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超
青春短暫,時光飛逝,回憶往昔,五味雜陳。她,在看似平凡的歲月里,卻有著不平凡的曲折經歷,她的能力是年輕人的榜樣,她的故事是青年教師的精神財富。她,歷經坎坷、無私堅守,一路走來,春暖花開。
小荷初露尖尖角
1999年7月,19歲的李嵐從蘭州幼兒師范專業學校畢業,被分配到東華鎮東峽幼兒園任教。東峽幼兒園當時是一所小規模的農村幼兒園,教學條件差,6名老師全為村委會臨時聘用的業余人員,年齡偏大,不懂專業,對幼兒采用看管式、小學化的教學模式。多才多藝、專業對口的李嵐的到來,像一股春風,吹活了園里師生的心。年青的李嵐承擔了幼兒園大部分的課程,用幼師幾年學到的理論和方法給孩子們上課,變換以往老師們一上課就發作業本讓孩子們不停地寫寫寫的教學模式,改用直觀教學方法去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用愉快的游戲去引導孩子們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并利用下班一個人獨處的時間畫掛圖、做頭飾,用自己做的小玩具跟孩子們一起玩,用自己買的零食去鼓勵表現好的幼兒。專業、生動、寓教于樂的課堂,不僅深深吸引住了孩子們的心,更是迎得了同園老師的刮目相看,她們從最初對這個嬌小、纖弱女子的質疑、觀望變為贊賞和敬佩。
從教第一年,李嵐所做的玩教具在全縣第一屆教師自制教具大賽中就榮獲一等獎,她所編排的六一兒童節文藝節目讓家長們大開眼界,喜笑顏開,他們開心地說:“沒想到咱們的娃娃也能和城里娃娃一樣表演這么好的節目,那個小李老師真是個能人!”。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勤奮好學、積極肯干、能力出眾的李嵐,于2001年秋季學期被學校任命為保教主任,2002年春季學期,又被任命為園長。作為園長的她依然是一個跑在課堂中的老師,是一個站在排練場上的教練。由于年齡小,經驗少,她常常不被老師尊重,老師給她請假都是直呼其名,常常在開會期間氣得流淚,但是,倔強的李嵐硬是用她柔弱的肩頭扛起了園長的重任:為了節省經費,幼兒園電壞了,她會爬上梯子自己修;幼兒園下水道、化糞池堵了,她會爬下化糞池自己一桶一桶地清理;暖氣漏水了,她會自己卸裝暖氣片,自己提著油漆桶畫墻、修理桌椅等等,經過一番努力,在她的言傳身教和科學的管理下,東峽幼兒園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由一個小規模農村幼兒園發展成擁有130多名幼兒,十名教職工的科學、規范的村級幼兒園。
2003年,學校被華亭縣婦聯認證為家長示范學校,2005年被平涼婦聯評為市級示范性家長學校,當時省婦聯主席陳偉多次到東峽幼兒園慰問,對幼兒園給予了高度評價,幼兒園也連續五年被東華鎮黨委政府評為先進集體,成為當時東華學區最好的幼兒園。
丹心瀝血譜華章
2007年,東華鎮實行第一輪校園長聘任,27歲的李嵐以全鎮綜合成績第一名的成績,應聘為西關村幼兒園任園長。西關幼兒園雖然坐落在縣城中心,但從八四年辦園以來發展不大,幾間平板危房,教室地面凹凸不平,老式的黑板殘缺不全,土坯墻體坑坑洼洼,孩子和老師共用一個衛生間,而且不分男女, 3個班,103個孩子,加上李嵐共7個老師,平均年齡38歲,教師當中沒有一個專業老師,教學模式跟當時1999年的東峽幼兒園的情況一模一樣。
面對這樣的情況,褪去了青澀的李嵐已沒有了當初的慌亂,這個身材嬌小纖弱的女子,帶著甜美的微笑,清澈的眼神里透著一絲倔強,邁著堅定有力的步伐,在同事質疑的目光下,從容地走進了西關村幼兒園。
開學九月份天氣已逐漸轉涼,看到簡陋小學化的教室和外觀,李嵐挽起袖子,親手設計,精心構圖,把幼兒園所有空白墻壁畫上卡通畫,大門進出口用海報做了明顯的標志,男女廁所用卡通畫區分,她眼睛熬紅了,臉上的笑靨不見了,由于每天站梯子好幾個小時,腳腫地從梯子上下不來,踩不下去,一瘸一拐整整一周,致使本來就瘦小的身體更加單薄了。但在她的帶領下,以前沉寂沒有活力的幼兒園現在有了琴聲、歌聲、歡笑聲……
當時園內教職工素質還只是處于哄哄孩子的行為,談不上保教,雖然李嵐多方指導培養,但依然進入不了工作狀態,穿拖鞋隨意進教室,穿裙子高跟鞋帶操。面對這樣的狀態,李嵐下決心要改變老師們的精神面貌,提高她們的業務素質。于是,她每天早上早來40分鐘,給老師上舞蹈課,教她們唱歌彈琴、繪畫等專業知識。每天晚上,她抽出一個小時,給老師培訓職業道德、教育理念以及如何跟孩子們相處等方面的知識。白天她沒有坐辦公室喝水的時間,提著凳子各班聽課,聽完課給老師當場指導。大多數情況是老師上第一節,她提出問題緊接著示范上第二節,幾乎手把手地教老師如何教學。
一學期下來,從校園環境、隊伍建設、課堂教學、活動載體、幼兒表現、家園聯系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進步,李嵐也贏得了老師們的信任和尊敬,但她并不滿足于這小小的成績,心中醞釀著一個龐大的計劃——把西關幼兒園辦成一所城市化的日托園所,譜寫西關幼兒園更加璀璨的詩篇。
