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琳
2017年9月有媒體報道:萬斤梨子滯銷老農愁哭 ,任憑熟透被雞啄的故事,故事主人公石某家住安徽省阜南縣石寨大隊,17年租種的13畝梨園,5萬斤梨子豐收在即,石某開著三輪車沿村叫賣,一天只能賣掉幾十斤,五萬多斤梨沒有銷路,銷不出去。石某看著梨子熟透,落到果園里,爛掉被雞啄食的景象,撿起地上掉下的已經爛掉的梨子,眼中泛出了淚花,愁得睡不著覺。如何讓石老漢的故事不再發生,不僅要幫助農民們科技種植農作物得到豐收,還要幫助農民朋友們拓展、拓寬農作物的銷路,實現農作物產銷一體化,是新時代下值得我們圖書館人深思的一個問題。
現在隨著農村信息化水平的逐漸提高,很多農民都擁有一部智能手機,有些家庭還配備了電腦上網。一部分農民不滿足于線下銷售,逐漸在淘寶網線上銷售農副產品,網上的紫薯、蘋果、芒果、菠蘿蜜、榴蓮、大米等農產品銷量很好,打破了傳統只在線下銷售的局面,開拓了農產品銷售新局面,互聯網的出現改變了傳統農業的生產模式與銷售模式,新時代下農民朋友們不僅要搞好線下銷售,還可以依靠網絡平臺開展線上銷售致富。山東冠縣全縣梨樹種植面積9萬畝,年產20萬噸素稱鴨梨之鄉,冠縣鴨梨今年首次進軍歐盟市場,出口荷蘭19噸保鮮鴨梨。農民朋友們不要僅局限于走村串寨肩挑手扛的原始銷售方法,要把目光放長遠,拓展、拓寬銷路,提前搞好產銷對接,才不至于豐收在即農產品卻沒有銷路。
高職院校有計算機、農業、園藝和營銷等專業,每年我們圖書館人可以發起送科技下鄉志愿者活動,招募一些懂計算機技術的、農業、園藝和營銷等專業的高年級學生帶上相關的計算機、農業、園藝和營銷類書籍、光碟定期去農村,教給、教會有志于學習電子網絡致富的農民朋友們基本的網絡和計算機操作知識和技能,了解市場信息和農民實際需求,鍛煉自己,學習自主創業,免費為他們設計淘寶農作物店鋪網頁,參與到新時代農民網絡致富的活動中,做好農民和互聯網的連接橋梁,為解決三農問題,幫助農民早日奔向小康,貢獻自己的力量。現在農村已經有了很多各種規模的農業企業,有規模、集約化生產農作物,新的農作物種植技術得到了大量應用,例如新的無土栽培法采用水植法、營養液種植法等,成本低、蔬菜產量高、品質好、健康環保、使用范圍廣,推動了蔬菜和花卉的高品質發展;大棚農作物種植技術也深受農民朋友們的喜愛,大棚采用竹與鋼為主的結構骨架,上面覆蓋上一層或多層保溫塑料薄膜,薄膜可以有效防止蔬菜生長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流失,以達到大棚內需要的保溫效果,制造出一個完整的溫室空間,采用大棚農作物種植技術在任何時間都能夠吃到和看到反季節的蔬菜、食用菌或者觀賞花卉,現代大棚的土壤的含水量、濕度和溫度等通過電子技術都能夠顯示在電腦中,方便大家根據作物的生長不同時期,監控作物生長環境,隨時調整水和農肥等的噴灑量和噴灑時間,為作物的生長創造最適宜的環境。農作物生產自動化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農民朋友們一定要參與到網絡、計算機和自動化學習中來,參照自身條件,因地制宜地找到合適自身的生產模式,可以集約化、聯營化最終實現規模化生產,降低人工勞動強度,實現機械化生產。過去農業靠天吃飯,現在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發展,有了技術和儀器作支撐,現代農業靠人操作改變生長環境條件,設施大棚的高投入迫使農民們啟用農業精細化管理,傳統農業的提升和轉變加速度發展,用機器電子自動化操作代替扁擔、鋤頭等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純手工耕作狀態,通過電子商務擴寬肩挑手扛提籃小賣的原始狀態,提升、提高農作物生產過程和產品質量,擴大、拓寬農作物產品銷路,打開農產品電商銷路,讓高職畢業生學有所用、學以致用。新時代高職圖書館人應該指導這些有志于助力農民致富的熱血青年和愿意接觸、吸收新知識的農民朋友們成為新時代電子農民的主力軍,外出打工不再是農民朋友們唯一的出路,讓農民朋友們就地就業、就地致富,鼓勵高職畢業生到農村就業,扎根農村,將信息技術應用在傳統農業中提高農業現代化、自動化水平,實實在在地做出成果,帶動農業產品生產銷售自動化、科技化、快速化發展,共創綠色產銷一體化新農村。
(作者單位:554300 貴州省銅仁市銅仁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