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筱幸
摘 要:穆爾定律(Moore's Law)的綜合效應使計算機的處理能力取得巨大的進步。因特網的30年發(fā)展歷史的統(tǒng)計資料表明,因特網上的通信量大約每年要翻一番(“大約”是指每年大約增長75%~150%),這被稱為因特網的穆爾定律。隨著網速的提升、大數(shù)據(jù)的可利用性和機器學習技術,人工智能得到加速發(fā)展;這極大地改變了包括圖書館在內的許多行業(yè)。本文就人工智能對國內外圖書館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zhàn)提出一些看法。
關鍵詞:人工智能 算法 中外圖書館
中圖分類號:G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8)05(b)-0179-02
Abstract: The comprehensive effect of Moore's Law (Moore's Law)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in computer processing ability. Statistics on the thirty year history of the Internet show that the amount of communication on the Internet is about to double every year ("about" about 75% to 150% per year), known as the Moore law of the Internet. With the promotion of network speed, the availability of large data and the technology of machine learn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has been accelerated; this has greatly changed many industries, including librari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views on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aced by libraries at home and abroad.
Key Word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lgorithms; Chinese and foreign libraries
1 人工智能及其實現(xiàn)
在1956年Dartmouth學會上,第一次出現(xiàn)“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一詞。自此,研究者們發(fā)展了眾多理論和原理,人工智能的概念也隨之擴展,它是研究、開發(fā)用于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tǒng)的一門新的技術科學。人工智能從誕生以來,理論和技術日益成熟,應用領域也不斷擴大。
人工智能以算法為依據(jù),它的工作基本原理僅是告知計算機完成任務的方法或是指令。任何任務都可以在一組程序中被定義,通過算法自動實現(xiàn),算法有時與機器人有關。搜索引擎通過“爬蟲”、“蜘蛛”或者“機器人”算法在互聯(lián)網上開發(fā)網站和知識庫,建立含有巨大信息量的索引以用于檢索。用戶檢索提問通過加權信號算法解析出來從而從索引中得到響應。互聯(lián)網是通過算法運行的,所有在線檢索都通過它們來完成。”算法對于我們每天使用的其他技術應用也很重要,例如電子郵件、智能手機APP、GPS地圖、金融交易、推薦系統(tǒng)、旅游網站等。
機器學習是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它根據(jù)數(shù)據(jù)識別復雜模式作出明智的決定,使算法得以發(fā)展。機器學習使自編程和自調整算法克服了靜態(tài)指令集的問題。換句話說,機器人現(xiàn)在正在創(chuàng)造機器人。復雜的算法構成了人工智能的基礎,將算法與海量數(shù)據(jù)和高級處理能力相結合,使得計算機能擁有人類做決策的特質。
2 人工智能技術對美國圖書館影響及機遇
2.1 人工智能技術對美國圖書館影響
人工智能的技術發(fā)展在20世紀90年代以來使圖書館發(fā)生第一波重大變化。計算機處理、獲取大量數(shù)據(jù)以及網絡環(huán)境速度驚人增長的進展是一個潛在的強大組合,它使得“挖掘所有相關數(shù)據(jù)和實時調整圖書館服務和信息輸出”成為可能。這些以人工智能為特點的“會思考的機器”即將改變圖書館的處理方式、人員配置和所服務的讀者對象。2017年,一項由牛津大學的弗雷和奧斯本研究出來的成果被大量引用:在20年內,美國47%的工作崗位將會有被機器人取代的風險。
