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娃
我開始相信,因為一段機緣或是一句話或是某一個動作,便會改變你的生活軌跡。
我身邊的同學朋友一直不確定,我,一個學化學的理科生,在生命走進中年的時候,開始了寫作,一點一點堅持了10多年,連我也不相信。但,一張張稿費單證明我的文字變成鉛字的時候,我開始重新審視這么多年,堅持的事情,于我有多大的改變。
在我的改變中,《鹿鳴》是繞不開的,與《鹿鳴》的編輯老師更是有著一份密切。
記得第一次在《鹿鳴》上發表文章,是5年前的《香氣迷人》?!堵锅Q》走的是主題路線,扶植本土新人的路線。一直以來,我都是一些豆腐塊的文章,發表在單位的小報上,文字沒有突破1000字。機緣巧合的是,當時我在單位的政工部幫忙,整理編輯單位的文學作品,準備出一本專輯。我的老師,建議我也出一本自己的文學作品集。當時,我根本沒有信心,覺著自己與出書差距之遠,甚而是不敢想的。但,我還是收集了自己的作品,忐忑地交了初稿,意外的是出版社竟然通過了。2011年12月,我的散文集《陽光下的蘇魯錠》出版了。
因這本散文集,我的文字開始變得“膽大”起來?!堵锅Q》作為本土乃至全國有影響力的刊物,一直以來我都是遠觀的。記得《鹿鳴》2013年第四期的主題是關于平房的記憶。平房于我是熟悉的,是我們這一代人的童年。我寫了一個2000字的稿子,投給了《鹿鳴》。沒有想到我寫的第一篇雜志稿,順利通過了審核,刊發了。我的心情有了從來沒有過的愉悅,像是陽光照亮了心房,流淌著芳香。
之后,因文字我開始接觸圈內的朋友,自然認識了《鹿鳴》編輯部的老師。他們對作品的態度對作者的尊重,拓寬了我的文學視野。在《鹿鳴》的微信平臺上,編輯部會固定推送全國知名作家的作品,內容涵蓋小說散文詩歌。我從平臺上閱讀了當前散文實力派作家,楊獻平、指尖、王選、王愛、端木賜、李亞強等年輕人的作品,結識了本土寫散文詩歌的文友。在他們的觸動下,我的作品開始有了思考。陸續寫出了《回家的路》《回到鄂托克》《原色烏審旗》《六月的烏審——一個讓時光扎根的地方》,作品發表在《脊梁》《草原》。《中國作家網》轉發了2017年第四期首發在《鹿鳴》的《原色烏審旗》?!堵锅Q》的編輯老師鼓勵本土的作家往外走,而且經常向省外的刊物推薦本土的作品。在《鹿鳴》的推薦下我的作品走到了《延河》《六盤山》。2015年6月參加了《鹿鳴》組織的石拐文學筆會。在與文學前輩們面對面的交流中,文學之門一點一點打開,文學素養有了一個質的提升?!队鲆娢淖帧穮⒃u了《鹿鳴》2015年度散文獎初選提名,雖說沒有評上,但《鹿鳴》又一次給了我信心。
我的一位魯院同學,有一天和我微信交流,說《鹿鳴》在全國很有影響力,她想在《鹿鳴》上發文章。但顧慮的是,擔心《鹿鳴》最愛人情稿。我非常自信地和她說:“這個你大可放心?!堵锅Q》是一個只認作品的雜志,只要你的稿子好?!碑敃r她聽了非常高興,說:“那我就放心了?!彼臀乙恕堵锅Q》的投稿郵箱和每一期的主題。后來,成為好朋友的文友,也談起投稿的事情,竟然有好多人都是《鹿鳴》的自然投稿人,被編輯老師發現后,和《鹿鳴》熟知的。如今,從《鹿鳴》走出來的作者,許多活躍在全國的文學園地,在各大文學獎項中,不乏看到他們的身影。在剛剛結束的內蒙古首屆農牧民詩歌大獎賽中,《鹿鳴》的3個作者獲得了一個二等獎二個三等獎的好成績。
很欣慰的是,《鹿鳴》的編輯特別為作者著想。有一次,編輯老師和我約微信平臺的稿件,恰逢我剛寫出來一組關于黃河的散文詩,我和編輯老師說,可以發這組嗎?編輯老師說:“您創作出來的文字不容易。我們的平臺暫時沒有稿費,您可以發一篇在雜志上發表過的。新寫出來的,最好投在有稿費的地方。”當時,我聽了特別感動,聽從了編輯老師的建議,一段時間后,我的散文詩首發在了別的平臺。
我的另一位文友,也遇到了這樣的事情。當時他的稿子,計劃給《鹿鳴》,但是另外一家雜志,屬于國家級的刊物,也和他約稿,這位文友很為難?!堵锅Q》編輯的老師知道了,說:“能上國家級刊物太好了,我們支持?!?/p>
如今,《鹿鳴》即將60華誕,編發了500期文學作品,它的作者遍布全國各個省市?!堵锅Q》的每一任編輯老師,不僅僅是嚴謹的編輯,恪守著職業道德,而且還是創作者,帶動鼓勵著本土作者,不斷地創作出好的作品。前任編輯許淇老師的散文詩,在全國享有聲譽。他送我的散文詩集《遼闊》,開啟了我創作散文詩的熱情,作品走到了《散文詩》《中國散文詩研究中心》《我們》。馬寶山老師的小小說,榮獲了全國金麻雀獎,滿頭銀發的他,至今筆耕不輟?,F任編輯馬端剛老師的詩歌,影響著眾多文學愛好者,他的創作勢頭對文字的尊敬以及對文學作品獨到的見解,讓文字有了新的生命。70后的唐月、王鵬飛;80后的王維、李亞強;90后的端木賜、于學濤……已然成為這塊文學土壤的中堅力量,散發著蓬勃的激情。
驕傲的是,我成為了這片土壤中的一粒種。它用四月的等待,給予了我足夠的寬容,沒有附加的符號,沒有圈定的模式,沒有焦躁的姿態,只有水到渠成的努力。
就如三毛所說:“我們不嫁給燈,我們嫁給生命。” 其實,這也是《鹿鳴》給予我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