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凌燕 李俊杰 劉洋 蔣瀟瀟 于洋
【摘 要】目的:探討飲食護理在糖尿病血糖控制中的意義與價值。方法:選取該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150例糖尿病患者。患者分組方法:住院號尾數奇偶法。150例患者分為常規組和飲食護理組兩個組別。常規組行糖尿病常規護理;飲食護理組增加飲食護理。觀察指標:①總有效率;②護理前和護理后患者血糖水平的差異。結果:①飲食護理組相比于常規組總有效率更高,其中,常規組顯效23例,有效38例,無效14例,總有效率81.33%;飲食護理組顯效45例,有效27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5.2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②護理前兩組血糖水平相似,常規組空腹血糖(12.37±2.72)mmol/L,餐后2h血糖(16.24±3.45)mmol/L,飲食護理組空腹血糖(12.91±2.45)mmol/L,餐后2 h血糖(16.31±3.25)mmol/L,(P>0.05);護理后飲食護理組相比于常規組血糖水平改善更顯著,常規組空腹血糖(8.26±1.82) mmol/L,餐后2h血糖(9.55±2.82) mmol/L,飲食護理組空腹血糖(6.13±1.63)mmol/L,餐后2 h血糖(7.47±1.42)mmol/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飲食護理在糖尿病血糖控制中的意義重大,可幫助患者重建健康理念,提高對合理飲食重要性的認識,并通過合理、均衡控制三餐熱量,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水平,控制病情進展,值得推廣。
【關鍵詞】飲食護理;糖尿病血糖控制;意義;價值
【中圖分類號】R587.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0-163-01
糖尿病為慢性代謝性疾病,對患者身心健康危害大,容易并發各種并發癥,目前,隨著社會生活條件提高,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升高,藥物治療為首要控制措施,但飲食護理的作用也不可忽視[1]。該研究對飲食護理在糖尿病血糖控制中的意義與價值進行分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150例糖尿病患者。患者分組方法:住院號尾數奇偶法。150例患者分為常規組和飲食護理組兩個組別。75例飲食護理組患者中:患者中男性48例,女性27例;年齡低至34歲,高至79歲,年齡平均值(50.53±5.29)歲。病程短至1年,長至25年,病程平均值(15.67±3.32)年;體質量指數低至19.02,高至32.91,平均值(28.17±1.38)。75例常規組患者中:患者中男性46例,女性29例;年齡低至35歲,高至79歲,年齡平均值(50.31±5.41)歲。病程短至1年,長至26年,病程平均值(15.52±3.02)年;體質量指數低至19.41,高至32.26,平均值(28.42±1.25)。
兩組患者基線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有較強的可行性。
作者簡介:張凌燕,女,1982-12-15,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本科,主治醫師,研究方向:心血管,內分泌臨床方向。
1.2 方法 所有患者給予常規降糖藥物口服,如阿卡波糖、二甲雙胍、瑞格列奈、諾和銳等,并進行血糖監測,根據血糖監測結果調整用藥劑量[2]。常規組行糖尿病常規護理,主要為用藥護理和生活注意事項說明,說明糖尿病發病知識和自我監護要點,囑患者禁煙、避免劇烈運動等,給予有氧運動指導,并囑患者循序漸進;飲食上以清淡飲食為主,注意少食多餐,戒酒,避免進食刺激性食物和含糖飲料,控制高糖、高脂食物攝入,控制總熱量[3]。
1.3 觀察指標、評價標準 觀察指標:①總有效率;②護理前和護理后患者血糖水平的差異。顯效:血糖達標,身心狀態佳,無并發癥;有效:血糖基本達標或明顯改善,身心狀態較好,無嚴重并發癥;無效:達不到上述標準。總有效率=顯效和有效占總例數的百分比之和[4]。
1.4 統計方法 糖尿病患者研究數據統計軟件為SPSS 21.0軟件;總有效率以%表示,計數資料行χ2檢驗。血糖水平均統一以(x±S)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總有效率相比較
飲食護理組相比于常規組總有效率更高,其中,常規組顯效23例,有效38例,無效14例,總有效率81.33%;飲食護理組顯效45例,有效27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5.2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護理前和護理后血糖水平相比較
護理前兩組血糖水平相似,常規組空腹血糖(12.37±2.72)mmol/L,餐后2 h血糖(16.24±3.45)mmol/L,飲食護理組空腹血糖(12.91±2.45)mmol/L,餐后2 h血糖(16.31±3.25)mmol/L,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飲食護理組相比于常規組血糖水平改善更顯著,常規組空腹血糖(8.26±1.82)mmol/L,餐后2 h血糖(9.55±2.82)mmol/L,飲食護理組空腹血糖(6.13±1.63)mmol/L,餐后2 h血糖(7.47±1.42)mmol/L,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目前,隨著人們生活方式轉變,老齡化趨勢加重,糖尿病發病率也有上升趨勢[5]。糖尿病對人類健康造成嚴重威脅,目前無治愈方法,只能終身維持治療以控制血糖在良好水平。飲食控制為糖尿病治療重要措施,合理飲食控制即可保障患者營養需求和熱量需求,避免饑餓性酮癥或餐后高血糖的出現,也可改善高糖狀態,有效控制體質量,促進靶組織對胰島素敏感性的增強,更好控制血糖和血脂,延緩并發癥發生。
綜上所述,飲食護理在糖尿病血糖控制中的意義重大,可幫助患者重建健康理念,提高對合理飲食重要性的認識,并通過合理、均衡控制三餐熱量,可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水平,控制病情進展,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江晨.飲食護理干預糖尿病血糖控制的探討[J].中國醫藥指南,2013,24(29):548,549.
[2] 肖菲,李勁松.飲食護理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響[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10):325-326.
[3] 趙秀玲,王藝霖,蔡子霞,等.38例糖尿病患者的飲食護理總結[J].中國當代醫藥,2011,18(32):95-96.
[4] 王玉艷,白艷堃.糖尿病合并肺結核的飲食護理干預效果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5,14(10):163,165.
[5] 曾秋蓮.飲食及生活護理干預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響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5,24(2):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