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巖麗

近年來,國家日趨重視環境保護問題,要求各個企業重視環境保護,為實現國家的可持續發展而努力。在畜禽養殖業方面,做好糞便的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對環境保護具有重要作用。豬類養殖是畜禽養殖業的主要內容之一,而豬的糞便治理和資源化利用一直都是重要的研究課題,多年來,各地農業局針對豬糞便的治理和資源化利用,提出了許多有效的措施,并結合實際養殖情況進行不斷的調整,提高豬糞便治理工作的效率和質量,加強豬糞便有效的資源化利用,注重畜禽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
1 豬糞便對環境的影響
豬糞便中的重金屬造成環境污染。隨著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場經濟對畜禽養殖業的需求越來越大,加快了畜禽養殖業的發展,也迫使飼料工業加快了發展的腳步。目前養殖業中使用的飼料里含有大量的銅、鐵、鋅等元素添加劑,而豬在食用這些飼料后,對飼料中的這些微量元素不會被全部吸收的,那么這些微量元素就會隨著糞便被排除體外,導致豬糞便中含有大量的這些微量元素。如果將豬糞便直接排入河道或者土壤中,會造成環境的嚴重污染。
在豬的排泄物當中具有較多的氮磷元素,我國許多養殖企業對排泄物中的氮磷元素沒有進行一個無害化的處理,將沒有經過無害化處理的糞便直接排放到水體中,影響了水質結構,造成水體富氧化,嚴重的還會污染到地下水資源,導致水資源失去使用功能,最終造成嚴重的環境破壞。
豬糞便中的臭氣污染。臭氣是空氣污染的重要污染源之一,是目前國家對空氣污染治理的重要內容,因為臭氣是一種具有揮發性的物質,會摻入到空氣當中,臭氣不僅會引起人畜眼睛上的病癥,還會造成呼吸道的不適,影響對畜禽的養殖和養殖者的正常生活。當臭氣達到一定的濃度時,還會引起人畜的中毒反應,甚至可能會導致人畜的死亡。
豬的排泄物中含有大量的病原菌,是造成土壤、大氣、農畜產品和水體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有害微生物和致病菌都是豬糞便中的有害病原菌物質,通過糞便的排放而污染水體等,糞便中還具有許多的寄生蟲和寄生蟲卵,這些有害的病原菌物質,隨著糞便的直接排放,影響養殖場周邊的環境,嚴重的會傳染疾病,影響養殖場周圍居民的正常生活,甚至會降低周圍居民的生活質量。
藥物污染。藥物的污染在畜牧業的養殖上甚至是社會上都沒有引起較大的關注,致使藥物污染在畜牧業污染中具有一定的隱蔽性,忽略了藥物污染的危害。抗生素的濫用是藥物污染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豬肉、肝臟的食用有一定的健康危害。另外,藥物污染還包括激素等藥物的污染,激素在飼料中的應用,增加了污染的風險,引起自然環境中的不良反應,造成環境的破壞。
2 豬糞便治理及其資源化利用的措施
目前,在泰寧縣,多數生豬養殖場的改革和改造采用的是“豬-沼-林(草、茶、果)”的生態型零排放模式,這樣的養殖模式可以將豬糞便有效的利用到種植業上,實現資源的有效化利用。豬糞便是農作物的優質肥料,將豬糞便灌溉于農作物上,為農作物提供營養成份,可以提高農作物的收成和質量,實現豬糞便的有效治理。這種將豬糞便還田的模式,不需要較大的投資,并且具有操作簡單等特點,在推廣具有較高的實際應用價值。但是在還田之前需要進過豬糞便的無害化處理,減少糞便中的水含量,提高豬糞便的使用率,加強“豬-沼-林(草、茶、果)”模式的實際應用價值。
根據泰寧縣畜牧養殖業的發展需要,縣農業局協同環保局等有關部分根據目前的發展狀況,聯合制定最新的《畜牧糞污資源化利用實施方案(2018~2020年)》。支持糞便處理配套管網和儲糞(液)的建設,并給予一定的建設扶持,解決糞便肥料化利用的“最后一公里”問題,促進畜牧糞污資源化利用的具體實施,提高豬糞便的治理和資源利用,實現生豬養殖業的良性發展,保護自然環境。
豬糞便中含水量較高,其治理難度較大,在其資源化利用中,“污水肥料化”模式的應用,可以有效的解決治理難度大的問題,這種模式在今后的發展中值得被推廣。另外污水達標排放和生物發酵床零排放的污染治理模式,在實踐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也應該被重點推廣。污水的處理可以通過沼氣厭氧發酵進行,通過這樣的處理之后,將其應用到農田的施肥作業和灌溉作業中,實現肥水的資源化利用,并且加強肥水輸送和配比相關設施的配套建設,實行肥水一體化施用,提高肥水的利用率。對于有一定養殖規模和能力的生豬養殖場實行生物發酵床零排放模式,而某些不具備糞便還田能力的養殖場,提高污水達標排放模式,在糞便固液分離后進行厭氧、好氧深度處理,經過處理后達標排放或者消毒回用。
豬糞便在經過處理可以實現有效的資源化利用,豬糞便的隨意排放會對環境造成不利的影響,在提倡發展畜牧養殖業的同時,應該重視對環境的保護,加強豬糞便的治理和資源化利用建設,實現生豬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單位:354400福建省三明市泰寧縣農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