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立娟
【摘 要】目的:研究綜合護理對下肢深靜脈血栓濾網置入及溶栓術后患者的作用。方法:觀察120例下肢深靜脈血栓濾網置入及溶栓術后患者護理的療效。結果:護理后,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3.33%,低于對照組2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綜合護理是一種科學的手段,能提高下肢深靜脈血栓濾網置入及溶栓術后患者治療安全性,減少并發癥,有利于康復。
【關鍵詞】下肢深靜脈血栓;濾網置入;溶栓術;綜合護理
【中圖分類號】R969.4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0-101-02
下肢深靜脈血栓(DVT)是近年臨床常報道的外科手術并發癥[1],若不及時處理,可致患肢完全或部分功能喪失而截肢,增加肺栓塞發生的危險。筆者為分析綜合護理價值,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方法與病例選擇 擬定此研究于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進行,以規定研究時段內收治的120例下肢深靜脈血栓濾網置入及溶栓術后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均分對照組與觀察組,各60例。此次研究經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且所有患者家屬均知情同意。
經年齡統計、病程統計:觀察組年齡平均(40.3±3.5)歲,病程平均(1.03±0.15)年,男女比例1:1;對照組年齡平均(41.5±4.2)歲,病程平均(1.37±0.25)年,男女比例1:1。兩組一般情況無統計學意義,P > 0.05。納入[2]所有肢深靜脈血栓濾網置入及溶栓術后患者。排除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患者,排除凝血功能障礙患者。
1.2 護理方法 為緩解患者的心理焦慮,兩組患者均在術前進行心理干預,讓患者了解濾器的相關知識,及以后可能出現的并發癥,消除緊張情緒,積極應對治療,術前做好血常規檢測,并且術區常規備皮。
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綜合護理:(1)術后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監測,保證心率、血壓、體溫等正常,如果體溫過高要及時降溫,避免影響后續的溶栓治療;(2)導管灌注溶栓酶過程中藥控制好輸液泵的速度,并且要保證用藥量準確,避免引起大量出血;(3)對患者的穿刺點進行包扎,并且注意觀察是否出現血腫、出血等現象,穿刺患肢采用伸直位,以便于穿刺點收縮與閉合,保證血液通暢,并堅持每天更換敷料,避免穿刺點感染;(4)溶栓后,將患肢抬高20-30度,促進血液回流,減輕患肢腫脹。
1.3 護理評價 在軀體功能、心理、社會及生理方面評估患者的生活質量,SF-36評分越高生活質量越高。觀察護理后是否出現紫紺、胸悶及呼吸困難、牙齦出血癥狀,比較發生率。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分析用SPSS18.0系統;計量(x±s),t檢驗;計數(n,%),X2檢驗;P<0.05指有差異,符合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并發癥情況護理后,兩組共出現14例并發癥,其中觀察組2例,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下肢深靜脈血栓主要是血液在下肢深靜脈中不正常凝結后產生的血管疾病,據權威數據顯示,其每年的病發率高達3%[3]。患者多表現為下肢腫脹、靜脈血液回流受阻、疼痛以及功能障礙等,嚴重的患者會出現生命危險,比較常見的是肺栓塞。因此,要對DVT患者進行及時有效的診斷與治療,目前,臨床上主要對患者進行下肢深靜脈血栓濾網置入及溶栓術治療,但患者會由于各種原因出現系列的并發癥,威脅生命安全。何秀芳等[4]在研究中指出,給予下肢深靜脈血栓濾網置入及溶栓術患者以綜合護理后,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降低至5%左右。筆者為進一步分析其效果,結果顯示:護理后,兩組共出現14例并發癥,其中觀察組2例,1例為胸悶,1例為牙齦出血,發生率3.33%高于對照組的20%,這與何秀芳等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證明此次研究可信度高,說明綜合護理確實能避免下肢深靜脈血栓濾網置入及溶栓術患者出現并發癥。本次研究由于選取的樣本數較少,部分數據可能存在誤差,希望在以后的研究中不斷改進,為臨床研究提供參考。
綜上所述,綜合護理應用于下肢深靜脈血栓濾網置入及溶栓術患者具有交稿的安全性,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黃小麗,熊艷芬.腔靜脈濾器植入行導管溶栓術治療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病患的護理對策[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71):253.
[2] 施正琴.急性下肢深靜脈血栓導管溶栓術聯合下腔靜脈濾器植入53例護理[J].中國鄉村醫藥,2016,23(07):82-83.
[3] 平興艷,陳天進.下肢深靜脈血栓濾網置入術后及溶栓治療的護理觀察[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6,4(08):143-144.
[4] 何秀芳,閻成美,林瑞嬌,夏印.下肢深靜脈血栓行下腔靜脈濾器置入加置管藥物溶栓術護理[J].中國實用醫藥,2013,8(01):198-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