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葉 李樹香

試驗結果表明,結果表明,采用3%超敏蛋白微粒劑10克/畝+殺蟲劑(吡蟲啉),秧田期進行藥劑拌種,移栽前2天噴施,帶藥移栽,對水稻南方黑條矮縮病具有較好的防治效果。
香菇多糖是一種廣譜性的治療植物病毒病生物制劑,由蘑菇培養基中提取的抑制病毒病RNA復制的高效治療病毒病的生物農藥,在植物表面有良好的濕潤和滲透性,能迅速被植物吸收、降解,對人、畜及環境安全。本試驗旨在探討0.5%香菇多糖水劑對番茄病毒病(Tobacccco mosaic virus)的防治效果和使用技術,為其在生產中應用提供科學依據。
1 試驗條件
1.1 作物品種和試驗對象 試驗作物為番茄,品種為“抗病紅寶”。防治對象為番茄病毒病(Tobacccco mosaic virus)。
1.2 環境條件
試驗在海南定安縣龍舟洋進行。試驗地土壤類型為潮沙泥土,地勢平坦,肥力中等,各試驗小區作物品種、植期、長勢、肥水管理等條件基本一致,田間病毒病初發為害。
2 試驗設計和安排
2.1 藥劑
2.1.1 試驗藥劑 0.5%香菇多糖水劑11.25克/公頃、18.75克/公頃、26.25克/公頃(廣西安泰化工有限責任公司提供)
2.1.2 對照藥劑 0.5%香菇多糖水劑18.75克/公頃(鄭州海浪化工有限公司);清水對照。
2.2 小區安排 以上5個處理,每處理4次重復,隨機區組排列,共20個小區,小區面積45m2。
2.3 施藥時間和方法
試驗施藥于下午3時后進行,第一次施藥時間為2015年8月12日,當天平均氣溫為30℃。第二次施藥時間為2015年8月22日,當天平均氣溫為30℃,共施2次。使用18L桂林-18型背負式電動噴霧器,每hm3噴藥液750L。
3 調查、記錄和測量方法
3.1 氣象資料
本試驗期共25天(8月12日~9月5日),9個雨日,總降雨量72.8㎜,期間溫度在24~34℃之間。
3.2 調查方法、時間和次數
藥前(即2015年8月12日)進行病情基數調查,第二次施藥前(即2015年8月22日)及第二次施藥后第7d、14d(即2015年8月29日、9月5日)進行藥效調查,共調查4次。計算防治效果,用鄧肯氏新復極差(DMRT)法對試驗結果進行統計分析。
藥效計算方法
病株數
病株率(%) = —————————×100%
調查總株數
CK–Pt
防治效果(%)= —————————×100
CK
3.3 對作物的影響 田間觀察0.5%香菇多糖水劑三種處理未發現藥害。
4 試驗結果與分析
所有處理結果未見藥害。根據試驗結果(見表1),0.5%香菇多糖水劑對番茄病毒病有較好防治效果,第一次藥后10天的防效為38.40%~51.92%;第二次藥后7天防效為51.41%~62.52%;第二次藥后14天防效為58.35%~69.76%。高濃度處理的防效比對照藥劑好,中濃度處理的防效和對照藥劑相當,在試驗劑量范圍內對作物安全,可以在番茄上推廣使用。推薦用量為18.75~26.25克/公頃,每ha用藥液750L,隔10天噴一次,連續噴2次。
(作者單位:1.571100海南省植物保護總站;
2.571100海口市瓊山區農林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