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華文學博士,北京語言大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全國漢語國際教育碩士教指委委員、《中美比較文學》雜志主編、《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雜志副主編。曾出版《閱讀哈佛》《全球倫理讀本》《跨學科研究與跨文化詮釋》等多部專著。
2004年6月15日.國家漢辦和烏茲別克斯坦東方學院簽署了建立塔什干孔子學院的協議。2004年11月,第一家孔子學院韓國首爾孔子學院正式揭牌。2007年4月孔子學院總部在北京正式揭牌成立。從2004年至今僅僅十多年的時間里,孔子學院可謂遍地開花,已在世界上14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500多所孔子學院和1100多個孔子課堂.其中包括美國賓漢頓大學的“戲曲孔子學院”,丹麥皇家音樂學院的“音樂孔子學院”,英國倫敦南岸大學的“中醫孔子學院”,以及主要教授中國太極、武術或其他傳統體育項目的其他類型特色孔子學院等,還有一些不以教學為主要任務的研究型孔子學院。這些孔子學院舉辦的各項文化活動、組織的文化課程和研究深受當地民眾的廣泛歡迎,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海外傳播和加強中國與世界各國的人文交流做出了巨大貢獻。
我曾在2017年2月的《關文》雜志“漢風專刊”中提及,2016年第十一屆孔子學院總部大會,專門召開了“中醫、太極等中華文化對外交流座談會”。中醫、太極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瑰寶,也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當年,應各國師生和民眾的需求,全球78個國家240多所孔子學院開設中醫、太極拳等中華文化課程,注冊學員3.5萬人,18.5萬人參加相關體驗活動,受到熱烈歡迎。交流座談會強調了中醫、太極等中華文化對外交流工作的重要性,孔子學院總部與國家體育總局還簽署了關于開展太極和武術對外交流的戰略合作備忘錄。包括中華美食在內的這些有形的文化“抓手”中,其實蘊含著非常豐厚的無形文化“風尚”和“精神”,值得大力推廣。隨后的兩年時間里,隨著各國師生和民眾在這方面的需求不斷增加,“藝術崗”教師和志愿者的派出量也在不斷增加。
但是.我想呼吁建一所“文學孔子學院”。這是因為文學是一門綜合性藝術,是百科全書式的藝術,它包羅萬象,一應俱全。人類生活的歷史、現在和未來,人類生活的外在和內在,人類生活中的實體和夢幻,甚至人類生活之外的世界,在文學當中都可以描述和展現。不僅如此,文學的最大優勢還在于,它承載著思想、情感、哲學、倫理,承載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它是一門直通心靈的藝術,是不同國家、不同民族進行心靈溝通的有效文化栽體。中外文化交流史可以證明,中外文化的溝通、人文的交流,完全可以通過文學來實現。
世界著名的諾貝爾獎獎項中,之所以設立了文學獎,也是因為看到了文學的作用和影響力,它所產生的文化歷史效果顯而易見。建立“文學孔子學院”,也可以設立“孔子學院文學獎”。
因此,我們需要一所“文學孔子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