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麗春
農機推廣在推動農業機械化與農機制造業的發展中發揮著橋梁與紐帶作用。農機推廣是實現農業機械化和農業現代化的重要環節,農業機械的新技術、新成果通過農機推廣被轉變為生產力,產生極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1 建立并完善領導機制
鄉鎮黨委、政府也要把農機推廣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段程,成立農機推廣領導機構,主要領導掛帥抓,分管領導具體抓。在實際工作中要統籌安排,制定規劃,保證經費對在農機推廣工作中成績突出的單位和個人,一方面鄉鎮政府和農機主管部門應給予重獎,并在生活待遇、干部提拔、職稱評聘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另一方面對農機推廣方面的先進典型,要及時給予精神鼓勵和進一步提高創造條件,鼓舞和教育廣大農機推廣工作者全身心地投入到本職工作。縣農機主管部門應充分發揮業務的職能,制定和建立一套分工明確、職責明確、務實高效的農機推廣工作的管理機制,健全有關法規制度,使農機推廣工作在規范化、法制化、科學化管理的導向下有效運行。
2 爭取有關部門加大對農機推廣投入的力度
要建立以政府為主導的多元化農機投入體系。在農機購置補貼、農用燃油補貼等方面對農機服務組織和農機大戶給予更大支持。要努力爭取各級農機購置補貼和項目資金,增加農機總量,優化農機裝備結構。要突出發展重點,統籌發展規劃,集中使用補貼資金。銀行、信用社等金融部門應積極給予信貸支持,優先向農機大戶、種植大戶和專業戶提供各種低息貸款;鼓勵農機大戶以及更多的農戶購買先進農機具,形成農民和集體投入為主體、社會資金為補充、政府資金為引導的多渠道、多元化的農機投入機制。同時,各級推廣部門要具備必要的辦公場所、試驗示范基地和為民服務的手段,以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機技術推廣的需要,逐步達到推廣技術規范化、示范帶動基地化、項目實施程序化、推廣手段現代化。
3 推進基層農機技術推廣體系改革
機構改革是一門比較艱難的系統工程,要提高對農機技術推廣工作重要性的認識,認真落實國家和省有關文件精神,真抓實干,從人財物上給予重視和支持,推進基層農機技術推廣體系改革和建設,使基層鄉鎮盡快設立專門的農機技術推廣機構,歸口縣級主管部門管理。地方各級黨委政府要進一步貫徹中央和國務院關于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的文件精神,加強對農機推廣工作的領導、重視和支持,并將農機化工作納入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每年應從財政中安排一定的資金作為推廣專項經費,以保證推廣工作的正常進行。
4 安排專項農機推廣經費
主要用于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的引進、試驗和示范適當增加培訓經費,專門用于科技人員的知識更新打造一支專業化、現代化的農機推廣隊伍。增加農機推廣系統投入資金中的比重,從而確保農機推廣部門更好地發揮職能作用。
5 組建較高業務素質的農機化技術推廣隊伍
培養和造就一支具有較高業務素質的基層農機化技術推廣隊伍,是當前農機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要加強專業技術人員合理配備,強化農機化技術推廣人員的技術培訓和知識更新;要加大基層農機培訓力度,加強鄉、村兩級農機科技隊伍的培訓工作,有計劃的組織學習新型農機知識,熟悉先進適用農業機械的結構、原理和性能,掌握試驗、示范操作、維修保養等技能,以便更好地教授農民、服務農民;加強對農機監理人員的培訓和隊伍建設,提高執法素質和監理水平,管理到位到邊,在保證農業機械以良好狀態投入作業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安全隱患,促進農業科技的推廣應用和農機化事業的健康發展。
6 加強農機與農藝的融合
在充分尊重農民意愿的前提下,通過政府引導,按照“明確所有權、穩定承包權、搞活使用權”和“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通過土地使用權的有償轉讓,采用土地股份合作制等多種形式,大力推進糧田適度規模經營。同時加強農田規劃,建設適合機械作業的高標準農田,搞好機耕道路配套工程,便于機械化作業,要逐步引導農民走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和集約化道路,解決大機器與小田塊的矛盾。同時,要把農機新技術、新機具的推廣應用與實施農業產業化和農業社會服務體系有機結合起來。尋求農機和農藝的最佳融合方式,全面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
7 結合農業主導產業 建立農機化示范園區
重點示范推廣促進現代農業發展的農機設備。以示范園區為依托,搞好試驗示范和推廣、培訓等工作,引導農業生產經營主題使用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
(作者單位:157000黑龍江省牡丹江市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