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詩歌是中華民族的文學精粹,亦是世界文學史上的瑰寶。詩歌的語言、意境和思想會帶給人獨一無二美的享受。但伴隨著世界文化融合趨勢的不斷加快,詩歌的美卻給譯者們帶來了不少“挫折”。雖有詩歌不可譯之類說法層出不窮,但“詩譯英法惟一人”的許淵沖先生力排眾議,堅持自己譯詩的“三美原則”,為迷茫的譯者們提供了譯詩的新方向,新思維。鑒于此,本文將從“意美”“音美”和“形美”入手,對許淵沖在詩歌翻譯上的經典譯本進行分析,旨在揭示其“三美原則”對詩歌翻譯實踐的重要指導意義。
關鍵詞:許淵沖;古詩英譯;三美原則
作者簡介:馮立茜(1993.9-),女,四川廣漢人,成都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筆譯。
[中圖分類號]:H31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23-0-01
一、許淵沖的三美原則
許淵沖先生曾客觀地指出了中英翻譯所存在的“西方語言里,英、法、德、俄、西語90%可以對等,但是中國語言和西方語言的對等只有50%對等”的這樣一個現實,提出譯詩并非“有失無得”,而是“有得有失”,如果能“以創補失”,那就是“得多失少”。那么,如何做到“得多失少”?許淵沖先生提出了自己的翻譯理論——“三美原則”。
“三美原則”并非許淵沖先生的原創,“三美”最先見于魯迅先生的《自文字至文章》。彼時的許淵沖先生雖不支持魯迅的直譯主張,但將其用于文學創作的“其在文章……遂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借了來,形成了自己譯詩的“三美原則”。而這“三美”所包括的音美、意美和形美,即“譯詩要和原詩一樣能感動讀者的心,這是意美;要和原詩一樣有悅耳的韻律,這是音美;還要盡可能保持原詩的形式(如長短、對仗等),這是形美。”
二、意美
在許淵沖先生看來,若是詩歌“傳達了原詩意美,而沒有傳達音美和形美的翻譯,雖然不是譯得好的詩,還不失為譯得好的散文;如果譯詩只有音美和形美而沒有意美,那就根本算不上是好的翻譯”。 由此不難看出,許淵沖先生認為:詩歌翻譯重“形”重“音”更重“意”,譯作的構成結構和音韻為“形”,其意境即為“神”,只有形神兼備,方可得好的詩歌譯作。若只求“形”而忘“神”,便與好翻譯失之交臂了。
在許譯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寓離情于寫景的送別詩中,許譯將原詩的“煙花”譯成“green with willows and red with flowers”,“green”對“red”,配以“willows”和“flowers”,不僅色彩對比鮮明,而且讀來韻感十足,使讀者能更直接地感染到春天的花紅柳綠;“遠影”譯成“ lessening sail ”,即為“漸行漸遠的船帆”,不僅使意象由靜轉動,畫面更加鮮活,更是能體現出作者目光追隨友人,哪怕只能望見船帆都不舍離去的無奈與寂寞之感。許譯不僅將原詩的內容完整再現,且將作者送別友人的惆悵在字里行間之中表露無遺,是一十分“得意”之作。
三、音美
詩歌的魅力不僅展現于其是否意境恬美,句長對仗與否,還與其平仄、押韻以及疊詞的使用等所表現出來的音韻美息息相關。在詩歌中,無論是絕句或律詩都是要求押韻的,押韻方式主要包括四種,即兩行轉韻(aabb)、隔行押韻( abcb)、隔行交互(abab) 和交錯押韻(abba)。許淵沖認為:“唐詩的‘音美,首先是押韻,因此,翻譯唐詩即使百分百傳達了原詩的‘意美,如果沒有押韻,也不可能保存原詩的風格和情趣”。由此可見,對于唐詩的英譯者來說,再現原詩的“音美”是十分必要的。
許譯的《無題》即選用了隔行交互的押韻的方式,表現為 ababcdcd的尾音押韻。此外,第一句的“part”和第三句的“heart”的韻腳為/t/,第二句的“dead”與第四句的“shed”的腳韻為/d/,以此類推,第五七句是/ei/,六八句為/t/。此譯詩還運用了頭韻,如第二句的“wind”和“weak”,第三句的spring、solkworm、 spins、silk和sick。首句中“hard”和“part”也是元韻的使用。由此看來,多處押韻的使用使整首詩讀來輕快和諧,節奏鮮明,有較好地保存了原詩的風格與韻律的味道。
四、形美
“形美”除了譯詩要和原詩長短相近、對仗工整之外,還要使其行數、詩行的排列與錯落和原詩一致。詩歌的形美就是指詩歌的外在形式給讀者在視覺上帶來的享受和美感。古詩的“意”與“形”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一般是“意寓于形”,古詩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學形式,其語言形式對于意義的表達與傳遞有著重要作用。筆者以《登高》為例進行分析。
原詩是七言律詩,形式對仗工整,上下聯詞義相對,如“無邊”對“不盡”,“萬里”對“百年”。許譯亦將每句詩行的音節數嚴格控制,且譯詩和原詩一樣也采用了八行結構,這些都成功地再現了原作形式上的簡潔之美。同時他還盡量采用相對應的英語結構,如“boundless”對“endless”,“leaves shower by shower”對“waves hour after hour”,這些都保持了原詩韻律整齊的形式特征,使譯詩讀者在享受視覺美感的同時,也領悟到原詩讀者所能體會到的原詩在格律形式上的特色。
五、結語
本文從音美、形美和意美的不同視角分析了許淵沖先生的三首古詩英譯作品,探討了他在“三美原則”指導下的詩歌翻譯,相信此原則會對正在接觸或已經接觸翻譯實踐的譯者們起到重要的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