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利紅 徐坤
摘 要:在我國人口老齡化加劇的進程中,如何實現老有所學是當前我國向老齡化社會轉變的過程中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經過長時間的摸索,我國建立了以社區為依托的社區老年教育體系,成為建立學習型社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因為經濟、社區規模和區域教育發展水平,給我國的基層社區老年教育帶來較多困難,本文針對這些基層社區老年教育的現狀,闡述老年教育的意義以及進一步發展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學習型社會 基層社區老年教育 老齡化社會 終身學習
中圖分類號:G7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5(b)-0237-02
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我國的人口結構正逐漸向老齡化社會轉變,面對人口的高齡化、老齡化以及空巢化趨勢,構建學習型社會,營造人人皆學、處處可學、時時能學的學習環境,對提高老年人的整體素養,豐富老年人文化生活,培養老年人精神追求有著無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 社區老年教育的含義和定位
社區老年教育指的是對聚居在社區的60周歲及以上的老年群體,通過社區進行各種教育培訓和學習交流活動。
社區老年教育在豐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老年教育覆蓋率,增強老年人現代文化素養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因此社區老年教育是實現終身學習和全民學習的一個重要環節。
社區老年教育兼有老年娛樂活動和老年學習的優點,集教育、娛樂、健身以及交流多種功能于一體,打破了傳統教學觀念下的課堂教學模式,形成一種互動學習,自主學習模式,為社區聚居老年人提供學習文化、互動溝通、分享經驗的平臺[1]。
2 社區老年教育的功能和意義
2.1 關注老年教育,維護家庭和社會穩定
隨著我國向老齡化社會轉變,老年群體的學習和生活問題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而社區聚居老人又是老年群體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社區成員的主要群體之一,因此社區聚居老人的學習和生活問題直接關系到社區的家庭穩定。
“小家”穩定,才能促成“大家”的穩定和諧,也為推進我國和諧社會建設打下堅實基礎。
2.2 社區教育的多樣化,提升老年群體的素養
老齡化社會面臨的一個重點也是難點即老年群體和社會脫節問題。受到傳統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影響,在我國老年群體有相當數量的老年人存在教育缺失的現狀,這也就導致隨著科技和社會的發展,老年人無法適應時代的發展,在生活和交流方面產生了諸多矛盾。
社區老年教育則為社區老年人群創建了一個平等的學習平臺,為老年人提供休閑娛樂、實踐學習、智慧交流的場所,另外,社區教育水平的發展也帶動了當下流行的網絡學習、計算機基礎知識應用、微信QQ討論群的推廣等,為老年學習注入時尚氣息,推動了老年人與新時代的交流與融合。
3 基層社區老年教育面臨的困境
3.1 社區老年教育覆蓋面積有限
據相關調查研究,當前參與社區老年教育的群體十分有限,以有一定經濟收入或者受教育程度較高的老年群體為主,其成員主要為機關事業單位的退休人員[2]。
另外,區域經濟發展對社區老年教育的影響較大,在經濟發達地區,社區老年教育開展較好,而部分經濟落后地區,地方政府對社區老年教育的作用認識不深,社區居民對老年教育積極性不高,這些都是導致區域社區老年教育發展不平衡,覆蓋率不高的原因。
3.2 社區老年教育參與度不高
在筆者的實地調查中發現,部分社區雖然建立了社區老年教育服務中心或者社區老年大學,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實際參與人數有限,學習實踐活動規模也十分有限,基本形式以讀書看報為主,其他娛樂健身活動為輔。
尤其是在經濟落后地區,絕大多數老年人從未參與到社區老年教育中,根據筆者的走訪調查,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有:身體不便、家務繁忙、幫忙照顧家人、時間有限、不愿支付相應學習費用等。
3.3 可用老年教育資源有限
目前我國老年教育資源嚴重短缺,首先體現在教材方面,我國有針對老年教育專門制定的教材,但是存在內容落后,不夠豐富以及學習內容缺乏實用性等缺點。
另外,學習實踐的開展需要場地、資金以及物件支持,而這些物資資源的短缺都會限制社區老年教育的開展。
4 解決基層社區老年教育的主要對策
4.1 加大社區老年教育的資金投入
資金投入不足是當前制約社區老年教育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各級政府應當加大對老年教育的資金投入,增加社區老年教育資金比重,并且針對資金使用和管理建立專項制度。
另外,各個社區可以擴大社區教育資金來源,如,爭取社會捐贈,引入企業合作等。
4.2 開創老年教育特色課程
