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莉 劉學軍
1 灌區的主要問題及原因
1.1 灌區建設與管理存在設計問題
雖然部分區域的水庫管理局對水庫灌區工程提高了一定的重視,針對干渠和支渠部分的灌區建設做好了防滲處理,有效提升了水資源的利用率。但是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可以發現,在末級的渠道管理中還會存在管理責任不足的現象,集中表現在對水庫灌區灌溉管理工作中,雖然看似是由鎮村進行水庫管理,但是水管部門也具有一定的管理責任。由于針對水庫灌區灌溉管理沒有制定相對完善的管理措施,農民在參與性上也呈現出嚴重的不足,致使水庫工程在管理的過程中,由于管理責任缺失,對水庫工程的使用性能缺乏有效的監管,存在年久失修的狀況,這對水庫工程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壽命將帶來嚴重影響。
1.2 水事違章行為增多
干渠往往成為了人民群眾排放生活污水的場所,垃圾隨處可見。使得渠道淤積、水質污染情況加劇。另外,在社會經濟不斷發展的助推下,土地價格也在相應的提高,侵占渠道的情況屢見不鮮。
1.3 管理體制落后
近年來,我國也在灌區管理上采取了一些加強措施,可是還是無法否認存在著許多問題:工作人員的素質有待于提高、思想觀念沒有與時代同步、服務意識需要加強、工作主動性和創造性不夠。總而言之,管理體制機制落后,亟待加強。
2 促進灌區健康發展的對策
2.1 完善績效管理制度
在提高灌區工作人員工作效率以及質量方面效績績效管理制度所起到的作用不可替代,適用范圍廣是績效管理制度的明顯優勢與特征,在工作人員學習培訓、學習深造、崗位變遷的過程當中績效管理制度都可實現不斷的深入,注意職務升遷以及薪酬改革等也在上述范圍涵蓋之內。工作人員只有在真正意義上將績效管理滲透到各個細節當中才能促使自身的工作積極性以及主動性得到有效提升,這也是工作人員整體工作效率得到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
2.2 強化計量收費管理
在實際工作過程當中我們必須針對計量收費管理工作進行不斷的強化。放水管以及閘涵利用率的提升都可實現對上述現象的直觀體現。傳統的村鎮計量收費模式已經不能實現對時代發展與需求的滿足,必須在結合實際的基礎上對其進行不斷的創新與完善,主要是按方計算,這也是現階段計量收費管理工作所采用的主要形式。渠系糙率等水利條件以及人為因素的干擾可在上述收費模式中得到最大限度的降低,公平、公正以及合理性都是計量收費所必須遵循的原則。這充分說明計量設施在工作過程當中也要不斷的更新換代,從根本上促使計量收費管理工作得到不斷的強化與完善。
2.3 做好外部及內部協調工作
不斷清晰明確末級渠系管理責任是在工作過程當中所必須滿足的條件。需要注意的是相應的配套設施也要嚴格遵循與時俱進這一原則,這是支撐灌溉管理體系行不斷深化的基礎與前提,同時也可將更加科學的依據提供給水價形成科學的機制改革。
首先我們從明確末級渠系管理責任主體方面對其進行分析,在增加資金來源渠道的基礎上末級渠道改造的速度也會在原有基礎上得到不斷提升,硬化或者敷設u型槽可促使渠系以及田間利用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其次我們可從渠道調控工程以及量水配套設施完善的角度對其進行分析。閘涵量水、水表計量或用量水堰量水等都是提高準確性的重要手段。主要是在結合實際的基礎上對其進行科學使用,最終促使收費的合理性得到保障。
這對終端水價與用戶參與灌溉管理體制的建立與健全有重要的推動作用。人民群眾在這一過程當中可利用較為正確的灌溉方式促使修養護程度工作得以順利開展,主要是在不斷灌溉節水的基礎上使節水意識深入到人民群眾當中,注意節水以及合理用水的宣傳力度也在不斷增加。
2.4 加大執法工作的力度
需要政府的支持,部門之間的協調配合。行政執法所涉及的范圍比較廣泛,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離不開全社會的共同參與支持。要實現公安、水政、環保、司法等執法部門之間的聯動效應,通力協作,形成合力,做到依法執行、執法必嚴、違法必究,規范用水行為,加大水工程及水資源的保護力度。
為了保證水庫灌區灌溉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我們首先需要對以往存在的管理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并且探討出相應的解決對策。要想使水庫灌區灌溉管理能夠在農業經濟發展中起到積極的作用,就必須加強對灌溉管理工作的重視,這不僅僅關系到農民的經濟收入,還與區域經濟發展和國民經濟水平具有直接聯系。因此,在后續發展中需要不斷加大對水庫灌區灌溉管理工作的重視,提升農業經濟發展水平。
(作者單位:715600陜西省白水縣林皋水庫灌溉管理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