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峰峰
佳縣棗樹面積80萬畝,常年產量達3億公斤,紅棗已成為我縣的支柱產業。紅棗生產涉及產地環境、植保、生產技術、加工、銷售等各個環節的一系列控制技術,任何一個環節控制不當,都可能導致紅棗產品的不安全。紅棗生產質量控制措施的制定十分重要。根據筆者近幾年來工作實踐,結合棗園的生產特點,制訂紅棗生產質量控制措施,必須把好以下六個關口。
1 組織措施關
1.1 建立管理組織。成立質量控制領導小組。組長負責全盤工作;技術員負責技術培訓、實地指導和質量控制管理;保管員負責生產資料管理及建立進出庫臺賬。記錄員負責記錄保存檔案。
1.2 加大宣傳力度。利用會議大力宣傳紅棗生產的標準和重要意義,生產優質棗與農民增收的關系,使農戶清楚認識到只有提高紅棗品質,才能提高市場競爭力,才能提高紅棗效益,促進棗農增收。
1.3 加強技術培訓。棗生產每個生產環節由技術員集中進行技術培訓,并發放相關技術資料,同時分戶跟蹤技術指導,達到每戶至少有1人接受系統培訓,并熟練掌握紅棗生產技術。
2 技術措施關
2.1 標準化建園。按照棗園生產模式,標準化建園,園址選擇背風向陽的梯田地,交通便利。主栽品種“佳縣油棗”,株行距為 4米×5米,苗高在1米以上定干,樹形根據樹齡、長勢選擇。
2.2 推行關鍵技術
2.2.1 積極推廣紅棗“強力降高塑形”技術。根據棗樹生長年齡及具體生長情況,確定降高標準,進行疏枝、主枝回縮、刻傷萌枝、拉枝、柔枝、摘心等修剪,塑造開心性樹形或傘形。一般樹齡在10~20年的棗樹,樹干高度在2.5m內,將主干超過2.5m的部分截掉;樹齡在20~30年的棗樹,樹干高度在2.8m內,將主干超過2.5m以上的部分截掉。各種樹齡的棗樹主干截掉后,用漆封口,截后按照不同方向培養3~4個主枝。
2.2.2 大力推行測土配方平衡施肥技術。基肥以堆肥、漚肥、廄肥、沼氣肥、餅肥等農家肥為主,農家肥必須充分腐熟,不施未經無害化處理的垃圾、未腐熟的人類尿,施肥方法有環狀溝施法、條溝施肥法、穴施法、放射溝施法等,每種施肥方法輪換使用效果更好;追肥以速效碳酸氫銨、尿素、磷酸二銨、過磷酸鈣、氯化鉀、鉀鎂肥等肥料,方法主要有土壤施肥和葉面噴肥兩種。實施科學施肥,改進施肥方式,建設穩定高產棗園。
2.2.3 搞好病蟲害統防統治: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積極推行以農業、生物、物理防治技術相結合為主,適當應用化學藥劑控制病蟲害的發生和蔓延,對癥下藥,適期適量用藥,保證紅棗的安全生產。
2.3 建立質量技術體系。技術指導員定期或不定期地根據生產情況召集生產者進行培訓、實地技術指導,還邀請相關農業專家做技術顧問,及時解決一些技術難點,確保生產者能夠熟練的將一些先進的科學技術及時、有效的應用到生產中。
3 投入品管理關:農藥、化肥等投入品由專人管理
3.1 苗木選擇
苗木主栽“佳縣油棗”、“佳縣紅棗”等優良品種。
3.2 農藥投入管理
保管人員對進出庫農藥進行詳細登記時間、數量、品種、規格、劑型、生產廠家等。技術員嚴格掌握農藥使用安全間隔期,科學指導農戶使用農藥,做到適期防治,對癥下藥,交替使用農藥,提高防治效果,確保產品安全上市。
3.3 肥料投入管理
紅棗生產以有機肥為主,盡量限制化肥施用量。有機肥必須經堆漚腐熟或無害化處理等方法。
3.4 建立健全投入品生產記錄檔案
專人負責紅棗生產技術操作和農事活動記錄。農藥使用記錄檔案應記清農藥名稱(通用名和商品名)、登記證號、劑型、防治對象、時間、施用量、次數、安全間隔期等;肥料施用記錄內容要包括肥料名稱、登記證號、類型、施用量、施用方法、次數等。同時要做好棗產品采收、包裝和銷售記錄。
4 產地保護措施關
4.1 基地內禁止焚燒雜物,殘枝落葉盡量進行堆漚或高溫腐熟還田,不能堆漚的不可亂扔亂放。
4.2 棗園建有堆放池,生產廢棄物品實行集中處理。禁止農藥瓶、塑料膜等污染品亂扔亂放。
4.3 不準在棗園周邊地區建設有污染環境的加工企業。
5 質量制度關
5.1 建立嚴格的檔案管理制度。由專職人員記錄紅棗生產的各個環節的農事活動,包括施肥、病蟲害防治、澆水等。
5.2 制定紅棗產品信譽卡。對銷售的棗產品包裝內記錄基地名稱、生產者姓名、產品名稱、種植面積、采收日期等信息,實行責任追溯制。
6 產品包裝管理制度關
6.1 紅棗包裝箱質量必須達到國家食品包裝物相關規定標準,同時,要符合紅棗儲存、運輸、銷售及保障安全的要求。
6.2 建立紅棗包裝質量和檢驗制度,對不合格產品包裝堅決不銷售,同時防止紅棗二次污染。
(作者單位:719299陜西省佳縣農廣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