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綺婷
摘要:民間藝術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也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它源于勞動人民的生活,又與勞動人民的生活密不可分。民間藝術具有教育功能,它是一種根基性的教育、是幼兒教育中全面發展的一部分。幼兒民間藝術教育有利于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有利于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通過民間藝術活動的教育,學習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能使幼兒的良好個性品格得到更好的發展。這不僅讓幼兒了解民間藝術,擴大藝術視野,在學習藝術技能的同時,也使幼兒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創造力得以體現,還萌發了幼兒對民間藝術的興趣。
關鍵詞:幼兒教育;民間藝術教育;幼兒活動
中圖分類號:G61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8)25-0210-02
我國偉大文學家——魯迅先生曾說過:“民間藝術是生產者的藝術。”意思是,民間藝術是植根于勞動和勞動者的。從廣義上解釋,民間藝術就是勞動者為滿足自己的生活和審美需求而創造的藝術,包括了民間工藝美術、民間音樂、民間舞蹈、民間童謠、民間故事、民間戲曲等多種藝術形式。它跟隨人們對世界的認知發展而不斷發展的,隨著社會日新月異的快速發展、人們對世界的認知積累,民間藝術也逐漸呈現出豐富多彩的藝術特征。
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的藝術發展長河中,民間藝術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也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它源于勞動人民的生活,又與勞動人民的生活密不可分。民間藝術具有教育功能,它是一種根基性的教育、是幼兒教育中全面發展的一部分。幼兒民間藝術教育有利于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和創造能力,有利于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可見,民間藝術教育對幼兒教育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1.滲透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培養良好品格
民間藝術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反映了勞動人民對生活的感受,同時又以豐富的形式和內容對人們進行道德文化教育。因此,民間藝術教育,是繼承發展傳統文化,弘揚民族藝術的其中一種途徑。對幼兒進行民間藝術教育,使幼兒得以理解和感受民間藝術的多姿多彩。豐富的民間藝術教育活動能使幼兒增長對祖國家鄉的情感,同時在活動中養成講文明、懂禮貌、團結友愛的良好行為習慣。如:通過音樂活動《過新年》,欣賞民間音樂,認識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通過欣賞《愛國詩人屈原》《岳飛抗金》等愛國故事,讓幼兒初步認識愛國主意;在學唱民謠中,感受民間藝術的美、體會勞動人民的生活,培養團結友愛的精神;通過進行“丟手帕”、“手推車”、“紅綠燈”等民間游戲,培養幼兒堅強、勇敢的精神,也培養了幼兒的交際能力、合作能力。
通過民間藝術、民族藝術在日常教學,感化和引導幼兒學習品德教育中的謙讓、愛勞動等良好品質,學習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能使幼兒的良好個性品格得到更好的發展,同時也激發了幼兒愛祖國、愛家鄉、愛人民的情懷。
2.增強幼兒審美能力、培養幼兒的興趣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強調:藝術是人類感受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達自己對世界的認知和情感態度的獨特方式。民間藝術教育的開展,能有效地促進幼兒全面發展與綜合素質的提高。在民間藝術活動中,需要孩子自主去認識、感知,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性。美國哲學家——艾弗拉姆·諾姆·喬姆斯基認為:環境可產生激發效應和塑造效應。環境的設置能為幼兒營造良好氛圍,通過以各類民間藝術為主題的環境布置、區角設置,使民間藝術滲透在幼兒在園日常生活、活動里,幼兒在參與各種藝術作品的制作過程當中,反復體驗、感知,在審美活動中表達自己的感受和經驗。如:傳統節日的布置、民間剪紙、板畫布置等,從而增強幼兒的審美能力。
另外,家園合作也是另一種意義上的“環境設置”。若說幼兒園對孩子教育是課堂教育、活動教育,那么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便是生活教育。家長與幼兒園相互配合、共同支持對幼兒的民進藝術教學,一起參與民間藝術活動,讓學習得到延伸與鞏固,有利于培養幼兒對民間藝術的興趣。
民間藝術教育不僅讓幼兒了解民間藝術,擴大藝術視野,在學習藝術技能的同時,還萌發了幼兒對民間藝術的興趣。
3.鍛煉幼兒動手能力、開發幼兒的想象力
民間藝術教育可鍛煉幼兒動手能力、開發幼兒想象力,有利于開發幼兒的智力。許多的民間藝術作品都具有較強的實用性、操作性。如:剪紙藝術、捏陶泥、簡單的紙扎藝術等,都需要幼兒在活動中充分的運用雙手去創作。雙手活動時,手指上的神經細胞會將觸感、運動軌跡的記憶等信息運輸至大腦,從而促進大腦發育。由于幼兒通過雙手去認識事物。實驗表明,經過民間藝術培養的幼兒智力平均值為118.1,而未經民間藝術培養的幼兒智力平均值為108.4,經過培養的孩子智力比未經過培養的孩子智力高出了9.6。所以說,幼兒的手約靈活巧動,大腦就發育就越好、越聰明。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教育的藝術》中說到:“教育工作者的任務在于發現每個受教育者身上最美好的東西,而不是設置一些條條框框去限制他們。鼓勵他們獨立工作、獨立創造。”在活動中,給予幼兒自由發揮的空間,讓幼兒大膽動手、大膽動腦。通過民間故事、民間歌曲等當中的動作、語言,展開想象力感受作品里豐富的情感表達。帶領幼兒一起對民間藝術作品進行合理的、適合幼兒年齡特點與發展的改編,有利于開發幼兒的智力和想象力。如:撕紙、泥塑、猜謎等民間藝術活動,使幼兒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創造力得以體現,同時激發幼兒對學習民間藝術的積極性。
民間藝術是我國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兼具游戲性、趣味性、教育性,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讓民間藝術教育融入到幼兒活動中,不僅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激發對藝術的興趣;同時開發了幼兒的智力與想象力、創造能力;還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幼兒良好性格品質的形成和生活習慣的養成,讓幼兒得以全面的、和諧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幼兒民間藝術教育研究》.
[2] 《幼兒民間藝術教育的目標及內容》.
[3] 《民間藝術》.
[4]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
[5] 《走進民間藝術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