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明英
摘 要:休閑農業起源很早,早在20世紀的30年代,由于城市化的進程較快,為了進一步的緩解城市人口膨脹帶來的壓力,使人們能夠享受到悠閑和寧靜的田園生活,在意大利和奧地利等國逐步興起了一種以生態休閑為目的的農業田園生活方式。近年來,中國休閑農業園區發展進步非常的迅速,并先后出現休閑農業基地、休閑農場、生態旅游基地、農家樂等形式。也集中體現了農村文化及農家生活形態,是一種富有特色的生態農業產業形態。
關鍵詞:休閑 農業園區 農村
中圖分類號:F3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4(b)-0221-02
休閑農業起源很早,早在20世紀的30年代,由于城市化的進程較快,為了進一步緩解城市人口膨脹帶來的壓力,使人們能夠享受到悠閑和寧靜的田園生活,在意大利和奧地利等國逐步興起了一種以生態休閑為目的的農業田園的生活方式。這個生活理念興起后,在歐美國家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如德國的“假日農莊”、意大利的“綠色休閑”和法國的“培育農業”等。而在2005年,我國的《十一五規劃綱要建議》中就明確提出了要依據“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實進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休閑農業也作為新型的農業發展模式在全國各地迅速興起,截止目前,北京被評為星級休閑農業園區的就有155家,15個知名的休閑農業園區被評為五星級休閑農業園區。
休閑農業雖然在我國起步較晚,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休閑農業作為一種滿足人們休閑需求的集觀光、休閑和旅游于一體的休閑經營活動,已日益受到人們的歡迎和肯定。而實踐也證明,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產業的發展壯大,不僅能夠帶動農村生態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同時,也給農業資源和農業生態的再開發、再利用帶來了勃勃生機。農業休閑除了帶動農村經濟、商業、旅游和其他服務業的建設之外,更是滿足了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就業需求,增加了農民的收入,提高了農民的生活質量,實現了城鄉的協調穩步的發展。
1 發展休閑農業的意義
我國是一個以農業為基礎的文明古國,古老的中國文明的源頭就是農業發展的“男耕女織”的生活。我國農業地域廣闊、農業產業文明悠久、農業文化豐富繁榮和風土人情濃厚等特點,使在我國發展農業休閑文化具有了得天獨厚的基本條件、巨大的市場開發潛力和美好廣闊的前景。
1.1 為新農村建設打下良好的經濟基礎
我國巨大的農村旅游資源,為發展休閑農業提供了扎實的開發前景,休閑農業的發展更是會進一步調整和優化農村產業結構,豐富和拓展農業結構體系的內在要求和基本功能。發展農村農業旅游事業,更能促進農村建設的社會轉型,延伸農村產業體系鏈條,進一步滿足農民的就業需要,增加農民可支配收入和拉動鄉村經濟與社會建設發展。
1.2 進一步促進拉動城鄉社會與經濟的文化交流
休閑農業主要滿足于生活在繁華城市的人們對鄉村休閑生活的愿景和渴望,針對的服務對象也是城市居民。所以休閑農業產業體系的確立,進一步促進了帶動了城鄉之間的互動與交流,使城市的游客把城市社會發展的最新成果帶向農村,使農民不用外出就能夠感受到城市的社會環境、政治面貌、經濟發展、文化意識和生活觀念等信息,進一步帶動農村社會、經濟、觀念和生活品質走向繁榮。
1.3 進一步促進鄉土文化的鞏固和形成
休閑農業的基礎在于鄉土文化的傳承。而當前由于城市的建設發展,使得許多農村逐步向城鎮化發展,農村的鄉土文化文明也不同程度的遭遇到了破壞和損失。發展休閑農業能深入挖掘、保護和繼承農村文化文明的傳統,并能進一步升華和發展農村文化,形成全新的社會主義農村文明。
2 休閑農業園區規劃與設計理念
