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雁
紅小豆是一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國主要食用豆類之一。此外紅小豆適應性廣,抗旱耐瘠,生育期短,在農業種植結構調整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我國北方多有種植。前郭縣西部多丘陵,以砂土質為主,土地貧瘠,多種植紅小豆、綠豆等旱田作物,現將紅小豆栽培技術簡單介紹如下:
1 選地
紅小豆種植對地塊要求不嚴,一般砂土、山坡薄地、黑鈣土、白漿土都能生長成活。選地主要考慮茬口,避免與豆科作物重迎茬,最好與禾谷類作物如玉米、高梁、小麥倒茬,2~3年輪作。可在田埂、地邊、樹空或瘠薄茬口地種植,低濕地要注意防澇。
2 整地
紅小豆幼苗出土能力差,經常出現缺苗斷壟或出苗不齊的現象。播種前,要求深耕細耙,精細整地,耙平土塊,使土壤疏松,蓄水保墑,防止土壤板結。黑鈣土等粘性土壤要深耕25厘米左右為宜,白漿土等砂質土壤土層薄,肥力差要適當淺耕。一般要淺耕深松,打破犁底層,秋翻在20厘米左右,耕后應進行耙耢和鎮壓,春耕15厘米為宜,耕、翻、耙、耢鎮壓連續作業。
3 選用優良品種
選擇高產優質的品種種植。保證高產要選擇棵大、結莢多而集中、千粒重高、增產潛力大、生育期適中的高產、抗病品種;優質要選粒大、皮薄、硬實率低、好煮易軟、口感、商品性能好的品種。如日本紅、寶清紅、龍小豆、大紅袍等。
4 適時播種
適時播種對紅小豆穩產高產至關重要,紅小豆喜溫、喜光,全生育期需要10℃以上,有效積溫20℃~25℃,一般在8℃~12℃以上開始發芽出苗,最適宜的發芽溫度為14℃~18℃。我國北方,紅小豆播種期宜為5中下旬,地溫穩定在14℃以上為宜。播期過早,地溫低,易造成粉種爛根,出苗后苗黃、苗弱、底莢易爛莢,影響產量。播種過晚,生育期縮短,營養生長不充分,上部莢不能充分成熟,株粒數減少,百粒重下降0.2~0.6克,造成減產。
5 合理施肥
5.1 底肥
結合整地一次施足底肥,畝施有機肥1噸,磷酸二銨15公斤,硫酸鉀3公斤,三者混合攪拌均勻開溝深施,滿足整個生育期的營養需要。
5.2 種肥
一般地力上種植,公頃施氮、磷、鉀各15%的復合肥300公斤或磷酸二銨150公斤、尿素60公斤加硫酸鉀70公斤。沙荒地外一般地力后期可不單追尿素,以防貪青晚熟。
6 田間管理
6.1 間苗、定苗及中耕
第一復葉期定苗。要留壯苗、大苗,拔掉弱苗。出苗后結合間苗第1次鏟趟,要深趟少放土,防止壓苗,有利于提高地溫。第1次鏟趟后10 d左右進行第2次中耕。開花前結合除草進行起壟培土。后期拔1次大草。
6.2 噴施葉面肥
在紅小豆初花期,每公頃應用磷酸二氫鉀3 kg對水混勻后進行葉面噴霧,藥液重量在500 kg左右,可起到促進紅小豆花芽分化,提高結實率的效果。在紅小豆末花期,根據紅小豆長勢每公頃追施尿素90~120 kg或噴施金牌655等葉面肥,可促進紅小豆生殖生長,使花莢數增多提高產量,籽粒色澤好,提高商品質量。多雨年份應控制追肥量,適當噴施硫酸亞鐵,以防止出現缺鐵黃苗癥。
6.3 生育期間
一般在出苗至開花結莢之前根據土壤墑情和雜草生長情況及時進行中耕除草,做到三鏟三趟。第1次在二至四葉期,結合間、定苗深耕1遍,以破除板結,鏟除雜草和提高地溫,分枝期深耕第2遍,開花前期即封壟前進行第3次淺耕,同時進行培土,以起到增根防倒伏的作用。一般在開花結莢之前中耕除草2~3次,及時使土壤疏松以利根瘤的生長和根系的發育。
7 防治病蟲害
紅小豆常見蟲害有蚜蟲、紅蜘蛛等。蚜蟲多發生在苗期和花期,結莢期溫度過高也可能發生。發現蚜蟲可用40%氧化樂果2000倍液或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防治。紅蜘蛛用50%溴螨酯乳油1000倍液或73%克螨特乳油3000倍液防治。紅小豆的抗逆性較強,在紅小豆的整個生育期病蟲害發生較少,在開花期和結莢期,豆莢螟和食心蟲有可能發生,一旦發生病蟲害,可用高效低毒農藥敵殺死進行防治。常見病害為立枯病、白粉病、銹病、病毒病。防治立枯病用50%多菌靈以種子量的0.5%~1.0%拌種;自粉病和銹病用25%粉銹寧2000倍液噴霧防治;病毒病用20%農用鏈霉素1000~2000倍液或20%病毒A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防治。菌核病的防治方法:防治菌核病的最基本的措施是合理輪作。與禾本科作物輪作倒茬,可顯著減少田間菌核的積累。加強田間管理。對發病的地塊進行深耕,將菌核深埋在土壤中,抑制菌核萌發,減少侵染來源;降低田間濕度;在封壟前即使中耕培土,破壞萌發的子囊盤;適當地控制氮肥量,增施鉀肥。病田收獲后,應將病殘體收集燒毀,消滅菌源。化學防治措施。病害發生后,結合氣候條件,加強病情調查,及時藥劑防治是生產上唯一有效的控制措施。菌核病病菌子囊盤發生期與開花期的重疊盛期是菌核病的防治適期。噴施50%速克或40%菌核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200倍液;可噴施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研究試驗表明,農利靈和速克靈防效最好,分別為93.4%和91.8%最佳噴藥時期為大豆開花接莢期。兩次噴藥效果明顯高于一次噴藥,兩種藥劑混用(農利靈+速克靈)防效明顯高于一種藥劑單用,撲海因和甲基托布津還有增產作用。
8 收獲
紅小豆上部和下部莢成熟不一致,上部成熟早,有條件人工充足的地方可以考慮人工摘莢。無條件人工短缺的地方在田間大多數植株上有2/3的莢果變黃時,及時人工收割,收割后在田間晾曬3天,待植株干后拉回立即脫粒,入庫保存待售。
(作者單位:157600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林口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