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英
現階段,我國市場經濟發展步伐不斷加快的今天,農村作為我國相對而言薄弱的環節,需要進行深入改革優化,這也就意味著,基層農技推廣工作需要進行新的改革試驗工作。多數鄉鎮一直秉持的“堅持公益性、開放經營性”工作準則,直接將基層相關農業部門進行整合,并形成農業綜合服務中心,而取消了傳統的行政推動模式下的農技服務類型。而如何在新形勢新背景下進行當前的基層農技推廣工作則成為了需要交流討論的主要問題。
1 基層農技推廣工作面臨的困難
1.1 農技推廣人員配置不足
現階段,多數鄉鎮農技推廣部門還沿用“雙重管理”這一標準,也就是將農技部門的主要資金和物品交由政府統籌管理,而基層農技工作人員則通過簽署農業中心的服務合同來獲取農業相關工作部門給予的專業性農業知識指引。“雙重管理”標準的普及使用,給縣鎮和鄉帶來了分層化,鄉鎮農技工作人員多數給鄉鎮政府服務中心服務,并未進行相關的農業具體活動。另外,由于各種體制、規定個要求的限制,一些不具備農技的工作人員卻一直占用基層農技工作人員本該有的編制,這一局面直接導致大專類畢業生難以在該行業生存,鄉鎮農技推廣工作環境較差,學歷相對較高的人才多數不會來基層工作,逐漸導致了基層農技推廣工作人員數量越來越少。
1.2 基層農技人員缺乏對工作的積極性
通過多次改革優化,農技推廣部門由于是基層部門,受改革影響最大,甚至存在通訊故障、人員大批量流失的現象。那些在基層農技崗位堅持的工作人員,由于工作性質和工作待遇使得他們不能繼續學習跟進一步培訓,這也就間接導致了基層農技推廣人員越來越缺乏對工作的熱愛,進而,逐漸的,工作積極性越來越低,直至消磨殆盡。
2 當前基層農技推廣工作的新局面
2.1 農業生產水平不斷提高,農技推廣工作順利進行
最近幾年的農業發展態勢良好,國家和政府給予的農業保障更進一步促進了農業發展,農技推廣水平不斷提高。農業發展的良好趨勢,無疑調節了農業發展,包括農業基礎設施的改善和農技的廣泛使用都是農業生產水平不斷提高的重要原因。
2.2 農業經營模式轉變給農技工作人員提供了足夠的工作環境
十九大召開以來,各行各業均確立了更新、更長久的目標,尤其農業發展行業,各種公司經營體、專業合作社以及家庭農場的建立都不斷涌現。這些個體戶都希望擁有現階段最新的農業技術和手段,這也就促進了農業科技工作人員與基層農技推廣人員的相互配合,即增強了科技人員的工作熱情,又提升了基層農技推廣人員的信心,提升國家農業生產經濟實力。
2.3 農業發展規?;?,農技推廣更具活力
農業發展的規模化,不僅提升了產業生產鏈,還給農村家庭收入帶來可觀收益,農業發展規?;步o更多人提供了就業的機會,從而推動農民收入增加。收入增加就更有利于農技推廣的開展。
3 基層農技推廣新思路與新方法探究
3.1 注入新鮮活力,使基層農技煥發新的光彩
不論各行各業,若想發展就必須持續保持新鮮活力的注入,在農技推廣工作中同樣不可或缺,新鮮活力的注入,能夠迅速擴大基層農技推廣范圍。多元化的發展目標,也要求農技推廣工作能夠講技術部門歸為主要部門,且和各類科研單位、農業的龍頭企業以及農業專業合作社等以農業為主的個體也開始進行多角度、多領域的農技推廣,這使得基層農技頗具魅力。
3.2 增強基層農技工作的示范性
示范的重要性就在于它可以起到帶頭作用,而對行業而言,就是行業領軍人物的存在。也就是說,基層農技若想保持長足發展就必須具備一定的領頭能力,能夠帶動整個農業行業發展,不僅僅是農技的推廣工作,更是代表整個行業蓬勃發展的有力象征。
3.3 以賞罰分明的嚴格規定激起基層農技人員的工作熱情
從古至今,賞罰分明一直都是工作中最為重要的收服手段。對于基層農技工作人員而言,建立健全基層農技關于人才招聘的原則和二次培訓上崗工作都是促進行業發展的重要措施。賞罰分明同時也能促進農業生產效率、生產模式和技術水平的提高。在符合市場經濟規劃的前提下盡可能提升農業發展結構,農業產業化經營同樣也是提升基層農技人員工作熱情的主要方式。
總而言之,基層農技推廣工作也必須跟隨時代腳步,不僅僅是在技術上,更強調的是處于競爭化的市場經濟帶給農業發展的影響以及農業發展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以“推廣部門-農業個體經營-農民”為主要農業生產模式的推廣類型,即可以做到市場競爭力的提升,也可以利用科技信息技術進行農業示范基地的建設和顯示活動。給農民以更直觀的感受和體驗,新技術、新思路、新起點都代表著如今農業發展和基層農技推廣的不俗實力和積極良好的發展態勢。
(作者單位:024418內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西橋鎮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