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巖玲
【摘 要】目的:探討心理護理在焦慮癥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價值。方法:抽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間收治的96例焦慮癥患者為研究對象,以護理方式為分組依據將入組患者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給予觀察組患者心理干預,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結果:對照組和觀察組護理滿意度分別為72.9%和93.8%,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護理前焦慮情緒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比較兩組護理后心理狀態和治療時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給予焦慮癥患者心理干預,既可提高護理滿意度,又可緩解負面情緒,縮短治療時間,推廣應用價值明顯。
【關鍵詞】心理護理;焦慮癥;護理滿意度;治療時間
【中圖分類號】R249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0-110-02
焦慮癥是最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之一,可分為慢性焦慮和急性焦慮兩種類型,主要表現為莫名的緊張、擔心、坐臥不安,同時伴隨心悸、出汗、尿頻等植物神經功能失調癥狀,持續時間在幾分鐘到幾小時不等,對患者正常工作生活和社會交往存在嚴重影響[1]。為探討合理有效的護理方式,我院抽取收治的部分焦慮癥患者予以心理干預,效果明顯,具體內容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抽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96例焦慮癥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護理方式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8例。對照組男26例,女22例,年齡在20-7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9.2±1.5)歲,病程0.7-11.2年,平均(7.8±0.6)年;觀察組男23例,女25例,年齡在18-70歲之間,平均(48.9±1.6)年,病程0.8-11.5年,平均(8.0±0.5)年。對兩組性別、年齡、病程進行比較,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式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心理護理,具體措施為:
1.2.1 認知護理 護理人員應與患者展開積極主動的溝通交流,了解患者心理狀態,關注患者情緒變化,從中找出患者出現焦慮情緒的原因,在此基礎上給予針對性疏導干預措施;其次應及時疏導患者思維模式,促使患者從其他角度思考問題;同時幫助患者養成良好認知,鼓勵患者在護理治療過程中主動講出內心感受。
1.2.2 放松護理 在關注患者情緒變化的同時,護理人員應采取適當措施幫助患者緩解肌肉緊張感,降低自主神經興奮程度,緩解患者焦慮感。此時護理人員應為患者提供舒適的病房環境,使患者在護理治療過程中獲得輕松愉悅感;以患者性格特點和興趣愛好為依據,幫助患者尋找釋放壓力的正確途徑,如看電視、聽音樂等,幫助患者緊張情緒得到放松。
1.3 觀察指標[2] 參照我院自行設計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判定兩組護理滿意度,滿分為100分,非常滿意:81-100分,基本滿意:60-80分,不滿意:0-59分。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率+基本滿意率。患者心理狀態參照zung氏焦慮自評量表(SAS)判定,分數越高,表明患者焦慮情緒越明顯;另比較兩組治療時間。
1.4 統計學方法 文中數據用軟件SPSS 21.0統計處理文中數據,護理滿意度用百分數(%)表示,x2檢驗,護理前后SDS評分和兩組治療時間用x±s表示,t檢驗,當P<0.05時表明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護理滿意度對比結果 對照組護理滿意度為72.9%,與觀察組的73.8%相比,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2.2 兩組護理前后SAS評分治療時間比較結果 對照組和觀察組護理前SAS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后焦慮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比例兩組患者治療時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2所示。
3 討論
焦慮癥臨床常見的疾病類型,主要特征表現為焦慮情緒體現,與正常焦慮情緒存在明顯差別,焦慮嚴重性與客觀現實嚴重不符合,持續時間過長,以緊張、心肌、坐臥不安、手抖等癥狀表現,阻礙患者正常工作與生活。目前臨床尚未明確焦慮癥發生機制,普遍認為與患者自身性格特點,行為認知、遺傳因素、不良生活事件和軀體疾病存在關系,目前臨床多采用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進行該疾病的救治。前者需結合患者病情、身體狀況、家庭條件等情況多方面考慮,一般用藥時間應在1年以上,同時應在醫囑下調整用藥量;在治療過程中應隨時與醫生保持聯系,及時處理解決異常情況,常用的抗焦慮藥物包括安定類藥物、抗抑郁藥等,也可采用長短效藥物聯合服用的方式。
心理護理是指護理人員通過與患者展開積極主動的溝通交流,合理運用科學規范的護理知識和心理學知識,促進良好醫患關系的建立,全面了解患者心理狀態和認知行為,幫助患者改變不合理的行為習慣[3]。對焦慮癥患者實施心理護理,有利于調整患者負面情緒,促使患者以積極樂觀的心態應對治療,促進護理治療工作順利開展,緩解患者焦慮癥狀。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對照組護理滿意度為72.9%,與觀察組的93.8%相比,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護理前SAS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比較兩組護理后焦慮評分和治療時間,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表明心理護理在焦慮癥患者中應用價值明顯。
綜上所述,給予焦慮癥患者心理護理可明顯提高護理滿意度,緩解焦慮情緒,縮短治療時間,推廣應用價值明顯。
參考文獻
[1] 曾家副, 唐力, 陳顯源,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焦慮癥因素分析與治療進展[J]. 實用臨床醫學, 2016, 17(3):98-100.
[2] 徐力, 鹿競文, 李云,等. 社區綜合管理對肺癌患者PSSS、SDS、SAS評分影響研究[J]. 中醫臨床研究, 2017, 9(2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