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衍臣
摘要:我國中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主要以歌唱為主,中小學課堂音樂創造練習依然沒有受到教師重視。未來社會需要多方面的人才,需要創新型人才,創新型教育是中小學音樂課堂教育的未來發展趨勢。新課標提出了中小學創新型教育的理念,旨在推動兒童創造性思維的提升。中小學階段是一個人思維習慣形成的關鍵時期,探索音樂創造練習方法對于培養中小學生的思考習慣是具有重大意義的。
關鍵詞:音樂;教育;游戲
我國中小學音樂課堂教學主要以歌唱為主,中小學課堂音樂創造練習依然沒有受到教師重視。未來社會需要多方面的人才,需要創新型人才,創新型教育是中小學音樂課堂教育的未來發展趨勢。新課標提出了中小學創新型教育的理念,旨在推動兒童創造性思維的提升。中小學階段是一個人思維習慣形成的關鍵時期,探索音樂創造練習方法對于培養中小學生的思考習慣是具有重大意義的。
1.中國農村中小學音樂教育教學現狀
我國村鎮中小學音樂教育還相對來說比較落后,特別是一些比較落后的山村,音樂課都轉化成勞動課了。畢竟按照生活的狀況,對音樂教學的認識還不夠深入等原因,使得音樂教育不被重視[1]。
1.1音樂教師及家長的思想認識模糊
有的教師認為音樂課毫無用處,認為浪費時間,而家長們覺得音樂課是在“玩物尚志”,耽誤孩子的學習時間。其實在很多大中城市的中小校學里,都創建了音樂教學實驗班,經驗表明,有音樂特長并能很好展現的學生的創造能力都非常強,而且學習成績比較出眾,比普通班級高得多[2]。因此音樂教師的道德修養需要提高,家長對于音樂的認識需要前衛,要徹底的在家長的角度入手培養孩子的音樂才能。
1.2師資力量薄弱
如果想加強孩子的音樂教程修養,首先要加強音樂教師隊伍,這是學校全面提高教學素質的根本保證。據調查,我國農村中小學大概有90多萬所,而其中的音樂教師人數不到10萬人。如果按每個學校配備1名專業音樂教師,以目前我國高等音樂院校的師資培訓能力,還需要半個世紀的培養才能滿足這一個要求。我國的音樂教學師資力量相當薄弱。
1.3教學條件落后
教學設備、用具(器材)是學校教學工作正常開展的重要物質保障。但是我國現狀顯示音樂教育在農村小學的教學中并沒有引起重視,而且音樂教學硬件建設也很差。而在一些貧困山區,電視機、錄音機、風琴,就是連像樣一些的課桌椅都是問題,師資力量以及信息的閉塞等這種狀況都是普遍存在的[3]。
1.4學生喜愛音樂,感知能力低下
中小學開設音樂課的目標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即“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很多學生喜歡音樂課,但對音樂知識卻并不了解,這就說明了農村小學音樂教師的落后,教學效果與目標要求相差很遠,因此讓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低下。只有提高了學生的感知能力,他們對于音樂的愛好才會更好地發展起來[4]。
2.改變農村音樂教學的措施
2.1 創設有趣的音樂學習情境
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有趣的音樂情境展開教學。首先,教師創設音樂教學的物質情境。教師在課堂上詢問學生音樂包含哪些內容,然后和學生一起營造音樂課堂的教學氛圍。在學生之間開展剪紙活動,剪出不同的音樂符號,并把這些符號張貼在墻壁上。教師和學生共同豐富音樂課堂的教學氛圍,使學生每次進入教室都如同進入了一個音樂的世界,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保持身心愉快,充滿興趣。其次,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與歌曲相關的情境。以《找春天》的學習為例,在課堂開始時教師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與春天相關的圖片和視頻,并把學生帶出教室來到校園中,讓學生尋找春天的蹤跡,把學生尋找到的春天的蹤跡拍下來,在課堂上利用學生親自拍攝的圖片,創設情境,在展示圖片的同時播放歌曲《找春天》,讓學生自然地記住歌曲中的內容,學會歌曲的演唱。
2.2 適當地引入流行音樂,豐富課堂的教學內容
學生對流行音樂是非常感興趣的,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地引入一些流行音樂,既能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又能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以《古詩新唱》部分內容的學習為例,本部分的歌曲都是改編古詩中的內容或是把古詩配上樂曲演唱出來。現在社會上出版發行了很多與古詩內容相關的歌曲,學習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引進相關的歌曲。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引入歌曲《但愿人長久》,這首歌曲源自于蘇軾的詞《水調歌頭》,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分別播放這首詞的朗誦版和這首歌曲的演唱版,讓學生獲得良好的美的感受,自然地跟隨歌曲演唱,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教學內容適當地引入相關的流行音樂,提高學生對流行音樂的鑒賞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5]。
2.3 利用故事和游戲的方式展開教學
音樂課堂的教學方式是非常多樣的,基于小學生的學習特點,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利用故事和游戲等學生感興趣的方式展開教學。以《在動物園里》的學習為例,歌曲中出現了許多動物,在學習這首歌曲前,教師可以在學生間開展動物的模仿游戲。教師把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通過引入競爭機制激發學生的勝負欲。教師在課堂上播放歌曲,學生通過聽歌曲判斷歌曲中包含著哪些動物,然后將這些動物的特征模仿出來。播放完一次歌曲后,最先舉手的小組進行表演,重復地播放歌曲,直到有小組將歌曲中的所有動物都模仿出來。通過開展模仿動物的游戲,重復地播放歌曲,讓學生在重復聽和表演的過程中加深記憶,自然地跟唱。
3.結束語
總而言之,新課程的改革對小學音樂教學課堂有幫助,要積極的把新課程的新目標運用到教學課堂中來,讓自己的教學目標符合學生的發展、重點突出音樂藝術的特點,使音樂的發展更上一個臺階。
參考文獻:
[1]王耀華.中小學音樂教育發展與高師音樂教育改革[J].音樂研究,2002(1):15-22.
[2]韓曉明.在小學音樂教育中對學生進行實踐與創新能力的培養[J].科教導刊,2016(3x):136-137.
[3]馬超.對農村小學音樂教育現狀的幾點思考[J].教育,2016(12):00011-00011.
[4]李梅.關于小學音樂教育現狀的思考[J].學周刊,2016(9):106-106.
[5]劉琳.音樂游戲在小學音樂教育中的作用與實踐[J].祖國,2017(24):268-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