文化水平的差距以及教學模式的古板,眾多學生對計算機的理論知識學習熱情不足,學生更多的是要立竿見影的成果,更加注重實踐技能,而學生對實踐與理論的相互關系未曾有明確的認識,導致計算機教學的效果并不理想[1]。
3 中專計算機教學創新的對策
3.1 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
中專院校的教學要首先從計算機的基礎教學開始,學生從最初的計算機發展的歷史開始學習,通過學習其基礎課程使計算機在腦海中有一個具體的構架,認識到其重要性,對計算機的一些基本的配置以及操作能夠有熟練的掌握,了解當前最新的計算機技術,在此基礎上再進行深入的學習,培養學生分析與處理問題的能力,在具備相應的理論知識的前提下,組織學生進行實際計算機操作,對學生的實踐能力進行大力的培養,促進學生能夠在實踐中解決問題,并能夠利用一些軟件進行簡單的設計,進而落實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教學理念。
3.2 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
計算機技術的日益發展對中專院校的的教師也提出了相應的要求,計算機教學需要成為一門必修的課程。而由于學校辦學規模與教師的數量以及素質未形成同步化發展,教師素質已難以滿足社會對教師的要求。教師是計算機教學過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學習計算機技術的引路人,為充分的發揮教師的積極作用,培養符合新時代的創新型人才,教師需要充分發揮創新精神對教學方式進行深入的改革,不斷的學習新技術,學習新的教學理念,培養自身的職業態度。充分利用新技術帶來的便利,運用新媒體、網絡技術等改進傳統的教學模式。同時學校定期組織教師參與培訓工作,提升教師素質,不斷改進教師的教學理念[2]。
3.3 激發學生積極性
中專院校計算機教學的主體是學生,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是提升教學效果的有效手段,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可以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的發揮創造力,進而掌握更多的計算機技術相關知識,切實提升自身素質。因此教師對學生的積極性要引起足夠的重視,通過創新教學方式,運用各種途徑提升教學過程的趣味性,與學生進行深入的交流,了解學生的需求,進行針對性的教學。
參考文獻
[1] 趙永剛.簡述職業中專計算機教學中自主學習策略的運用[J].現代信息科技,2017(1):199-200.
[2] 徐寧.中專計算機教學方法和手段的創新[J].黑龍江科學,2017(11):130-131.
[3] 楊蕓.試論中專計算機教學方法和手段的創新[J].信息記錄材料,2017(6):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