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健 權樂


摘要:在機動車注冊登記的過程之中,必須要在機動車查驗中做好機動車真偽甄別工作,只有這樣才可以有效打擊非法車輛,保護消費者的權益。在文中就如何在機動車查驗過程中甄別真偽進行了探討,以期可以為機動車登記工作的開展提供有力支持。
關鍵詞:機動車;機動車查驗;真偽
機動車注冊登記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車輛查驗。機動車查驗是確認車輛唯一性、合法性、安全性的一個重要環節。群眾辦理登記業務時,查驗員會審查相關資料憑證,確認機動車。如何增強工作能力,提高查驗水平,打擊非法車輛,下面結合實例談一下查驗工作中應該重點關注的事項,供大家參考。
首先,在資料審查時,重點是機動車整車出廠合格證明。這是車輛制造企業在車輛制造完畢、檢驗合格后隨車配發的機動車出廠合格證明,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機動車合格證。
目前車輛購買方式靈活多樣,如果不是通過正規銷售渠道購買車輛,就可能存在風險。制售假人員通過各種渠道低價位宣傳銷售車輛吸引消費者,比如通過微信、網上交易等方式購買車輛,利用消費者對車輛、機動車合格證等資料識別能力不足從而欺騙消費者,導致可能購買了報廢拼裝、盜搶騙等非法車輛,通過偽造機動車合格證進行搶注,使正常銷售的車輛無法辦理注冊登記,給消費者造成經濟損失。(見圖1)
如果從機動車合格證外觀來看,幾乎和真的合格證沒有區別,查驗員在現場查驗車輛時只看一張機動車合格證就更不容易區分真假。特別是針對機動車合格證的圖案外觀樣式、顏色、防偽標識,裝配廠代碼等,進行偽造編造,仿真程度非常高。這就要求查驗員認真學習熟練掌握GB7258、GB16735、《機動車登記規定》等一些標準規定以及查驗工作規范。特別是機動車合格證的外觀圖案樣式,要經常及時仔細與車輛公告進行比對,銘記于心,便于在新車注冊登記時快速準確審查機動車合格證,避免出現失誤。(見圖2)
其次要運用專業知識審查車輛合格證上的車架號號碼排列組合。查驗員不能只是比對合格證上的車架號號碼與實車打刻的車架號號碼一致,就認為合格。簡單來講,需要核實裝配廠代碼和年份代碼是否符合國家相關標準。車架號的第十位、第十一位分別是年份代碼和裝配廠代碼。年份代碼:一般標識為車輛的實際制造、出廠當年的歷法年份,是識別車輛的重要標識;個別情況下是制造廠確定的車型年份。我國于2004年執行的GB16735-2004對于車型年份的解釋:車型年份(Model Year)是由車輛制造廠為某個單獨車型指定的年份,可以不考慮車輛實際制造的歷法年份即不一定是實際生產的年份,只要實際周期不超過兩個歷法年。上圖該車車輛合格證顯示是17年上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上海的廠家生產的轎車。但是,合格證上車架號第十一位的裝配廠代碼是“N”,這與上海的廠家的裝配廠代碼應該是“2”不符,并且車架號第十位的年份代碼是“E”,表示14年生產或者14款,與合格證上注明的生產日期17年所對應的年份代碼應該是“H”也不符,而且還超過了兩個歷法年。所以即使機動車合格證上的車架號號碼與實車打刻的車架號號碼一致,也應該初步判定這個機動車合格證涉嫌偽造,需要暫扣車輛,進入嫌疑調查程序。
還有就是對車輛進行實車查驗。從車輛上打刻車架號號碼、發動機號碼的部位以及打刻的車架號號碼、發動機號碼的字體樣式來對車輛的唯一性進行確認。因為制售假者會專門針對車輛打刻車架號號碼、發動機號碼的部位進行打磨后重新打刻車架號號碼、發動機號碼或者焊接鑿改處理。這與國家規定不符。依據GB7258-2017《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中4.1.3的規定要求,打刻車架號號碼的部件不應采用打磨、挖補、墊片、鑿改、重新涂漆(設計和制造上為保護打刻的車輛識別代號而采取涂漆工藝的情形除外)等方式處理。車架號號碼一經打刻不應更改、變動,但按GB16735的規定重新標示或變更的除外。
打刻車架號部位周圍有明顯有打磨痕跡,致使原廠鉚釘幾乎已經被打磨平。查驗工作中發現打刻車架號的部位存在打磨、焊接以及車架號號碼、發動機號碼與原廠實車打刻的車架號號碼、發動機號碼字體有差異,就要更加細致重點查驗車輛。這就要求積累有相對較高的實際工作經驗,才能發現問題。針對上圖發現打刻車架號部位異常后,進入嫌疑調查,通過對車架號部位進行顯影處理,結果發現該車打刻車架號的部位已經至少有3次打磨后重新打刻車架號號碼的痕跡,我們可以清楚看見有兩層數字疊加在一起,最左端還有幾個“米”字符的打磨痕跡。因此,該車屬于嫌疑車輛,進入了嫌疑調查程序,繼續進行后續調查處理。
當然,還有很多種方法進行車輛查驗以及合格證等資料的識別,比如通過使用OBD、金屬探傷儀、365紫光燈等設備對車輛以及機動車合格證的熒光防偽標識進行查驗辨別。查驗員要具有豐富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實際工作經驗,善于利用高科技手段增強打擊造假的能力,維護正常的社會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