想法很美好,但現實是殘酷的。轉型是一件難度很大的問題,要先拿出方案、計劃,經過教育部門考察、審批等多個環節。與此同時,新的教學樓正在修建過程中,在提升幼兒園各方面工作的同時,還要負責工程事務,以及日托園申報各種材料事務,常常一工作就是半夜,累得狼狽不堪。但面對困難,李嵐沒有退縮,因為她有信心,有百折不撓的精神。經過一個多月夜以繼日的工作,她的計劃實現了,上級部門批準了西關幼兒園轉型的計劃,李嵐像一個舵手,掌著揚帆啟航的船,信心百倍地向更廣闊的天地駛去。廢寢忘食的工作,終于迎來新園的搬遷,為了讓秋季學期日托園順利開園,李嵐自己聯系周邊省市的知名幼兒園,去各地日托幼兒園參觀學習,周末時就讓老公開車帶她去看,進不了幼兒園大門,就站在門口看。回來寫方案、寫計劃、寫感受,一年時間寫滿了大大小小6個筆記本。
2008年七月放假之際,李嵐迎來了更大的挑戰,開始為新園招聘老師、培訓老師。為了節省費用,整整一個假期33天的培訓都由她一個人承擔,李嵐在這期間的辛苦不是用語言能表達清楚的,有她兒子的哭聲、丈夫的責備聲、公婆抱怨聲,整整一個月,她食不下咽、夜不安寢。她病了,勸她去住院治療,倔強的她拒絕了,只買了些藥。看著她更瘦的身體,布滿血絲的雙目周圍出現了一圈黑暈,老師們都很心疼,同時人人都攥緊拳頭,默默下定決心跟她好好干,一切困難都不是問題。看著空曠的房屋,李嵐精心設計、規劃,帶領老師加班加點布置教室、繪畫墻壁、打掃衛生、安裝設備、購置廚房用具、聘請教師等一系列繁瑣之事,她都處理得井然有序。
2008年秋,全園搬入新校舍,終于由原來的簡托園改成日托園,李嵐夢想成真。今天,西關幼兒園已從剛開園140個幼兒4個教學班發展到12個教學班,560多名幼兒,50多名教職工的省級一類幼兒園,成為了華亭縣家長心目中最滿意的幼兒園之一。
春風化雨育新苗
隨著日托幼兒園的辦起,李嵐更加忙碌了,首先面臨的就是孩子們的問題,怎樣才能讓孩子吃好、睡好、像在家里一樣呢?除了讓教師像媽媽一樣無微不至的關愛外,還要細心觀察、抓住孩子的心理特點,讓孩子自己感受到“幼兒園是我家,老師就像我媽媽”。孩子愛上幼兒園,習慣幼兒園的生活,習慣和老師交流,這樣才能和孩子心連著心。
當時的中班有名女孩,每天穿著舊舊的衣服,老師問啥都不回答,只用一雙無神的眼睛望著你,很是膽怯,經過調查得知,該幼兒是名留守兒童,父母離異,爸爸外出打工,奶奶為讓孫子上幼兒園,就在幼兒園附近租房居住。李嵐知道后,動了憐憫之心,帶著老師走訪探視,送去了錢、玩具、衣物。去后打掃衛生、問寒問暖,并深情地告訴她奶奶,好好撫養孩子,有什么困難我給你們想辦法解決。之后,她單獨也去送過幾次衣物和錢。奶奶激動地說道:“我住在這里快一年了,因為貧窮,精神氣短,不和人來往,你的真情,讓我感受到了溫暖”。后來這孩子來園,只要看見園長,就會露出甜甜的微笑,主動問她:“園長媽媽好!”她的工作熱情、對孩子的愛心,也得到了家長的認可和高度評價。西關幼兒園也從讓人走鄉串戶動員孩子入園變成為孩子入園托人辦理的園所,這都是李嵐艱辛付出換來的回報。
最讓李嵐感到驕傲、自豪和欣慰的并不是她所取得的這些成績,也不是每年開學大家頭擠破都報不進來的這種現狀,而是西關幼兒園這支精誠團結、積極進取、艱苦樸素、活潑可愛、親如一家的團隊!
“單位就是一條船,只要上了船,都要同呼吸、共命運,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要有主人翁精神,同周共濟;我們的工作是體現我們人生目標的坐標;在草原上如果我們團結,我們就是獵手,不團結就是獵物;要學會尊重,你尊重了別人,別人就會尊重你”。副園長王麗萍談起她的管理理念贊不絕口。
看著平庸的管理及陳舊的教學方法,李嵐帶領教師外學內創,大膽設想,不斷創新,提出辦園新理念、新目標。提出了以特色發展為宗旨,以創設幸福而充滿童趣的校園生活為理念,以自主探究、體驗成功、分享快樂為教養目標,以教育科研為先導,以科學管理為手段,不斷突出音樂藝術特色,努力完善內部管理。2013年9月,幼兒園被甘肅省教育廳評為“甘肅省一級一類幼兒園”,穩步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積極開展城鄉結對幫扶活動,主動承擔全鎮及縣域范圍內幼兒教師、職高實習生的培訓工作,先后榮獲縣級以上表彰獎勵30余次,受到了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
“裝點此關山,今朝更好看。”走過披星戴月的夜晚,走過星光閃爍的黎明,走過美麗如歌的風景;抹掉額頭的汗水,抹去眼角的淚水,只為一張張笑臉,俯下身子執著前行。十年來,李嵐在西關幼兒園這塊平凡的土壤里辛勤耕耘,用愛澆灌,正如她所說:“我是一顆小小的石頭,深深地扎在泥土之中,要用它鋪成一條五彩的路,為孩子們的未來圓夢護航!”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