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長財
大豆正常生育需要一些微量元素,其中較為重要的有鉬、硼、鋅、錳等。鉬是大豆根瘤固氮酶的組成成分,是固氮菌正常生命活動不可缺少的成分。硼在大豆生命活動中也很重要,缺硼大豆根系發(fā)育不好,根瘤著生不好,失去固氮能力,所以對于微量元素必須重視。大豆所需微量元素能否從土中得到滿足決定于土壤中微量元素的豐缺和環(huán)境狀態(tài),例如低洼或排水不良的土壤.最易缺錳。在石灰性土壤上容易缺鐵,PH低于6的酸性土鑲容易缺鉬。
1 大豆病蟲害
大豆病蟲害約10余種,其中病害主要有大豆灰斑病、大豆紋枯病、大豆褐紋病、大豆霜霉病、大豆細菌性斑點病等;蟲害主要有大豆蚜蟲、豆天蛾、卷葉螟、造橋蟲、斜紋夜蛾、大豆食心蟲及以蠐螬為主的地下害蟲等。近年來發(fā)生為害較重的是大豆蚜蟲、大豆食心蟲以及地下害蟲等。另外,大豆菟絲子在個別田塊有所發(fā)生,面積雖然不大,但是危害較重。
1.1 大豆灰斑病
6月上中旬葉上開始發(fā)病,7月中旬為發(fā)病盛期。豆莢從嫩莢期開始發(fā)病,鼓粒期為發(fā)病盛期,7~8月份遇高溫多雨年份發(fā)病重。主要為害葉片,也侵害莖、莢及種子,嚴重發(fā)病時幾乎所有葉片長滿病斑,造成葉片過早脫落,嚴重時受害減產(chǎn)20%~30%,同時百粒重下降,品質降低。
1.2 大豆菌核病
大豆菌核病主要浸染莖稈,7月下旬開始發(fā)病,莖桿上有褐色病斑,以后病斑上有白色棉絮狀菌絲體及白色顆粒,后變黑色顆粒(菌核)。縱剖病株莖桿,可見黑色圓柱形老鼠屎樣的菌核,病株枯死后呈灰白色。
1.3 大豆霜霉病的防治
大豆霜霉病危害幼苗、葉片和子粒。當?shù)谝黄嫒~展開后,沿葉脈兩側出現(xiàn)褪綠斑塊。成株葉片表面呈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邊緣不清晰的黃綠色星點,后變褐色,葉背生灰白色霉層。
1.4 大豆紅蜘蛛
大豆紅蜘蛛的成蟲、幼蟲或若蟲以刺吸式口器危害大豆,受害大豆植株生長遲緩,矮小,葉片早落,結莢數(shù)減少,嚴重時可造成田間大豆植株呈點、塊狀成片枯死。
1.5 大豆食心蟲
大豆食心蟲是中國大豆產(chǎn)區(qū)的重要害蟲,大豆食心蟲以幼蟲蛀食豆莢,幼蟲蛀入前均作一白絲網(wǎng)罩住幼蟲,一般從豆莢合縫處蛀入,被害豆粒咬成溝道或殘破狀。
1.6 大豆蚜蟲
蚜蟲為害性強,其所分泌的排泄物蜜露,透明稠黏,以致葉片背面不規(guī)則的皺縮、卷曲、脫落、花蕾變形、花朵減少或變小,甚至全株枯萎、以致死亡。
2 大豆病蟲害防治技術
2.1 嚴格調種檢驗,選用抗病蟲品種
本著“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未雨綢繆,做好預防工作。大豆的很多病蟲害如地下害蟲,苗期害蟲,孢囊線蟲病,根腐病及各種葉部病害等都是在準確的預測預報的基礎上通過預防措施來控制。選用好的種衣劑,杜絕白籽下地,就會使很多病蟲害得到有效預防。
2.2 加強栽培管理
①播種。根據(jù)品種特點,合理密植。播種深度一般掌握在4~5cm,如進行播后苗前除草,可適當調整播種深度,因過淺時,易造成藥害,但播種過深,會加重根腐病發(fā)生;應考慮適期晚播,并注意播深和墑情,濕度大時,寧可稍晚播而不能頂濕強播、不要在排水不良的低洼地種大豆。②施肥。增施有機肥料,合理施用化肥,氮、磷、鉀配用比例要適當,避免單純過多施用氮肥,防止貪青徒長、倒伏以及晚熟,以提高大豆抗病蟲能力,使大豆整個生育期間均能健壯發(fā)育。③中耕。中耕至少要進行2次。大豆根腐病重的地塊根據(jù)苗情及早進行,改善土壤通透性,提高地溫,促使新生根大量形成。對連作大豆地,一定要在7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中耕培土1次,可以堵塞食心蟲羽化孔,使成蟲不能出土或減少其出土量或機械殺傷大量的幼蟲、蛹、成蟲,減輕蟲食率。④輔助措施。根據(jù)大豆生育期間的實際情況,采取較靈活的輔助措施,如遇連陰雨年份就要加強排澇、注意草情,后期出現(xiàn)大草需人工拔除。
2.3 合理輪作
適當?shù)摹⒑侠淼倪M行輪作換茬,可以減輕病蟲發(fā)生的作用以及危害,因為多次的重茬和迎茬就會增加病蟲害發(fā)生的概率。種植大豆最忌重茬或迎茬,生產(chǎn)實踐證明,重茬或迎茬大豆生長緩慢,植株矮小,葉色黃綠,易感染病蟲害,莢少,粒小,顯著減產(chǎn)。因此,在大豆生產(chǎn)上要盡量避免重、迎茬,也不宜種在其它豆類作物茬口上。盡量實行3年以上(含3年)合理輪作,不重茬,不迎茬,減輕連作帶來病蟲害加重對大豆產(chǎn)量和品質的影響。適宜輪作方式為玉米――玉米――大豆三年輪作制。
2.4 化學防治
2.4.1 種子藥劑處理
通過藥劑拌種,推遲病、蟲的侵染危害期,保主根、保幼苗。對大豆根腐病發(fā)生較重的地區(qū),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3∶2),用藥總量為種子重的0.5%;對大豆?jié)摳墶⒍l葉甲、大豆孢囊線蟲病發(fā)生較重的地區(qū),可選用40%毒死蜱乳油,按種子重的0.5%播前3~6d拌種。
2.4.2 化學除草
化學除草可以有效清除一些病、蟲源,減少中間寄主,尤其可以降低田間濕度,通風透光,對減輕病情作用較大。
播后苗前除草,將雜草消滅在出土前后,可用50%乙草胺乳油1500~2250mL/hm2對水450~750kg/hm2均勻噴地面;苗后莖葉處理只能作為補救措施,可在大豆三至四葉期用10.8%高效蓋草能乳油375~450mL/hm2,對水450~600kg/hm2均勻噴霧。
(作者單位:151803黑龍江省巴彥縣豐樂鄉(xiāng)農業(yè)技術綜合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