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翔
【摘 要】目的:本文就支原體肺炎的胸部X線分析展開調查,旨在為臨床上更好的對支原體肺炎進行治療提供依據;方法:筆者2017 年1月至2017年12月份來我院呼吸內科進行治療的300名支原體肺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CARESTREAM DRX-EVOLUTION-DR對患兒行X檢查,要求患者取仰臥位,行胸部正側位掃描成片,結合病患身體厚度設置曝光值,靶片距離約1-1.5入院當日與入院2-3胸部正側位X線攝影。結果:支原體肺炎X線表現呈多樣性改變.多數呈肺段性分布,下葉多見。當病理主要發生在肺間質時,x線表現為肺紋理增粗、肺門影增大。炎癥致肺泡上皮脫落,發展為肺泡炎,X線表現為結節影,此乃本組病例類似增值性病變的多發結節狀密度增高影的病理基礎,為支原體肺炎新的x線表現。有較多的肺泡受侵犯發生炎性變,則X線表現為大片狀、小片狀、扇形改變,病變區密度不均勻。結論:對于患有支原體肺炎的患者而言,其肺部的X線表現出來的情況各有不同。同時,在進行該項檢查的過程中,其主要應用于早期診斷。對該類患者的早期診斷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支原體;肺炎;X線
【中圖分類號】R518.9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0-174-01
肺炎是呼吸科常見病高發病,其感染源以細菌、病毒、肺炎支原體衣原體多見,少見者為霉菌性肺炎及肺寄生蟲病。肺炎支原體(MP)是呼吸系統疾病的常見病原,MP 肺炎發病機制除了由于血行播散直接侵犯組織致病外,還與機體免疫反應有關,支原體肺炎以兒童及青年人居多,據文獻報導近年來成人肺炎支原體肺炎發病率增加;其胸部X線變化呈現為多樣性,嚴重的病例類似暴發性肺炎,進展迅速而至呼吸衰竭死亡[1]。為此本文就支原體肺炎的胸部X線分析展開調查,現將研究結果匯報如下: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筆者2017 年1月至2017年12月份來我院呼吸內科進行治療的300名支原體肺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男性194名,女性106名,年齡在6-71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7.8±0.8歲,病程在2-9年之間,平均病程為3.8±0.1年。
1.2 研究方法 采用CARESTREAM DRX-EVOLUTION-DR對患者行X檢查,要求患者取仰臥位,行胸部正側位掃描成片,結合病患身體厚度設置曝光值,靶片距離約1-1.5入院當日與入院2-3胸部正側位X線攝影。
1.3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數據采用SPSS17.0處理,其中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描述,組間比較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和頻數進行描述,組間比較用卡方檢驗,檢驗水準為0.05。
2 結果
本組病例,支原體肺炎X線表現呈多樣性改變.多數呈肺段性分布,下葉多見。當病理主要發生在肺間質時,X線表現為肺紋理增粗、肺門影增大。炎癥致肺泡上皮脫落,發展為肺泡炎,X線表現為結節影,此乃本組病例類似增值性病變的多發結節狀密度增高影的病理基礎,為支原體肺炎新的x線表現。有較多的肺泡受侵犯發生炎性變,則X線表現為大片狀、小片狀、扇形改變,病變區密度不均勻。感染肺炎支原體后,引起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反應.可能是支原體感染引起肺外表現的機理。
3 討論
肺炎支原體是介于細菌和病毒之間,非細胞內生長的最小微生物,含有DNA和 RNA無細胞壁,支原體肺炎約占非細菌性肺炎的1/3以上,或各種原因引起的肺炎的10%,肺炎支原體是介于細菌和病毒之間,兼性厭氧,目前所知能獨立生活的最小的類細菌微生物,是支原體屬中能引起人類肺炎的唯一類型。多見于冬春之交和夏末秋初。好發于青壯年,常有散發,可引起流行。美國的流行病學調查表明約15%~20%的醫院外獲得性非流行性肺炎為支原體肺炎。我國資料亦提示,肺炎支原體感染的發病率近年來有所增加,其所引起的肺炎逐年上升,尤其在密集人群中發病率更高,且可重復感染,易被誤診漏診,增加了本病傳播的機會[2-3]。肺炎支原體肺炎是由肺炎支原體引起的急性感染,以兒童、青少年發病率高,有關報道6-10歲兒童占60%以上。近年來發現成人肺炎支原體肺炎有明顯增多趨勢。在不久前完成的一項7個城市12家醫院參加的全國性成人CAP致病源調查中,肺炎支原體肺炎的比例也達到了20.2%,已經超過了肺炎鏈球菌,成為成人CAP的首要致病原。
感染肺炎支原體后,可引起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反應。病理改變:肺炎支原體感染可引起整個呼吸道的炎癥。肺部病變常僅累及一葉肺組織,以下葉多見。病變主要發生于肺間質,病灶呈節段性或局灶性分布。氣管或支氣管腔內可見粘液性滲出物,小支氣管和細支氣管壁及其周圍組織也常有炎細胞浸潤。肺泡上皮可脫落,發展為肺泡炎。支原體肺炎病理改變以肺間質炎性變為基礎.從而發展為肺泡炎性變 。決定了支原體肺炎既有間質肺炎的X線表現,又有肺泡炎的X線表現,因而不具特征性。X線表現無特異性,為斑點狀或均勻的模糊陰影。少數可實變,有少量胸腔積液。且其嚴重程度與臨床癥狀、體征相分離。
在治療方面,因肺炎支原體的顯著特征是沒有細胞壁,故對β-內酰胺類抗生素無效,而對能迅速抑制細胞核蛋白質合成及信息RNA復制的大環內酯類、氟喹諾酮類、利福霉素族等抗生素敏感。上述藥物中以大環內酯類為首選。近幾年來,肺炎支原體對大環內酯類的耐藥問題引起人們的關注。而新一代大環內酯類抗生素阿奇霉素因其口服易吸收、組織分布廣、半衰期較長、胃腸道反應輕、抗菌作用強、生物利用度高、細胞內藥物濃度高等特點而廣泛用于臨床,且對有些細菌有快速殺菌作用,對支原體的殺滅作用很強。據病情采用序貫治療或間斷治療 。
近些年,該類病癥的發病情況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其肺部的X線表現出來的情況各有不同。同時,在進行該項檢查的過程中,其主要應用于早期診斷。對該類患者的早期診斷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任愛民,陸一平.成人肺炎支原體肺炎72例臨床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3,(11):121-122.
[2] 唐志禹.難治性支原體肺炎臨床特征分析[J].中國醫學工程,2014,22(9):147,152.
[3] 陳炳興,趙衛.118株老年肺炎患者的病原菌分布與抗菌藥物合理應用分析[J].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16,16(6):822-824.