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富霞
【關鍵詞】 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方式
【中圖分類號】 G623.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8)17—0096—01
語文是關注人整體發展的重要學科,對實現人的全面發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新課改背景下,教育界加強了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教育的關注。那么,“什么是核心素養”?“核心素養”是指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綜合表現為9大素養,即:“社會責任、國家認同、國際理解,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審美情趣,身心健康、學會學習、實踐創新”。語文科,作為課程體系的一部分,其責任就是要為教育規劃課程需要完成的總體目標而承擔一部分任務。基于學生未來發展,以及其學力基礎,要規劃語文科的教學目的,這構成學科核心素養。下面,筆者就這個問題談談自己的認識。
一、 教師要積極轉變語文教學理念
現階段,小學生語文素養不高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部分教師的教學觀念陳舊。“滿堂灌”是傳統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不再適應新形勢下的小學語文教育需要。因此,提升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需要教師在教學中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只做引導者,不做主導者,從而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做學習的主人。
二、以游戲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
小學生活潑好動、喜愛游戲,良好的游戲教學能夠提升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促進小學生的語文學習。為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適當地引入一些游戲或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從而更好地促進語文教學。如,在小學語文《孔融讓梨》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進一步了解到“孔融讓梨”的謙讓精神,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來表演情景劇。通過情景劇的表演讓學生在游戲中感受到謙讓的重要意義,并自覺將這種謙讓意識應用到自己的實際生活中,提升自己的個人素質。
三、改善小學語文的教學模式
學生都有好奇心,對新事物總是希望可以去認識、去了解。為此,教師的語文教學可以利用學生這樣的心理特點來改革現有的語文教學模式,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探究語文知識的熱情,進而實現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以《只有一個地球》為例,當接觸到新的課文時,教師可以用分組的形式,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文章,再由各個小組提出不同的問題,哪個小組的問題新穎,貼近主題, 讀出作者的心境,詮釋文章的涵義,哪個小組就獲勝,這樣一來就抓住了小學生爭強好勝、不甘示弱的心性,達到讓小學生自己理解文章的自學目的,學生更加深刻地記住知識,課堂上積極回答問題,從而進一步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在游戲比賽中,學生理解了文章的主旨和內容,同時也激發了小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四、應用多媒體進行教學
對于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語文學習來說,在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采取更為靈活的方式進行教學,著重提升學生對文章的綜合分析能力,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引導學生更好地把握課文中心思想和內容,以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如,在學習課文《圓明園的毀滅》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影視資料、視頻、圖片等不同方式進行教學,既豐富了課堂教學的方式,又為學生的學習創設了交流的平臺。教師可應用多媒體課件對教學中的難點重點進行及時講解,從而開拓學生的視野,打開學生學習的思路,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運用能力。
五、 以閱讀拓展學生的視野
想要提升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需要教師采取有效的方式引領學生進行海量閱讀,在長期的積累中,使學生逐漸擁有較強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習作能力和口語交際能力。第一,教師要在寒暑假的時候為學生安排必讀的閱讀刊物和必背的古詩詞。第二,進一步加強學校圖書室、閱覽室的建設和管理,為學生課余時間的語文閱讀提供豐富的閱讀素材。第三,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閱讀指導。教師可安排課外閱讀方法指導課、閱讀匯報課、閱讀欣賞課等,并為學生制訂具體的閱讀計劃,提高其閱讀興趣。第四,推薦好書。教師要根據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新學期始向學生推薦圖書。對于小學高年級的學生,教師可以推薦他們閱讀《伊索寓言全集》《水滸傳》《上下五千年》《愛的教育》《綠山墻的安妮》《草房子》《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西游記》等,拓展學生的視野。
綜上所述,培養小學高年級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是十分必要的,能夠進一步深化他們的語文學習,為他們初、高中階段的語文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編輯: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