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鵬
小麥赤霉病是當前對小麥危害最為顯著的病害之一,是麥區重要病害問題,情況比較普遍,但是如果出現病情嚴重的問題,也將直接對小麥產量和質量造成影響。被危害的小麥穗部分通常會呈現粉紅色,所以也將其稱之為赤霉病。這種病癥是一種典型的真菌病害,通常發生在麥穗上,使得整個麥穗或是一部分麥穗出現腐爛的問題。特別是在多雨天氣下,病穗也很容易出現粉紅色霉狀物,這種問題的出現不僅會造成枯白穗,大大降低產量,同時病菌所釋放出的毒素也將對人體產生不利影響,最終甚至大大降低小麥實用價值。為此,本文將對河南省商城縣的小麥赤霉病問題進行研究,提出科學的防治手段,希望對小麥種植技術提升起到更大的幫助和積極影響。
1 癥狀特點
赤霉病主要會對麥穗的根部產生影響,但是在小麥的生長環節中,各個階段都可能受到影響,出現病癥的時候會在小穗和穎片上呈現中水漬狀褐斑,在苗期對麥苗進行侵染,最終導致腐爛,之后還將擴散到整個小穗中,對穗腐產生十分不利的影響,當空氣相對干燥的時候病部或是病部以上都可能出現枯死的問題,最終形成白穗。病癥后期的小麥底部還會初選粉紅色的膠質霉層,甚至會出現黑色顆粒。
2 主要的發病條件
一般情況下,小麥的赤霉病菌都會在作物殘體上進行季節的轉變,并且主要以菌絲體狀態進行越冬。第二年春天的時候,由于形成子囊炮子,所以在氣流的影響下很容易傳輸到小麥穗部,從凋萎的花藥著手,最終侵入小穗,小麥子不同的生育周期對于病菌的侵入難以程度也有著較大的差異性,經過實際 研究可以確定,在小麥的揚花期最容易感染疾病,抽穗期次之。通常情況下,赤霉病的發生和當地的氣候環境會有著較為密切的聯系。在小麥抽穗開花或是灌漿的時候,如果連續趕上陰雨天氣或是氣溫高、氣壓低的問題,就很容易引發赤霉病的發生。并且雨天越多,空氣的濕度就會越大,最終發病的程度也將更為嚴重。
3 發生規律
小麥的赤霉病主要是受到多種鐮刀菌侵染引起的疾病,病原物主要是玉蜀赤霉子囊菌亞門赤霉屬。這種病菌自身的治病能力就比較強,分布范圍也將相對比較廣泛,赤霉病原大量存在的背景下,小麥的抽穗揚花期如果遇到多天陰雨天氣,并且氣溫在15攝氏度以上,那么必然會以引發大規模的赤霉病。種子、土壤或是多種作物的根部更將成為病菌傳染源。春季氣溫7攝氏度以上,土壤含水量大于50%形成子囊殼,氣溫高于12攝氏度形成子囊孢子。在降雨或空氣潮濕的情況下,子囊孢子成熟并散落在花藥上,經花絲侵染小穗發病。遲熟、穎殼較厚、不耐肥的小麥品種通常病情會較重。同時田間病殘體菌如果數量比較大那么小麥的發病率也將大大提升。最后田間一些地勢低洼、排水不良,偏施氮肥和小麥種植密度大,田間存在明顯郁閉的情況發病后影響也相對更為嚴重。
4 對小麥赤霉病的防治對策
首先,對小麥種植過程中較為常見的病害進行防治,可以采用藥物治療的方式對病原發病的概率進行降低,藥劑防治手段對重病區的病蟲害防治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進行藥劑防治的過程中,一般會選擇較為高效的殺菌劑進行病癥的預防或治療,確保所采用藥物治療的藥效時間更為穩定。對于不同的病蟲害感染區,所要選擇噴灑的藥劑也要有所區別,比如在對赤霉病進行防治的過程中,就可以選擇質量分數為百分之七十的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75克左右,兌水45~50公斤,放在噴霧裝置中對小麥進行噴灑,此種手段可以對赤霉病的防治效果達到百分之九十以上。
在對小麥種植中病蟲害進行相應防治的過程中,我們需要進一步這對其實際病癥展開針對性治療,選擇更為恰當的方式,通過赤霉病的有效防治,進一步提升小麥種植的質量和產量。
其次,在對小麥赤霉病進行防治的環節中還要注意用藥量和用水量。要強化對農藥使用說明的掌握,正確使用農藥,包含準確計算用藥量和用水量。避免農藥用量不足達不到效果,超量用藥造成浪費、增加選擇壓力迅速增加病蟲害的抗藥性、環境污染等。但是在實驗環節中也都需要在科學指導下進行,一般用水量為小麥50公斤,但是廣大種植者為了自身便利性并沒有合理的用水,一是用水量小,二是噴片孔越來越大,導致農藥在田間分散性差、對靶標潤濕時機短、吸收時間短、降低靶標著藥機會,從而降低藥效。所以筆者認為常規工農16型手動或電動噴霧器,畝用水量15公斤比較合適,不低于10公斤,因此呼吁廠家和廣大種植人員盡量降低噴片噴孔,從而實現對霧化效果的全面提升,為提高效率可以探索更為合理和有效的對策。
再次,對澆水的時間也需要進行合理控制,防止出現在揚花期澆水的問題,避免出現對田間濕度的提升,最終出現患病問題。但是如果在揚花期中農田出現干旱問題也是降低產量的重要因素,所以就需要廣大種植人員對澆水時間進行合理安排與掌握。但是在此環節中一定要避免噴灌澆地的問題。
最后,在對赤霉病進行防治的環節中也是對其他病蟲害進行防治的重點環節,將殺菌劑、殺蟲劑和磷酸二氫鉀混合制劑進行病蟲害的防治,也是當前對多種病蟲害進行防治的重要手段。但是在此環節中的用藥量要避免過大,合理控制濃度,只有這樣才能更好的發揮其對病蟲害的防治作用。
綜上所述,小麥感染赤霉病會影響到小麥產量和品質。如果防治不當會造成小麥減產,嚴重的會造成絕收,而經過實際研究發現,小麥赤霉病屬于一項可防不可治的病癥,所以這也要求我們在今后的小麥種植工作中需要將預防為主,主動防御,如果在今后工作中仍然采用重治輕防的傳統做法必然將對不赤霉病的防控起到十分不利的影響。同時,對病害預防過程中用藥時期的選擇會直接影響著防效高低。總而言之,如果在小麥的生長環節中出現赤霉病不僅會大大降低產量,同時病菌所釋放出的毒素也將對人體產生不利影響,最終甚至大大降低小麥實用價值,因此希望本文的研究對小麥種植發展能起到更大的幫助。
(作者單位:465324河南省信陽市商城縣伏山鄉農業經濟發展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