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藝術來源于生活,卻又高于生活,藝術作品是人類的精神產品,是人類文化價值觀的體現。從19世紀中葉以后,女性主義逐漸的發展成為一種遍及全球的運動,是對過去以男性為中心的父權體系的反叛。在這種影響下,女性不再是社會的附屬品,越來越多的影視作品宣揚女性的個人魅力、個人價值,表現她們執著勇敢、自信美麗的一面。本文從女性主義和文化價值觀的角度,以電影《怦然心動》《穿普拉達的女王》《摔跤吧,爸爸》以及電視劇《我的前半生》《戀愛先生》為主線進行分析探究。
關鍵詞:影視;女性意識;文化價值觀
作者簡介:董睿,女,蒙古族,內蒙古人,藝術學碩士,研究方向:影視文化、影視美學。
[中圖分類號]:J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23--02
近年來,在影視熒幕上,不再只是荷爾蒙旺盛的男性打天下,強勢又個性,充滿正能量的女性角色在影視作品中成為了一大亮點。電影《怦然心動》中樂觀向上、熱愛生活的朱莉,《穿普拉達的女王》中混跡時尚圈、實現自己最初夢想的安迪,《摔跤吧,爸爸》中刻苦訓練、永不放棄的兩個女兒,國產電視劇《我的前半生》中從家庭走向職場的羅子君,《戀愛先生》中的“刺猬女孩”羅玥,她們都將女性的心理、生活狀態以及社會地位一一展現。
影片《怦然心動》(Flipped)是由羅伯·萊納執導,瑪德琳·卡羅爾、卡蘭·麥克奧利菲主演影片。該片根據文德琳·范·德拉安南的同名原著小說改編,描述了青春期中男孩女孩之間的有趣戰爭。于2010年8月6日在美國上映。主要講述電影女主角朱莉·貝克性格直率,熱愛生活,對男主角布萊斯一見鐘情,勇敢的表達愛意,布萊斯讓她怦然心動,她的愛是那么幼稚和偉大,幼稚得以為布萊斯會和她一樣為了一棵樹不惜一切代價,偉大到她相信一個懦夫不配擁有這樣的愛情。她喜歡爬到一棵無花果樹上欣賞遠方,對人生抱有希望,她堅信樹是純潔的。和樹一樣平凡的女孩朱莉,獨立、勤勞、善解人意,愿意用生命去保衛一棵樹,仿佛生命中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不需要低到塵埃里,朱莉也能開出花來。此外,朱莉·貝克具有獨立的品質,這種品質體現在能力和金錢上,她每日在自家后院撫養小雞,并靠雞蛋獲得零花錢,她每日都會給布萊斯家送新鮮雞蛋,而對方卻不領情,她虔誠的堅信在她后院飼養的雞生出來的雞蛋是最衛生的。逐漸的,朱莉放棄了布萊斯,而布萊斯卻漸漸發現了朱莉身上的閃光點,愛上了她,在他不斷的追求之下,朱莉和布萊斯終于收獲了美好純真的愛情。
《穿普拉達的女王》由大衛·弗蘭科爾執導,梅麗爾·斯特里普,安妮·海瑟薇和艾米莉·布朗特聯合出演。影片于2006年6月30日在美國上映。在《穿普拉達的女王》中一位剛從大學畢業進入職場,成功應聘為主編助理的安迪,她工作在頂級時尚圈中,而自身并不“fashion”,難以適應工作環境,遭到了主編和同事的輕蔑。主編米蘭達是人盡皆知的時尚圈女魔頭,把公事私事全部交由助理打理,對待所有人嚴厲、尖酸刻薄,使得整個雜志社籠罩在一種緊張氛圍里。安迪實現了從一開始不為工作而改變自己,到后來搖身成為最年輕的時尚女王的轉變,出色地完成了工作,得到了女魔頭米蘭達的肯定與欣賞。而正是因為這種轉變,安迪和丈夫發生了爭執,最終她為了自己最初的夢想,毅然決然辭職,離開了雜志社,成為了一名新聞記者。