2.1 開發經濟性理念
開展休閑農業園區旅游活動是要與經濟利益緊密掛鉤的,規劃設計理念要把經濟發展理念融入到園區事業的發展建設中去。尤其一些園區內有采摘項目活動時,經濟利益會更加可觀,而在非采摘的季節也要增加一些吸引人的旅游項目,來吸引游客,創造價值和利益。
2.2 突出文化理念
農業的發展離不開充實的文化內涵,文化賦予了農業極其強大的生命力。就有許多謳歌農業生產活動的詩詞歌賦,也是對農業文化發展的補充與完善。所以,在休閑農業的園區設計上要突出體現其內在的文化理念特色,時刻不忘提升休閑農業園區的文化品質和內涵,以利于園區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2.3 堅持生態理念
休閑農業園區建設最應該具備生態園區建設的所有特征。景區的規劃就要秉承生態環境學的原則,努力克服和消除周邊的不良污染的影響,創造出恬靜、自然和舒適的園區生態文化環境,以提高園區的優秀品質。
3 休閑農業園區的規劃設計思路
休閑農業園區建設是有別于傳統農業生產建設的,休閑農業建設的最大特點是與城市文明充分的進行交流和互動,是一種新的城鄉文明的結合體,也是城市文明的延伸與拓展。其更加強調的是與城市生活相呼應,構建一種“城市—農村—田園”的空間休閑體系。休閑農業園區大體建設思路有三種,既堅持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思路、突出本地特色的思路和農業與旅游相結合的思路。
3.1 堅持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思路
今天休閑農業園區的建設規劃不能離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最高原則。這也與我國天人合一的傳統文化有著密切的聯系。在大力遵循自然生態平衡的同時,我們應清醒的看到建設休閑農業園區主要功能是為人類所服務的,其具有一定的社會屬性。所以,在保護好自然資源的同時,注重進一步提高農業生態園區的開發和利用。還有在搞好鄉村文明建設與農業生態旅游文化融合的同時,要把握好自然、人文和園區的和諧一致關系。建設好一批農業科研基地、農業示范園區、農業培訓基地,盡快使其成為農村休閑農業產業的支柱,實現休閑農業規模化、生態化、產業化和智能化的發展。
3.2 突出本地特色的思路
農業相關產業是與其所處地域和季節性特點分不開的。所以發展休閑農業也必須遵循和考慮本地區的農業資源、農業現代化水平及季節適用特點等因素。還要充分研究本地區的交通、地理和人文環境等信息。休閑農業園區建設歸根結底要做到因地制宜和因時制宜,突出本地區的農業產業結構特色。可以說,我國現階段各地區農業產業鏈相對比較完整,這就使各地區的農業產業趨向相似化的結構,要在農業上做出特色難度相對較大。但特色卻是休閑農業園區最具生命力之所在。在休閑農業園區建設上要認真思考,廣泛征求意見和建議,扎實開展特色休閑農業園區建設。因此特色休閑農業園區建設要與本地區的實際情況相結合,明確當地農業資源優勢,積極做到“與眾不同”和“標新立異”,形成當地最具特色的休閑農業壟斷地位。
3.3 農業與旅游相結合的思路
農業與旅游相結合是現代休閑農業的一大特點,休閑農業就是以旅游活動為基礎和根基來創造經濟效益的農業實踐活動。休閑農業既帶動了旅游事業的蓬勃發展,也為旅游開辟了新的獲得收益的渠道,更是促進了現代旅游業的長足進步與發展。所以,休閑農業是與旅游業密不可分和緊密結合在一起的。通過兩者之間的互動交流,發展“農游結合”的新型農游產業也是休閑農業園區發展壯大的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
[1] 成福偉.發達國家現代農業園區的發展模式及借鑒[J].世界農業,2017(1):13-17.
[2] 王如松.系統化、自然化、經濟化、人性化——城市人居環境規劃方法的生態轉型[J].城市環境與城市生態,2001(3):1-5.
[3] 王甫園,王開泳,陳田.國家級休閑農業園區的分布、類型與優化布局[J].農業現代化研究,2016,37(6):1035-1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