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廣發
玉米是寬甸縣主栽糧食作物,占全縣總播種面積50萬畝的80%以上,接近40余萬畝,是我縣廣大農民的主打產業,決定糧食生產安全與廣大農民收入的關鍵所在。而玉米螟又是玉米生產中主要病蟲害之一,由于最近幾年冬季溫度偏高,極端天氣減少,加上玉米秸稈過省,存量大增,給玉米螟過冬提供了適宜的場所,越冬基數增大,從而引起了此害蟲在寬甸地區的危害達到偏重發生的態勢,嚴重威脅我縣糧食安全生產。又因為玉米螟主要危害玉米中后期,蛀蟲、折桿、折穗、蛀粒,用化學藥劑防治,費工、費時、還有農藥殘留,防效又不好,農民難以接受,組織發動困難。經過多年多點田間防治效果調查,赤眼蜂是一種卵寄生蜂,體型較小,成蜂體長0.5~1.0毫米,可以寄生多種昆蟲的卵,用尾部的產卵期將蜂卵產生害蟲卵內,吸收害蟲卵內的營養孵育下一代,導致害蟲卵敗育不出玉米螟。這樣,玉米螟等害蟲卵被赤眼蜂在卵期就消滅了。這種生物防治玉米螟的方法,既省工、省時,又經濟、環保,農民非常認可,樂于接受。經過幾年工作實踐,就如何提高玉米螟防治效果,總結出幾點建議,在這里介紹給大家,僅供參考。
1 加強領導
為了提高防治效果,必須健全組織結構,明確責任,成立赤眼蜂防治玉米螟領導小組。組長應由縣農經局主要領導擔任,副組長由縣農技推廣部門主任領導擔任,成員由縣植保站站長,實施鄉鎮農技推廣部門主要領導擔任。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縣植保站,負責協調此項工作開展。
2 搞好宣傳
通過科技培訓、綠色田園、短信、微信等,大力宣傳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術及好處,造成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的氛圍。
3 及時訂購蜂卡
為了提高防效,訂購蜂卡是關鍵,蜂卡訂購要
及時,保質保量。要在正規赤眼蜂廠訂購。蜂卡質量:單卡卵粒數在70粒以上;單卵出蜂數70~80頭;寄生率在90%以上;羽化率在90%以上;弱蜂率在3%以下;綠卵率在2%以下。
4 搞好技術培訓
在放蜂卡前,重點鄉鎮必須進行1~2次“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術培訓班,聘請有關專家授課,釋放蜂卡的農戶都要參加,每戶必保一個明白人。
5 加強預測預報
提高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防治效果,必須搞好玉米螟發育情況的田間調查,當玉米螟雌蛾產卵百株卵塊達到2塊時,就要及時投放第一次赤眼蜂卡,隔5~7天再釋放第二次。每次投蜂量要達到一萬頭,每畝總投蜂量要保證在2萬頭以上,按當地植保部門預測放蜂時間為準。放蜂時間寬甸地區大約在6月20日左右。蜂卡規格:選用80克書寫紙,8開紙為一大張蜂卡。經裁剪后每張大卡可裁剪40塊小蜂卡,一次每畝兩小塊140粒。即從地邊往里數15壟為放蜂壟,從地邊順壟往里走15步放一點,中間大約每走40步放一點,兩個放蜂壟間距為30壟。在玉米植株上部葉片的背面,卵面朝外,別牢即可。壟數少的地塊以中間壟為放蜂壟,將蜂卡按標準平均釋放。
6 釋放要求
每667m2設置1~3個釋蜂點,放蜂時在放蜂點選擇一株玉米,將蜂卡別在中部葉背面的葉脈上,然后將葉片卷起別上。取到蜂卡后要抓緊時間放到地里,如果天氣不好不能放蜂,最好將蜂卡保存在背陰涼爽的地方,以防溫度過高提前出蜂,降低防治效果。
7 集中連片投放
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屬于生物防治范疇,一家一戶防治效果不好,最好是集中連片,組織專人進行投放,才能達到理想的防治效果。
8 檢查驗收
對釋放赤眼蜂鄉鎮要嚴格按照上級領導要求,保質保量完成工作,不得有半點馬虎。赤眼蜂防治領導小組對投放赤眼蜂鄉鎮要不定期進行檢查,好則加以鼓勵,沒有達到標準的記錄年終考核評比中。
9 放蜂防螟注意事項
9.1 及時做好病蟲測報,保證放蜂及時準確。
9.2 嚴格按技術規程進行放蜂。
9.3 放蜂應及時準確,在出蜂前1~2天將蜂卡放到田間,不良天氣不要放蜂。
9.4 將蜂卡別牢在玉米中部葉脈背面卷起,不能直接將蜂卡夾在葉鞘上或扔在心葉里。
9.5 蜂卡放蜂前必須低溫保管,溫度控制在2~4℃,防止蜂卡高溫霉變。
(作者單位:118200遼寧寬甸滿族自治縣牛毛塢鎮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