社區老年教育在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上的滯后是影響老年教育展開的關鍵因素,在筆者的走訪調查中,相當數量的老年群體認為老年教育的教育內容不夠實用,并且缺乏特色,難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因此開創社區老年教育特色課程是提升老年群體參與度的一個有力措施。
4.2.1 以全面的教育理念為引導
老年教育要在科學合理的教育理念的引導下才能順利進行。當前形式下,我國的學校教育提倡素質教育,而這一理念同樣可以適用于老年教育。素質教育為社區老年教育確定了終極目標,其具體要求可以詮釋為:增長老年群體知識面;豐富老年群體精神文化生活;陶冶老年群體審美情操;提升老年群體身體素質;開發老年群體價值,服務社會[3]。
教學理念為基層社區老年教育的課堂教學以及學習實踐活動確立了方向,因此我國基層社區的老年教育活動,如,社區老年大學,都可以按照以上四個方面的要求具體展開教學和實踐活動。
4.2.2 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
傳統的老年教育容易走入兩個誤區,一是側重于老年娛樂活動,忽視教育教學,二是側重教育教學,忽視實踐活動。
在全面的教學理念引導下,社區老年教育應當將兩方面結合起來,構建注重知識和實踐的老年教育模式。
在當前的社區老年教育中,存在教學形式單一的問題,如部分社區的老年教育主要是集合成員讀書看報,開展一些體育健身活動。
面對這種情況,社區老年教育可以引進多種教學形式,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
第一,開設區域特色課堂。受老年人年齡結構的限制,理科工科等相關知識并不適合老年群體學習,而老年群體特殊的心理需求導致他們對家鄉有深深的眷戀之情,因此根據老年群體熱愛家鄉的心理,社區老年教育中心可以根據當地地理和歷史文化風俗的特點,展開特色教育,開展歷史文化課堂,主要講述當地特殊地理環境、人文風情,升華愛家愛國的高尚精神追求。
第二,課堂教學以實用為主。理論知識會影響老年人的知識接受程度,所以課堂教學可以以實用性為主,如健康養生,餐飲、家居裝飾等相關知識講解。
第三,根據老年群體的興趣愛好開展課堂教育,老年群體普遍對古典詩詞、書法、國畫等感興趣,因此可以開展興趣班,對不同的興趣愛好進行針對性教學。
第四,開設素質文明教育課堂。社區老人因為受教育程度不同,因此在素質文明方面也有明顯的不同,針對這種情況可以開設現代素質文明教育課堂,傳授現代文明素質的基本要素,引導部分老年人摒棄傳統落后的思維和行為方式,幫助老年人養成現代文明行為[4]。
第五,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習實踐活動。教育講究學以致用,社區老年教育不僅是知識的灌輸,而是對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的豐富,因此社區可以開展多種學習實踐活動,如舉辦國畫展、音樂表演,或引導老年人參與到當地的文化活動中,展現新一代老年群體的精神風貌。
4.3 引進信息化教學模式
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為傳統的以課堂授課為主的教學模式提供了新的發展方向,因此社區老年教育同樣可以對傳統教學模式進行優化和創新,將計算機等信息技術引進到老年教育中,增加多媒體教學形式。
信息技術的引入有利于開設開放性課堂。在筆者的實地調查中發現,部分老年人受現代新思維的影響,對新知識有濃厚的興趣,而當地的社區老年教育服務中心因此開設了老年英語班,旅游文化班,將計算機、網絡等現代技術引進到課堂中,通過電腦設計英語教學軟件,旅游知識軟件,極大地激發了老年人的學習興趣。
除了課堂教學,社區老年教育中心可以通過微信、QQ等多種信息交流平臺構建學習交流群,讓老年群體可以自由地進行知識分享,交流學習心得,同時也提高了老年人對現代信息技術的使用能力,推動老年人緊跟時代潮流的發展,積極主動地融入社會。
4.4 加大社區老年教育師資力量建設
師資力量的建設直接影響到社區老年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因此社區老年教育中心和老年大學應當注重培養師資力量。
除了專業的老年教育教師,社區可以根據成員受教育程度不同合理安排教師資源。如部分社區的組成成員中有退休機關干部、高校教師等,那么社區可以積極主動地應用這是師資資源。
讓機關退休干部兼任時政課教師,退休教師兼任其他專業課教師。
在筆者實地考察中,一個基層社區老年教育中心開設了國畫班,由一位老年學員進行授課,而這位學員是當地知名國畫畫家。而另一個班則是鋼琴版,由一位退休鋼琴教師負責授課。
另外,社區老年教育可以和當地的學校教育積極結合起來,舉辦教師進社區活動,積極鼓勵中、高等教師兼任社區老年大學教師。
綜上所述,基層社區老年教育在我國教育體系中占據重要地位,對我國實現學習型社會有著積極作用。雖然老年教育目前收到多種因素的制約,有很大發展空間,但是經過多方面的努力,在師資建設,課堂教學,學習實踐等方面進行改革和優化,可以進一步推動我國基層社區老年教育的發展,推動老年群體的綜合素養提升。
參考文獻
[1] 楊庚寅.在“有為”中實現“有位”[J].老年教育,2017(4):25.
[2] 喬維德.社區老年教育發展的瓶頸與對策[J].江南論壇,2015(3):56-57.
[3] 紀永回.推進基層老年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J].老年教育,2015(3):16-18.
[4] 孫國華.北京市朝陽區社區老年教育的實踐探索[J].北京宣武紅旗業余大學學報,2017(4):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