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麗華
【摘 要】目的:研究系統中醫康復護理對早期中風偏癱患者肢體功能恢復的影響。方法:在2016年11月-2017年11月選擇88例到院就診的早期中風偏癱患者,隨機分組后得到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4例患者。常規治療后,對照組患者行基礎護理,觀察組患者應用系統中醫康復護理。比較兩組患者FMA、MBI評分。結果:護理前,兩組患者FMA、MBI評分沒有顯著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82.4±13.5)分的FMA評分和(81.9±13.4)分的MBI評分,均比對照組患者高(P<0.05)。結論:早期中風偏癱患者,采用系統中醫護理方法,可促進患者肢體功能恢復,提高患者生活能力,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關鍵詞】系統中醫康復護理;早期中風偏癱;肢體功能恢復
【中圖分類號】R365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0-089-01
從中醫上來看,中風一般包括內風和外風,而現代提到的中風,通常說的都是內風。中風也叫做腦卒中、類中風,是一種常見的腦血管疾病,主要由于血溢于腦、腦脈痹阻、氣血逆亂造成,患者主要癥狀包括半身不遂、言語不利、口舌歪斜、肢體麻木、不省人事、突然昏倒等。此類疾病起病急驟、進展迅速,但康復速度較慢,有較高的復發率、致殘率、致死率,患者通常合并偏癱癥狀,日常生后及健康安全都受到較大的威脅。由于該病病程較長,因此護理十分重要,基于此,本文在2016年11月-2017年11月選擇88例到院就診的早期中風偏癱患者,研究了系統中醫康復護理對早期中風偏癱患者肢體功能恢復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2016年11月-2017年11月選擇88例到院就診的早期中風偏癱患者,隨機分組后得到對照組和觀察組,其中對照組有44例患者,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8例,年齡在44-82歲,平均年齡為(59.8±3.6)歲;觀察組有44例患者,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6例,年齡在46-83歲,平均年齡為(59.9±3.8)歲。納入標準:均符合中風偏癱的診斷標準,均為首次發病,病程時間均不足1個月,對本研究知情同意,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合并其它重要臟器功能不全,有智力、認知、精神、溝通等方面的障礙。在性別、年齡、病程上,所有患者都沒有明顯差異(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方法,按照神經內科標準護理流程,基于基礎護理。
1.2.2 觀察組 觀察組患者采用系統中醫康復護理方法,①加強日常生活護理,做好口腔、會陰、皮膚護理,定時翻身,勤更換床單被褥,加設床邊護欄和走廊扶手。保持病房整潔安靜,減少不必要的噪音。根據中醫理念,對于陰虛風動患者,定時病房通風,但避免冷風直吹;對于肝陽暴亢患者注意保持清新的空氣;對于多汗患者,提高更換衣被的頻率;對于氣虛血瘀患者,注意室內保暖,避免吹風。②中醫情志護理,患者由于中風偏癱出現的負面情緒,護理人員和患者主動溝通,了解患者內心的問題和疑慮并有效排解。幫助患者調節情志,減輕心理壓力,避免負性情緒對生理的影響[1]。③中醫食補,中風偏癱一般以氣血虧虛為主,日常飲食注意補血益氣,可選黃芪、山藥等制作藥膳食用。飲食注意低鹽低脂,便秘患者注意補充維生素、粗纖維,陰虛患者多食用綠豆、小米,陽虛患者多食用麥面、胡蘿卜,痰多患者多食用蘿卜、絲瓜,肝陽上亢患者多食用水果蔬菜。④中醫康復,持之以恒、循序漸進的康復訓練,從被動運動發展到主動運動,注意運動適量。采取中醫針灸,區涌泉、血海、肩前、足三里等穴位,每日1次;采取中醫按摩,區太沖、解溪、合谷、曲池、肩前、手三里、足三里、血海等穴位按摩。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FMA(運動功能評分法)、MBI(Barthel指數)評分,分數越高,說明恢復越好。
1.4 統計學處理 研究得出數據通過SPSS19.0軟件統計處理,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量資料,以t檢驗,P<0.05說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護理前,兩組患者FMA、MBI評分沒有顯著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82.4±13.5)分的FMA評分和(81.9±13.4)分的MBI評分,均比對照組患者高(P<0.05)。
3 討論
中風屬于局部神經功能缺失的疾病,在中老年群體中有較高的發病率。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急性期中風患者死亡率顯著降低,但是致殘率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大多數中風患者,都合并偏癱的癥狀,出現不同程度肢體功能障礙,自理能力和勞動能力喪失。有研究表明,對于早期中風偏癱患者,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加強功能鍛練,能夠使致殘率下降,康復速度和康復效果都更理想。中醫對于中風偏癱研究比較深入,認為中風和情志不調、飲食不節勞逸失度等因素都有關系,由于臟腑陰陽失調,發生氣血逆亂,進而在腦部發病,對腎、脾、肝、心等臟器造成影響。中風偏癱患者護理十分重要,采用中醫整體護理、辨證施治的原則,為患者提供系統中醫康復護理,對患者肢體功能恢復有著積極的意義。采取中醫特色針灸、按摩的護理方法,使患者靜脈疏通、活血散瘀、血管阻力降低、血流速度加快,舒經活絡、氣血調暢、陰陽平衡調節、血液循環改善,進而緩解癥狀[2]。在此基礎上,加強生活護理、中醫情志護理、中醫食補等護理方法,全面調節患者的身心狀態,讓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態,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促進身體機能恢復,對患肢功能恢復很有幫助。
綜上所述,早期中風偏癱患者,采用系統中醫護理方法,可促進患者肢體功能恢復,提高患者生活能力,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參考文獻
[1] 權繼俠,董秋菊.中醫護理干預對早期中風偏癱患者肢體功能康復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2016,2(4):51-54.
[2] 林英.中醫康復護理對早期中風偏癱患者神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分析[J].醫學信息,2016,29(26):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