我們從安迪的身上收獲的是女性個人價值的實現,展現了新一代女性在職場中光鮮亮麗的一面,依靠自身的努力成為眾人的焦點,尊重他人,個性自由,自力更生,果敢抉擇。在傳統的電影熒幕上,女性的形象總是刻板的,總是圍繞于家庭,終日沉浸在柴米油鹽之中,失去自我,沒有收入,缺乏獨立的精神。而《穿普拉達的女王》一改以往傳統女性形象,向我們展示的是一名具有女性氣質的,陽光自信,工作能力卓越的時尚女達人,這是一部女性的蛻變史。劇中經典臺詞:“當你的生活岌岌可危的時候,說明你的工作步入正軌了;當你的個人生活化為烏有的時候,就說明你要晉升了。”我們不予評價其對錯,其想要傳遞給我們的是安迪在苛刻無比的環境中歷練成長,實現其個人價值。而結尾處,安迪為了自己夢想辭掉工作,是女性獲得解放的標志,她擁有自我選擇的權利,反映了她內心的文化價值觀念。
2017年5月上映的影片《摔跤吧,爸爸》,可謂是刷爆了朋友圈,沒有華麗的臺詞,布景和服裝,它以樸實的真情實感打動了觀影者的心,帶給觀眾巨大震撼。講述了前摔跤好手馬哈維亞訓練自己女兒成為優秀摔跤手的故事。在印度這個女性地位低下的國度里,女人從事摔跤行業是一件非常“出格”的事情,于是作品很快就被打上了女權主義的標簽。如果說到“女權”,不是使女性享有特權的斗爭,而是為了所有人的平等,打破固有的性別偏見的行動。從社會背景上來說,印度女性所面臨的社會現實是嚴峻的,而在《摔跤吧,爸爸》中,我們看到的是有這樣的一名父親敢于打破傳統,有這樣的影人敢于宣揚這樣的進步,正如解放黑奴的林肯是白種人,通過同性婚姻合法化的政府中很多是異性戀一樣,爭取女性的權利不僅僅是女性的斗爭,更是男性的責任,男主人公阿爾米·汗極力詮釋了這一思想,這也正是影片內涵角度能夠獲得成功的意義。兩姐妹獲得的金牌和掌聲,正是女性打破固有的性別認知,去贏得尊重和平等的必要手段,是印度本土電影的“女權電影”。在未來影壇上,這樣的影片將不再是個例,所講述的故事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傳奇。
回顧國產影視劇,也不乏這類精神作品,2017年7月在東方衛視、北京衛視首播,沈嚴執導,靳東、馬伊琍、袁泉領銜主演的都市情感劇《我的前半生》中,33歲的羅子君已將全職太太做到資深,日子安逸。不料丈夫突然提出離婚,羅子君被迫進入社會尋求工作,突破自身困境,在自我成長中走向人生下一程。在舊中國時代,女性在職場上的隱形玻璃,不完善甚至閉塞的晉升渠道,使得女性在普通的崗位上從事平庸的工作,受困于年齡、婚姻、剩余、求職市場的各種環境,碌碌無為,就像是溫水中被煮的青蛙,縱然已經意識到不妥,卻還是不敢掙脫現有的溫室,對未來的迷茫和對自我定位的缺失,是那一代女性職業生涯的共同弊端。而本劇標榜的是女性獨立自主的精神,是女性擁有自我價值的決心,堪稱中年版的《奮斗》,劇中由馬伊琍飾演的羅子君,在經歷大起大落,最后的從容與淡定,是新一代女性的典范。包括劇中女主羅子君的閨蜜唐靜,也是一身干練的職業裝,宣揚著職場女性身上所散發出的不可抗拒的魅力。
與此同時,2018年1月熱播的《戀愛先生》,作為開年大劇,也同樣講述了現代女性獨立生存方式的故事,江疏影飾演的“刺猬女孩”人設新穎,精通英語、法語,內心堅強獨立有主見,原則問題決不讓步,內心柔軟,戳中當下許多職場女孩的淚點;與男演員靳東互懟斗氣日常笑翻觀眾,個性十足,演員表現可圈可點,可見此類題材已經受到廣大觀眾朋友們的認可與喜愛。在人文層面上,也為鼓勵女性獨立,宣揚向上的文化價值觀起到了積極作用。
隨著時代變遷,思想進步,女性不再是玩物和附屬品,男女之間不再是劍拔弩張的對抗,女性價值已經不需要再饒舌評說了。在女權意識下,深入挖掘電影電視藝術彰顯出的文化價值觀,對于分析影視藝術作品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樊曉燕.《美國電影<怦然心動>中的女性意識解讀》[J].《電影文學》.2014(03).
[2]張玲玲.從電影《穿普拉達的女王》看美國女性個人價值的實現.《北方文學(下旬)》.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