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芷睿 樊永紅
近年來,綠色環保食品做為現代飲食中的健康理念,有機肥屬于無公害綠色食品的生長源頭顯得尤為重要,通過綠色環保有機肥四種施肥在蘋果園中生產出了個大,色艷,硬度高,口感好,營養豐富的優質“壺口蘋果”是因為宜川縣是被農業部評為全國現代蘋果產業30強,是世界蘋果最佳優生區。
1 農業生產情況及蘋果產業現狀
宜川縣轄4鎮2鄉1個街道辦事處,202個行政村,總面積2931平方公里,總耕地面積 45.9萬畝,總人口12.2萬農業人口8.6萬人。農業人口人均占有耕地5.3畝,2016年農業生產總值達到22.10億元,農民可支配收入10376元,截止目前,宜川果業總面積38萬畝。其中蘋果29.35萬畝(掛果23萬畝),產量45.3萬噸,產值19.5億元,果農人均蘋果收入2.28萬元。6個蘋果主產鄉鎮,果樹專業村占90%以上,果農1.9萬戶,從事果業生產8.7萬人。
2 畜牧養殖、沼氣工程及有機肥資源狀況
據統計畜禽業主要以豬、牛、羊、雞四大類為主,2016年豬存出欄14.72萬頭,羊存出欄7.8萬只,牛存出欄量7270頭,雞存出欄29.01萬只,建設各類型戶用沼氣1.8萬余口,大中型沼氣2處,養殖小區74處,大型肥料儲存基地1個。全縣有機肥資源總量達到88萬噸,其中沼液、沼渣、綠肥、堆肥、商品有機肥源48.4萬噸,畜禽糞便資源量39.6萬噸。
3 技術模式、資源保障及產業發展
宜川做為果業大縣,蘋果產業經過了三十多年的快速發展,成為宜川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成為老百姓致富奔小康的富民產業。先后經歷了引進推廣、規模栽植、規模擴張、專業縣建設、產業強縣建設五個階段,取得了良好的發展成效。在現代農業示范園區,“有機肥+配方肥”、“自然生草+綠肥”、 “果—沼—畜”、“有機肥+水肥一體化” 4種施肥技術模式得到應用,全面實施了測土配方施肥、豆菜輪茬等關鍵技術;在丹州街道辦圪嶗村抓了500畝矮砧蘋果密植栽培基地建設,滴灌、噴灌等水肥一體化設施配備齊全;示范園區附近建有45個養殖小區,配套建設了大型沼氣池2座,為示范區提供了充足的有機肥資源。
4 新技術應用范圍規劃、地理劃分
宜川北部塬區蘋果規模化生產程度高、基礎設施好、交通便利的延壺公路、渭清公路沿境園區、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建設集中連片蘋果示范面積2萬畝作為項目實施區,結合項目實施區情況,實施“有機肥+配方肥”技術模式1萬畝;“自然生草+綠肥”技術模式0.8萬畝;“果—沼—畜” 技術模式0.15萬畝;“有機肥+水肥一體化” 技術模式0.05萬畝。實施區域涉及丹州街道辦、云巖鎮、秋林鎮、壺口鎮、交里鄉5個鄉(鎮、街道辦)。輻射帶動周邊地區推廣應用10萬畝。
一是在云巖鎮實施“有機肥+配方肥”技術模式,鼓勵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大戶及其它新型經營主體,廣開肥源,利用蓄禽糞便及其養殖廢棄物、農作物秸稈等環境資源,積造堆肥、生產商品有機肥,以增加果園有機肥施用量,減少化肥用量,結合測土配方施肥,在果園推廣商品有機肥和配方肥; 二是秋林鎮、壺口鎮實施“自然生草+綠肥”技術模式,采取自然生草覆蓋和豆菜輪茬覆蓋技術模式,使果園自然生草或種植綠肥覆蓋土壤,減少裸露,防止水土流失,培肥地力,達到土壤用養結合目的;三是交里南嶺斗塬實施“果—沼—畜” 技術模式,以養殖小區沼氣工程作為沼肥的源頭,在周邊種植大戶的蘋果園,推行“果—沼—畜”施肥模式,建設田間蓄糞池,利用辰明后續服務網點抽渣車,配送到蘋果園蓄糞池,選10戶具有示范積極性的種植大戶,每個大戶帶動5戶農民,在技術專家的指導下,開展沼渣沼液用作基肥、追肥、葉面肥、防蟲防病等方面的技術示范。四是丹州街道的圪嶗塬實施“有機肥+水肥一體化” 技術模式,在水肥條件較好示范區增施有機肥的同時,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提高水肥利用率。通過應用推廣“有機肥+配方肥”、“自然生草+綠肥”、 “果—沼—畜”、“有機肥+水肥一體化” 4種施肥技術模式,轉化富余秸桿、廢棄畜禽糞便、沼肥資源、增施綠肥、商品有機肥,提高蘋果園有機肥料的施用量,從而提升果園土壤有機質含量,減少化肥施用量,果園每畝化肥使用量由原來的250公斤減少到175公斤,減少25%;蘋果商品率由原來的75%提高到85%,提高10%;蘋果園土壤有機質由1.02%提高到1.33%,提高了0.3個百分點。提高果品產量和優果率,減少化肥面源污染,促進蘋果產業可持續發展能力。
5 效益分析
5.1 經濟效益
項目區2萬畝可節本增效1420萬元。其中,每畝蘋果園可減少化肥使用量75公斤,價值210.00元,可減少投資420萬元;畝增加優質果100公斤,價值500元,可增加收入1000萬元。
5.2 生態效益
實施有機肥替代化肥,改良了土壤結構,增加了土壤有機質含量,增強了地力,提高了土地綜合生產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實現了畜禽糞便資源化、化肥減量化、有效消除了因養殖產生的面源污染,保護了生態環境,確保了蘋果高效生產和質量安全。
5.3 社會效益
減少了秸稈焚燒、亂棄造成的污染,提高了畜禽廢棄物利用率,減少了資源浪費,避免了環境污染,提高有機肥的利用率,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改善了產品品質,提高了產品價格,增加了農民收入,為人們創造了良好的社會生活居住環境。
(作者單位:1.716200陜西省宜川中學高2019屆;2.716200陜西省宜川縣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