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巍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8)25-0239-01
“合作交流”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之一。合作學習就是以合作學習小組為基本形式,建立合作學習機制,營造和諧輕松的教學氛圍,有利于學生積極思考、大膽發言,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體現;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生存發展的需要。下面我就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點滴體會與大家共勉。
1.合理的安排合作小組是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的前提
根據班內的實際,有意識的將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的學生進行分組合作,其目的是為了在學生的合作過程中做到組內合作、組間競爭,讓每個學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機會,讓學習困難的學生在互相幫助中不斷提升,讓學習優良的學生也能獲得自信。此外,在合作中,小組的成員還應有一定的分工,即每一位學生都應擔任一種特定的角色,如記錄者、報告者、操作者等等,而且小組角色應該互相輪換,增進生生互動的有效性。例如:我在讓孩子分小組學習《認識鐘表》時,小組內有教師,有學生,有記錄,還有裁判,學生的分工非常明確。
2.明確學習任務是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的保證
為了讓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開展得有序、有效,學生一定要有明確的學習任務。也就是教師向學生說明學習的內容和目標、完成任務的方法,評價的標準等等。這些任務除了具有一定的合作價值外還可以分解,讓小組中的每個成員共同參與,人人都有事可做!學生有了明確的學習的任務,可以避免小組合作學習的盲目性,充分體現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
例如:教學五年下冊《長方體體積的計算》一課時,學生第一次操作時,明確這樣的學習任務:(1)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擺出不同的長方體,并在記錄表中作好記錄。(2)仔細觀察思考,長方體的體積和什么有關,把發現在小組內交流。(用時6分鐘)。這樣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氛圍中主動的學習,在操作中探究新知。
因此,小組合作學習的任務首先要明確的交代給學生,應有一定的難度,問題應有一定的挑戰性,要有利于激發學生的主動性與小組學習活動的激情以及發揮學習共同體的創造性;其次合作學習的內容應當具有一定的生活價值。
3.創設良好情境,營造合作學習的氛圍
合作學習的有效開展離不開合作學習情境的創設。創設情境的目的就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新教材編輯了大量的情境教學內容,圖畫精美、生動細膩,非常貼近學生的生活,為我們創設情境提供了生動有趣的素材。例如:在教學一冊的《比一比》時,創設了一個小豬幫小兔蓋房子的童話故事情境;在教學《加法的運算定律》時,創設了猴子早上和晚上吃桃子總數不變的故事情境;在教學《乘加、乘減》時,創設了小熊掰玉米的故事情境……象這樣的例子還很多很多。總之,創設情境,可以將數學知識融入孩子們的生活,學生樂于接受。
4.小組合作學習應與自主探索有機結合
自主探索是有效合作學習的前提和重要保證,小組合作學習離開了自主探索這個前提,就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實處。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既要給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又要為學生創造小組合作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形成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在與人合作交流中逐漸完善自己的想法,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
例如:《角的度量》一課,在設計角的大小與什么無關與什么有關這一環節時,讓學生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以小組為單位做一個角,再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學習,進行比較觀察,你發現了什么?并在小組里交流,這樣不僅充分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每個學生都主動的參與探究學習活動中,毫無顧忌的把自己的見解和看法說出來,接著再讓學生玩一玩手中的活動角,又發現了什么?通過做一做,比一比,看一看,說一說,玩一玩,拉一拉,議一議等小組共同合作活動,使學生探究出角的大小與兩邊的長短無關,與兩邊叉開的大小有關這一規律。學生學得輕松、愉悅、在探索知識的過程中加深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對知識保持了程度同時又培養了他們的合作意識和創新精神。
5.教師要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并做出指導
教師是課堂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小組合作學習的成功與否與教師的引導分不開的。教師要教會學生合作,既要發表自己的意見,又要耐心聽取別人的發言,進而修正或完善自己的想法。比如:對不清楚任務的小組說明操作程序;對開展得很順利的小組予以及時的表揚;對合作交流中偏離主題或遇到困難的小組提供及時的點撥;對完成任務的小組進行檢查;對小組成員的各司其職進行監督等等。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有了教師的參與與指導,就能避免短暫熱鬧卻華而不實的無效合作場面的出現,就能使學生的合作更得法,交流才更有效!
總之,小組合作學習是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有效方式,有了這種觀念我們才能做到創造性的使用教學資源,有意識的創設合作學習的條件,讓活動本身具有挑戰性和現實意義。讓學生通過合作學習在獨立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方面得到充分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