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偉興
【關鍵詞】 思想品德;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 G63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17—0091—01
初中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思想品德已開始形成,但仍不成熟、不穩定,具有較大的波動性,在很大程度上表現出兩極分化的特點,因此,品德不良、走歧路、違法犯罪多發生在這個時期。當前中學生的思想品德方面存在著多種多樣的問題,直接影響著學校的教育、學生的前途乃至社會的進步。加強對未成年人的思想品德教育,學校是主陣地。思想品德教育對青少年學生的健康成長起著十分重要的導向、保障和動力作用,是學校工作的靈魂,是教師工作的重中之重。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當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從目前來看,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比較突出的一個問題就是:教師將較多精力放在了知識的傳授和機械的操練上,忽略了學生對知識的吸收和興趣。如果這種教學方式不作出改變,不僅教師會感到疲勞,學生也會對教學內容失去學習興趣,從而導致學習效率降低。這些不良現象的產生,要求教師必須重新審視教學,以學生為本,對教學有效性進行認真的思考,在教學方式上作出調整,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深化學生的思維,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解決策略
1. 提高教師自身素質,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教師要想提高自身的素質,首先要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使其符合新課程改革提出的要求。其次,提高教師自身的道德品質。進行道德品質教育是比較難的,因為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個體,不過,只要身為思想品德教師的我們不斷地提升自身道德水平,并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踐行,對學生的德育就一定會取得成功。除此之外,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水平,并且做到學以致用。有的教師肚子里“墨水”多,但是常常在講課時倒不出來,一方面,是因為教師自身的專業知識水平還沒有達到一定的高度,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教師沒有把這些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系。所以,教師不僅要全面掌握有關的思想品德知識,不能脫離社會實際生活,而且還要深入社會,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2. 注重學法指導,讓學生學有方法。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教師既要研究如何改進教學方法,更需要研究如何指導學生學習,要積極引導學生參與教學的過程,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在學習過程中,教給學生三種主要的學習方法:(1)閱讀的方法。教師科學組織學習材料,讓學生學會提綱挈領抓重點,從而科學讀書。(2)嘗試學習的方法。通過“提出問題——嘗試練習——討論交流——明理開竅”的學習過程激發學生敢于“讓我試一試”的動機,培養探究能力。(3)思考的方法。通過例證示范、練習的指導,引導學生逐步掌握常用的獨立思考方法,這樣,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學習能力就會得到提高。
3.打造交流平臺,加強合作溝通。中學生不同于成年人,他們有跳躍的思維,豐富的想象,有各自的性格和表達方式,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認識到,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課堂的主人,只有賦予了課堂教學以多樣化和靈活性,才能讓課堂活力四溢,讓學生思維發散,充分發揮出內在的潛能。教師應利用課堂教學為學生打造一個體驗、探究、合作的平臺,讓他們能夠充分地表達內心,互相探索和交流,以分組合作、交流探究、教師點撥的形式,拉近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距離,創建和諧課堂氣氛,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從根本上提升學習效果。
4. 加強教學反思,提高教學的有效性。美國學者波斯納曾經提出一個教師成長的簡要公式:經驗+反思=成長,并指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只能成為膚淺的知識。如果教師僅僅滿足于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思考,那么他的專業成長會受到極大的限制。”初中思想品德教師的自我反思性評價既可以促進自身的專業化發展,同時也有助于學生的發展。任何一堂課都有其成功的地方,也可能存在某些缺憾,教師要充分認識自己的優勢與不足。任何一節課,即使是課前反復推敲、仔細研究的,在課堂實踐之后,定會有可改進之處。若教師能反復推敲課堂活動的每一個環節,不斷加以充實和改進,就可使以后的教學更輕松,更趨于完善。
編輯:孟 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