美國博茲曼蒙大拿州立大學圖書館館長肯寧·阿爾利茨與布魯斯·內維爾的研究印證了弗雷和奧斯本的預測:在20年內,人機對話的工作會被自動化取代圖書館技術人員、圖書館助理、館員被機器人替代的概率分別為99%,95%和65%。編目甚至也不再需要人來完成。專業(yè)圖書館員必須對用戶各式各樣的請求作出反應,或進行定性和定量研究以改進流程,以便較少地受到自動化影響。一家名為尤諾(Yewno)的公司利用人工智能解析數(shù)百萬篇已發(fā)表的文章,建立與其他作品相關概念(幫助研究者基于現(xiàn)有圖書、期刊、專利等圖文資料建立了概念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并將網絡作為開發(fā)人員發(fā)現(xiàn)層的補充。迄今為止,尤諾已經獲取和處理超過一億篇不需要人工編目程序的學術類文章。人工智能將改變圖書館服務,永遠改變?yōu)橛脩舴账璧募寄芎凸ぞ摺?/p>
由于金融危機的影響,美國國家預算所依靠的來源受到沖擊,金融危機的余波波及到傳統(tǒng)的國家撥款的機構:學校、大學、公共衛(wèi)生項目,博物館和圖書館。2017年國家對圖書館、過去成立的學會以及其他國家機構的預算大幅削減。由于政府開支減少,一些州的圖書館,被迫裁減了一些工作崗位、削減服務。以后,由于自動化,許多崗位都會被裁掉了,圖書館對這一傾向的恰當措施是尋找機會。
2.2 圖書館的機遇
隨著機器開始承擔人類思維工作的更大份額,圖書館配備特有的工作人員和成為社區(qū)繼續(xù)教育的中心是非常重要的。無論是高校圖書館還是公共圖書館,長期以來都把自己定位為終身學習的場所,而這個地方是需要用財政來支撐的。簡單而又重復性高的工作將無可避免被取代,作為社區(qū)的需要學習新技術和新知識的典型代表,圖書館卻可以幫助提供教育。
可能是因為高尚的使命,圖書館是個發(fā)現(xiàn)知識的地方,又或者圖書館員以為讀者提供高質量而自豪;讀者經常被理解、善意和友好對待使得圖書館在大多數(shù)社區(qū)享有高度信任和贊賞。機器可以模仿這種知覺的特性,但現(xiàn)在它們仍然需要人來協(xié)助管理。公眾對圖書館的信任意味著圖書館是唯一能夠為那些不信任政府的媒體、學術專家提供幫助的機構。
3 人工智能技術對我國圖書館提供的機遇
由于現(xiàn)時我國的自動化、智能化普及程度不高,人工智能技術在圖書館領域的應用還處于起步階段。人工智能在各大行業(yè)中應用所催生的新技術,如神經網絡、深度計算、機器學習、內容識別、推薦引擎及信息過濾等被廣泛應用于圖書館管理與服務過程中,將會使得圖書館知識管理過程更加高效便捷、用戶行為分析更加精確、知識服務效果更加優(yōu)化,并對圖書館知識服務的內容生產、服務主題設定、服務運轉方式等帶來革命性的變革。人工智能技術重塑知識服務的與管理的業(yè)務鏈,通過知識獲取、產生、認識、體驗及推送,將圖書館的知識服務內容與用戶進行智能匹配,提供人性化、個性化的服務。
以往的圖書館學研究中,學者通常將復雜的學術問題分成幾個子問題進行解決,再有機結合在一起形成原始問題的解決方法,這種會影響知識的關聯(lián)性造成整體結果不精確。尤其是在數(shù)字圖書館研究出現(xiàn)了體系結構分析、功能模塊構建、系統(tǒng)行為分析與用戶行為分析等四種研究方法體系。利用人工智能“信息←→知識←→智慧”與“信息←→系統(tǒng)←→智慧的研究方法,可避免知識的割裂,從而得到更準確的解決方式。
4 結語
圖書館對20世紀50年代第一批互聯(lián)網技術的適應速度很慢,許多圖書館抵制用戶所接受的東西。對人工智能浪潮如何作出反應,完全取決于我們自己。只有意識到并接受即將到來的變化,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能力,接受開闊的視野帶來的機會,才能使圖書館服務圖書館擁有新的發(fā)展與變革,向智能圖書館邁進。
參考文獻
[1] Kenning Arlitsch & Bruce Newell. Thriving in the Age of Accelerations: A Brief Look at the Societal Effect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the Opportunities for Libraries[J]. Journal of Library Administration, 2017, (57):789-798.
[2] 張興旺.從AlphaGo看人工智能給圖書館帶來的影響與應用[J].圖書與情報,2017(3):43-50.
[3] 溫若春.人工智能在高校圖書館的預期[J].科技視界,2016(15):206.
[4] 陸婷婷.從智慧圖書館到智能圖書館:人工智能時代圖書館發(fā)展的轉向[J].圖書與情報,2017(3):98-101.
[5] 唐曉波,李新星.基于人工智能的知識服務研究[J]. 圖書館學研究,2017(13):2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